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26 02:53陈思慧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伤性疼痛感骨折

陈思慧

(东港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东港 118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创伤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创伤性骨折[1-2]。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被中断或是完整性受损,是目前各种创伤事件中最为常见的躯体损伤形式。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首选方法,而手术是一种应激源,其会引起个体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如常见的术后疼痛;当个体感受到剧烈的疼痛时,情绪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波动,从而影响术后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的骨折愈合。除术后疼痛外,患者自受伤后,患者就承受着剧烈疼痛,而疼痛感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导致心率加快、尿潴留等并发症以及精神抑郁、焦虑状态[3-4],也会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的关键性康复治疗措施。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感,对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旨在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选取118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118例患者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有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23-68岁,平均为(40.5±7.7)岁;其中肱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股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20例;创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27例,高空坠落伤13例。观察组有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21-69岁,平均为(40.8±7.9)岁;其中肱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18例;创伤原因:摔伤16例,交通伤30例,高空坠落伤13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入选标准:①经CT、X线摄片等检查确诊为创伤性骨折;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且骨折部位无神经血管损伤;③年龄≥18岁;④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沟通;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③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聋哑交流障碍的患者。

2 方法:本研究中1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开展手术,对照组在围术期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心理疏导、饮食生活指导、早期康复锻炼等。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疼痛控制护理,主要包括:(1)成立疼痛控制小组。成立由麻醉师、责任护士、骨科主任医生组成的疼痛控制小组。该小组成员均接受统一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疼痛控制方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2)疼痛评估。由经过培训教育的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时到病床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类型等的评估,与患者聊天,深度剖析疼痛症状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对策。(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每天至少沟通1次,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如:在床旁给患者介绍其病情、治疗方法、康复情况等,减少患者的思想顾虑,坚定治疗自信心。告知患者疼痛症状产生的原因、干预措施等。通过温和耐心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并通过电视、收音机、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缓解负面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例如:在术前,护理人员患者多与家属交流沟通,适当给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引导患者倾听温和的轻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也减轻负面情绪。(4)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卫生、舒适,保持合适的病房温湿度,在病房的窗台摆放绿色盆栽,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白天定时开窗通风,并保持病房内良好的采光;夜间查房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吵醒患者。(5)物理镇痛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通过冰敷、穴位按摩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术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3-4小时翻身1次;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手术伤口,缓解局部出血肿胀等症状,并对伤口周围肌肉组织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6)松弛训练。护理人员在床旁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训练、全身肌肉放松训练等舒缓心情,缓解疼痛症状。(7)非药物镇痛护理。对于由体位不合适引起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纠正体位,详细告知如何选择舒适体位,对患者受压迫部位按摩,加速血液循环,并指导家属可多给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对于由切口引起的疼痛,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冰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叮嘱家属多多与患者聊天,多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8)分级镇痛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并根据不同级别的疼痛给予不同的镇痛护理措施。对于轻度疼痛患者,以语言沟通鼓舞、看电视、放松训练、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对于中度疼痛患者,需遵医嘱给患者服用止痛药物,在服药1小时后再次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并适时调整药物镇痛方案;与此同时给予放松训练、物理镇痛、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镇痛护理措施。对于重度疼痛患者,遵医嘱给患者服用强效止痛药,用药后1小时再次评估疼痛程度,适当调整镇痛方案。对于使用药物镇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床旁给患者讲解药物镇痛的作用机制、效果、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在疼痛症状缓解后及时停止用药,以免出现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9)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在床旁耐心讲解科学饮食对于伤口恢复、肿胀消退、骨折愈合的重要意义,叮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可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免便秘对胃肠道增加负担,加重疼痛感;可多食用新鲜蔬果,严禁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口发炎加重疼痛症状。(10)中医疼痛护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措施:(1)耳穴埋籽。在疼痛耳穴敏感部位放置王不留行籽,按压3-5分钟,每3天更换1次。(2)熏洗和推拿干预。对于伴有肿胀的患者,对阴谷穴、列缺穴等穴位进行按压推拿,以加速血液循环,疏通经脉;同时对肿胀部位用中药熏洗,熏洗的中药主要为桂枝、桑枝、海桐皮、苏木、油松节等。

3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于入院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术后72小时应用VAS法评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不可忍受的疼痛。(2)心理状态评分。于入院时、术后7天分别采用SAS、SDS量表评测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其中SAS量表的临界值是50分,SDS量表的临界值是53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3)预后指标。记录2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4)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对术后患者接受康复锻炼时的表现进行依从性评估,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5)睡眠质量评分。于护理前、护理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0-21分,得分≥7分即表明存在睡眠障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5 结果

5.1 2组的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5.2 2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7天时评估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n=59)

5.3 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59)

5.4 2组的预后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5.5 2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96.61%,高于对照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n,%,n=59)

5.6 2组的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的PSQI评分比较分)

讨 论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突发性的骨折类型,主要是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导致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骨折周围肿胀等,而且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6]。疼痛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疼痛是个体对机体的伤害性刺激、情绪状态、认知状态等综合的结果,被认为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目前临床上已证实:疼痛程度与伤害性刺激的强度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心理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关系。因此,在面对级别相同程度的身体疼痛刺激时,不同心理状态的人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也是不同的;且疼痛症状也会对机体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疼痛症状也会刺激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如:疼痛导致机体的应激防御反应,促进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等多种激素的释放,影响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性;疼痛还会刺激感觉神经,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疼痛会增强机体的肌张力,降低氧合功能和肺活量,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疼痛症状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治疗产生一定影响。而且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但是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一般会持续3-5天,当疼痛剧烈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进而影响骨折部位的恢复;且疼痛剧烈时患者也会抗拒康复锻炼,影响术后康复效果[7-8]。因此,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护理中,疼痛护理是重点内容。

疼痛控制护理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重点在于疼痛,在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疼痛症状发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后果,从心理、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等方面开展疼痛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9-10]。在创伤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服务中,疼痛控制护理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病情、治疗阶段等制定个体化的疼痛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从而以良好的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术后康复锻炼等。在本次研究中:(1)我院的疼痛控制护理首先成立专业的疼痛控制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等,并实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疼痛症状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疼痛控制护理方案,以保证疼痛护理方案的个体化、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和心理愉悦度。(2)已有的研究表明,疼痛症状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本院强化了针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多种方式的心理疏导技巧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积极的面对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疼痛程度,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疼痛程度的降低。(3)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能帮助患者保持身心愉悦状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护理。另外,在围术期将物理镇痛、放松训练、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等多模式的镇痛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应用,并且针对患者疼痛程度的不同而采取分级镇痛措施,有效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也避免镇痛药物的滥用。同时本院还重视患者的饮食干预,叮嘱患者保持科学健康的饮食,以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引发伤口发炎增加疼痛感。同时科学饮食有助于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症状。(4)本院还将中医疼痛护理措施如耳穴埋籽、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应用到患者的疼痛控制中,促进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症状的缓解,增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疼痛控制护理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感,进一步间接的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控制护理的实施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这有利于避免疼痛引起的失眠等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发现:2组患者在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在术后7天,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控制护理强化了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注重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促进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顺利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疼痛控制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疼痛感骨折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无痛胃镜的护理安全管理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