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的手工活动教学探究

2022-10-25 19:46夏睿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手工活动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

夏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手工活动;实践能力;策略

幼儿阶段是大脑思维异常活跃的时期,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策略对3 岁至6 岁的幼儿进行大脑深度开发, 以此提高幼儿思维的活跃度,促使幼儿在智力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手工活动是一种手脑配合度较高的活动,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并能使幼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以此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教学中手工活动的作用

1.提升幼儿的交流能力

幼儿园教学中的手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更好地完成手工作品创作,在手工创作结束后,也需要幼儿对作品进行互评。因此,手工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觉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并能使幼儿在表达意愿的过程中学到他人的长处,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获得更好的手工创作体验。

2.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

手工活动的开展需要幼儿有较强的创作意识、自主思维意识以及创作能力。同时,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也能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的创作素养得到突破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能感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并在欣赏手工作品的环节树立活动自信。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手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幼儿有较强的动手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 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度,进而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让幼儿真正做到心灵手巧。同时,丰富的手工活动还可调动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进行手工创作,从而不断提高手工活动效率。

二、幼儿园教学中手工活动的不足

1.教学模式程式化

受传统幼教理念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手工活动时,以程式化模式为主,忽略幼儿的个性差异性,导致幼儿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手工活动模式。这样,幼儿就体验不到手工活动的乐趣,手工活动的效率也相应降低。

2.资源利用不合理

用以开展手工活动的资源比较多,材质高档、品种丰富的专业化资源能激发幼儿的手工活动兴趣,身边随处可见的简单物品,如水瓶、纸壳、树叶、羽毛、小石头等,若能开动脑筋加以利用,同样可以成为手工制作的资源。但部分教师在手工制作环节更注重制作形式上的创新, 缺乏对手工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会制约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幼儿对资源的应用能力,降低了手工活动的质量。

对资源的应用能力,降低了手工活动的质量。

3.缺乏启发式教育

在手工活动中,部分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 让幼儿按照既定方式进行手工活动。这种单一的方式易导致幼儿的思维受限、幼儿的动手能力受限,很显然,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幼儿园教学中手工活动策略

1.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方式教学

幼儿园教学中手工活动的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童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从多元视角思考如何创作手工作品。但在實际手工制作环节, 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的多是重复性较强的手工活动,手工作品的内容和结构也大同小异,这种手工活动模式会让幼儿失去新鲜感, 也难以增强幼儿的自觉活动意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程式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并影响了幼儿的手工制作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充分了解每名幼儿的个性特征后,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 以此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 对于性格比较活泼或擅长运动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其制作有关运动方面的手工作品;对于性格安静,善于思考,对音乐表演有天赋的幼儿,可以鼓励其制作一件迷你的手工乐器;对于喜欢读书的幼儿,可以引导其制作书籍类的手工作品。这种符合幼儿兴趣的手工活动,能够降低手工学习的难度,让幼儿顺利完成手工制作任务,并树立活动信心,从而爱上手工活动。再如,基于部分幼儿擅长跆拳道、古筝、钢琴、舞蹈等的特点,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分组。对于学习跆拳道等运动的幼儿,启发其以剪纸的方式呈现跆拳道的动作,并对人物进行涂色,或用彩泥捏出跆拳道的动作造型;对于练习古筝、钢琴、舞蹈的幼儿,教师可让其用彩纸剪出练琴或舞动的动作样式, 也可以用彩泥捏出相关造型。这种针对性较强的手工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使其制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十足的手工作品。

另外, 教师也可根据年龄设计不同的手工活动, 让幼儿基于自己的认知理解手工活动内容、手工活动方式,并由此逐步提高手工活动能力。例如,小班幼儿对色彩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将一些颜色鲜艳的彩纸作为手工活动原材料,让幼儿利用彩纸进行简单的手工折纸活动,以此培养幼儿基本的动手能力,为高效开展手工活动奠定基础。对于中班幼儿,其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可为其展示一些完整的手工作品,激发幼儿的手工创作兴趣,然后鼓励幼儿对手工作品进行模仿制作,以此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对于大班幼儿,其思想相对成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因此,教师可确定创作主题,让幼儿根据主题内容自行设计手工作品, 并对手工作品进行完善,以此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意识、动手能力。可见,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手工制作活动,能使幼儿的手工活动能力得到突破性提升。

2.因地制宜,合理运用资源

幼儿在幼儿园进行手工活动时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资源,对此,教师不应将眼光局限在常规的手工素材方面,应拓展视野,将多元化的手工素材引入手工教学活动中。这不仅能培养幼儿自主挖掘身边各种元素作为手工资源的能力,还能在运用多元化的素材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手工创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手工资源进行不同的手工教育引导,让幼儿懂得手工活动与原材料材质的好坏、原材料的多少关系不大, 最重要的是具有对不同资源合理利用的能力,尤其具有将简单的手工元素进行深度开发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激活幼儿的手工创造思维,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在开展手工制作时会应用到成品手工素材或自定义手工素材。成品手工素材对幼儿的要求相对较低,幼儿只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素材内容进行自主创作, 或者按照固定模式开展手工制作,也可以将制作好的手工作品以创意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这样的手工活动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于自主性较强的手工活动素材,教师可从素材的开发层面入手,启发幼儿挖掘手工素材的最大价值, 或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设计, 让幼儿以多种方式利用手工素材进行手工制作。这些个性化的手工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可使幼儿的手工活动能力得到有效突破。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既有的手工素材,引导幼儿做一些常规的手工作品。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基本手工素养,让幼儿学会如何动手制作工具。同时,这种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让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对自身的手工能力形成基本认知,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幼儿的手工创作意识,并让幼儿了解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幼儿的手工素养得到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寻找身边常见的元素作为手工制作的资源,以此提高幼儿的手工创作能力,激活幼儿的手工制作思维。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根据自己搜集的元素制作手工作品,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升手、眼、脑配合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手工模型,让幼儿根据模型轮廓剪出小鸡、小鸭、小熊、小树、小花朵、小草等样式,也可让幼儿根据模型提示将这些内容进行组合, 以此使幼儿对手工活动形成基本认知,并提高幼儿的基本动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当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后,教师可设计主题式的手工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为幼儿制定不同的手工活动主题,也可以根据原材料的不同为幼儿制定手工活动主题,使幼儿在寻找手工制作元素的过程中拓展眼界,提升思维能力、手工制作能力。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柳条编制零食筐等创意手工作品,在秋季,可以启发幼儿搜集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通过剪、粘等方式,制作成树叶画。这种因地制宜的手工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手工创作意识和能力,也可让幼儿感受到手工创作与大自然的关系。

再如, 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利用纸壳制作大型、中型、小型手工制品。这其中,特大纸壳可以制作成小房子、小院子等,中型纸壳可以制作成装杂物的小盒子,小型纸壳可以制作成粘贴画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水瓶制作浇花小水壶、饮水机等,利用废报纸折叠纸帽子、纸屋子等。总之,不同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手工制作的资源,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将简单的材料变成个性化的创意手工作品。

3.因势利导,注重启发教育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引导时,可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 鼓励幼儿进行难度较大的手工创作,并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幼儿完成的作品,以此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手工创作意愿。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手工制作过程,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并以此为着力点对幼儿进行重点引导, 以启发的方式激活幼儿的手工制作思维。这种因势利导的手工活动教学模式,可使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得到有效突破,使幼儿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放大这种优势。部分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不强,这并不代表其没有发展的空间,只是缺乏教师的深度引导,幼儿某方面的创作天赋一旦被激活, 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另外,教师应积极启发幼儿将不同知识融入手工制作中,让幼儿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此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教師在提高幼儿手工制作能力的同时, 还要引导幼儿变身为“小老师”,让其将自己的手工制作技巧、心得传授给其他幼儿。在这种横向的交流活动中,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或示范传授手工制作方法,会进一步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并能对被传授的幼儿以启发,进而达到提高全体幼儿手工制作能力的目的。“小老师”活动还能在班级形成良好的手工制作竞争氛围以及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手工创作主体意识。同时,教师还可在班级开展手工制作大赛,引导幼儿在完成手工作品后,对作品的结构、内容进行描述,并在自评的基础上开展互评活动,让幼儿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从而实现手工创作能力的突破性提升。

在手工制作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基础的手工制作活动,其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速度、专注度,手工作品的创作结果等,然后通过这些细节分析幼儿对手工制作活动的喜好程度、幼儿的手工创作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制订一个为期一个月的长效观察计划,观察幼儿在不同主题下的手工制作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手工作品的完成时间、效率、质量等,在月末,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幼儿的主题手工制作全过程。这种教学行为会让教师对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形成深度了解,然后根据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因势利导,使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可从彩泥、剪纸、贴画、编织等方面入手,开展不同主题的手工活动,并对幼儿的手工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若是幼儿喜欢、擅长的手工活动,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创作,且创作的作品比较新颖、美观,而对于不擅长、不喜欢的主题手工活动,幼儿的创作效率低下,质量也不高。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喜好以及实际手工创作能力,对幼儿进行创作引导。若幼儿喜欢捏彩泥,教师则可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引导幼儿创作彩泥作品,让其先捏出特定造型,在脑海中形成不同造型的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设计作品, 以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自主创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彩泥创作能力。

有的幼儿对部分手工创作活动有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是在之前进行的这类手工创作过程中遇到过没有解决的难题。对此,教师应详细了解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在剪纸手工活动中,无法剪出完整的作品,自信心因此受到打击。教师在了解幼儿的手工制作难题后, 可对幼儿进行启发,使幼儿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突破学习中的瓶颈。然后,教师再鼓励幼儿尝试其他形式的手工创作,以此发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手工创作能力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教师还可启发幼儿将制作出来的手工作品进行多元化的组合,以此激活幼儿的手工制作思维,并让手工制作能力较强、手工作品完成效果较好的幼儿当“小老师”,对其他幼儿进行指导,以此提高所有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期,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接受能力较强的阶段,这些都是开展手工活动的有利因素。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启蒙教育,以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手工活动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程式化、资源利用不合理、缺乏启发式教育等问题,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教学策略,逐步提升手工活动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手工活动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例谈手工活动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