王艺霏 胡大维 丁愉
作者单位:11601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
痔疮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肛肠疾病,根据其生长位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曾有调查显示[1],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中,患有痔疮者高达49.14%,但就诊率仅为27.98%。患有痔疮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可能导致其他肛肠疾病,还可能引起直肠类病变,甚至造成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目前临床上对于Ⅲ期、Ⅳ期及更严重的痔疮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2]。但由于手术的创伤性等原因导致局部经络凝滞,影响气血运行,加之肛周神经分布广泛,对疼痛极为敏感,因此痔疮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肛门疼痛[3],严重者还会引起伤口水肿、排便困难、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影响预后。因此对于痔疮术后镇痛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术后常规止痛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具有毒副作用小、应用方便等优势[5-7],但对其治疗效果尚缺乏系统性评价。本文首次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的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并对起效时间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1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于盲法及分配隐藏不作要求;研究对象为痔疮术后疼痛患者,对患者年龄和性别、痔疮类型及病程不作限制;干预措施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贴敷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局指标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排除标准:综述性或非临床研究类文献;研究类型为回顾性研究或半随机试验;用于穴位贴敷的物质为非中药的研究;采用耳穴贴压(即主要通过对耳穴施压)进行治疗的研究;贴敷组除穴位贴敷外还联合了其他有别于对照组的疗法;未采用VAS评分法或所提供的数据无法转化为VAS评分的研究;对于重复的文献,纳入发表时间最早的一篇;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本研究以“痔”“术后”“手术”“穴”“贴”“敷”“疼痛”为主题词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进行中文文献的检索;同时以“Hemorrhoids”“Pain,Postoperative”“Acupuncture Therapy”“Acupuncture Points”等为检索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英文文献的检索。检索时间范围均为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3月。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先将初步检索得到的所有文献导入至EndNote软件中,利用软件功能去除重复文献,再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筛选出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通过阅读全文将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剔除,得到拟纳入文献。从制定检索策略到确定纳入文献均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结果未达成一致处经与第三人讨论后决定。对纳入文献进行以下特征信息的提取:研究者、年份、样本量、患者年龄、基线一致性、干预措施及结局指标评定时间。信息提取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并进行信息核对。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名研究员参照“Cochrane手册”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以下7个条目的偏倚风险评估:随机序列生成;分配序列隐藏;对研究者/受试者的盲法;对结局盲法的评估;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完全满足质量标准者为A级,其偏倚可能性较低;仅部分满足质量标准者为B级,其偏倚可能性为中等;完全不满足质量标准者为C级,其偏倚可能性较高。结果未能达成一致处经与第三人讨论后决定。利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4绘制偏倚风险条形图和偏倚风险总结图。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均在Review Manager 5.4中进行。效应尺度指标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以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并利用P值和I2进行异质性判断。当P>0.05且I2<50%时,认为各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05且I2>50%时,认为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分析异质性来源。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大于10篇文献的研究进行漏斗图的绘制与分析。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既定检索策略共检索到447 篇 文 献,经 筛 选 最 终 纳 入19 篇[5-23],样 本量为1 571例,其中贴敷组791例,对照组780例。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信息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条形图和偏倚风险总结图见图2~3。有12项研究[6-10,13,15-17,20-21,23]报 道 了 随 机 序 列 生 成 方 式,有3项研究[7,16,21]报道了分配序列隐藏方式,有2项研究[17,21]报道了盲法,有1项研究[17]中有受试者脱落。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等级均为B级。
图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条形图
图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总结图
2.3 结局指标分析
2.3.1 末次VAS评分 19项纳入研究均报道了不同时间节点的VAS评分,取末次评分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显示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8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贴敷组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MD=-1.40,95%CI(-1.74,-1.06),P<0.000 01],见图4。用逐篇排除文献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研究结果较为稳健。
图4 末次VAS 评分森林图
2.3.2 亚组分析 以穴位贴敷后不同时间节点VAS评分作为次要结局指标进行亚组分析。共有5项 研 究[13,16,19,21,23]报 道 了 贴 敷 后 评 分,其 中5项[13,16,19,21,23]报道了贴敷前评分,2项[19,23]报道了贴敷后0.5 h评分,2项[19,21]报道了贴敷后6 h评分,2项[19,21]报道了贴敷后1 d评分,3项[16,19,21]报道了贴敷后3 d评分,2项[16,21]报道了贴敷后5 d评分,2项[16,21]报道了贴敷后7 d评分。由于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84%)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前贴敷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3,95%CI(-0.17,0.22),P=0.79];贴敷后0.5 h贴敷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35,95%CI(-3.36,0.65),P=0.18];贴敷后6 h贴敷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2,95%CI(-1.17,0.52),P=0.45];贴敷后1 d贴敷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MD=-0.54,95%CI(-0.99,-0.09),P=0.02];贴敷后3 d贴敷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MD=-0.82,95%CI(-1.07,-0.58),P<0.000 01];贴敷后5 d贴敷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MD=-0.82,95%CI(-1.16,-0.48),P<0.000 01];贴敷后7 d贴敷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 照 组[SMD=-1.33,95%CI(-1.70,-0.97),P<0.000 01],见图5。
图5 贴敷后VAS 评分森林图
2.4 发表偏倚 基于末次VAS评分对19项纳入研究进行漏斗图的绘制,图中显示对称性欠佳,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见图6。
图6 末次VAS 评分漏斗图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为药物经过透皮吸收后发挥药效,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从而激发经气,调动经脉,使其更充分地发挥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中药穴位贴敷为非经胃肠道给药,避免了伤及脾胃之弊,同时,其无创性给药的特点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在穴位选择上,纳入文献中最常用的穴位为神阙穴和承山穴(各8篇),其次为足三里、天枢穴和大肠俞穴(各5篇)。神阙穴位于肚脐中部,属任脉,为十二经络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具有和胃理肠、培元固本之功效,可止腹泻腹痛,又因脐部皮肤角质较薄,无脂肪层,在此处贴敷可使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使药效发挥得更加充分。承山穴位于小腿后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穴用药主治腹胀腹泻、痔疾以及便秘等症,是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肘后歌》中有记载:“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其消肿止痛的作用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足三里、天枢穴及大肠俞穴亦均有治疗腹痛、腹泻、便秘与痔疾等功效。在药物的选择上,主要为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收敛之功效的中药,如具有镇痛生肌作用的乳香,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的延胡索等,此类中药搭配以上穴位进行贴敷治疗痔疮术后疼痛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从末次VAS评分分析结果来看,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痔疮术后疼痛。从亚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贴敷后6 h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贴敷后1 d、3 d、5 d和7 d,进行贴敷的患者明显比未贴敷的患者VAS评分低,说明贴敷后6 h内镇痛效果不明显,而贴敷后1 d开始,镇痛效果显著,且至少持续至开始贴敷后7 d。由于各项纳入研究术后开始贴敷的时间不同,无法统一以手术时间为基准进行亚组分析,因此本文仅以穴位贴敷的开始时间为基准进行贴敷后VAS评分的亚组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后未能将异质性消除,推测异质性可能与所选穴位、药物以及结局指标的时间点有关。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一是进行亚组分析时,中药穴位贴敷后各时间点的样本量有限,降低了结论的可信度;二是由于贴敷后6 h~1 d的样本量过少(仅1篇文献[19]中记载了贴敷后12 h的VAS评分),无法对此期间的疼痛治疗情况作出可靠判断;三是通过观察漏斗图发现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推测是由于部分文献中结局指标的测量方式存在差异,其结果无法合并,导致文献纳入不全而产生发表偏倚。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疗效于贴敷1 d后显著,且至少持续至开始贴敷后7 d。但由于受到纳入文献质量、数量及研究设计的限制,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试验对本文结论加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