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锐凡 蒋 合 高祥福
1.1 病例来源 收集2019 年9 月至2022 年2 月来自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由高祥福教授门诊诊治的SS 患者。
1.2 纳入标准(1)参照2010 年《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3],符合SS 诊断标准;(2)姓名、性别、年龄、处方用药等病历资料相对完整;(3)年龄18~80 岁。
1.3 排除标准(1)不符合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2)病历资料信息不完整;(3)首次就诊无复诊者;(4)合并有恶性肿瘤、严重心、肺或其他系统疾病的危重症患者。
2.1 中药名称规范化处理 参照第九版《中药学》及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药物产地、炮制方法不同以及相同中药的多种别称统一命名,如川断→续断,炒白术→白术,炙甘草→甘草。功效差别较大则分别录入,如生地黄、熟地黄。
2.2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病案号、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治法、处方等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原始数据库,并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进行补充。对处方中常用药物名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类别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常用药对;运用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聚类树状图,挖掘核心处方。
3.1 高频药物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处方432张,涉及药物190 味,用药频次6621 次,其中使用频率≥20%的中药共23 味,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排名前10 的药物分别是丹参、麦冬、生地黄、黄芩、黄芪、川芎、白芍、山药、当归、青蒿。见表1。
表1 高频药物使用频次、频率
3.2 功效类别分析结果 对处方中药物功效类别进行分析,发现药物类别合计21 类,累计频数最高的前5 项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见表2。
表2 药物功效类别分析
3.3 性味、归经分析结果 对190 味药物包含药性9 种,药味10 种,其中药物四气多属微寒、寒、平,微寒药物使用最多,频数达1762(26.61%),五味偏甘、苦、辛,甘味药物使用最多,频数达3642(34.56%),见表3。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多归肝、肺、脾、胃经,其中以肝经最多,频数达3354(18.94%)。见图1。
表3 药物性味分析
3.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采用Apriori 算法,对40 味高频药物(使用频率≥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80%,最大前项数2,按置信度从大到小选择排名前15 的二项关联,三项关联,见表4-5。对高频药物进行网络链接分析结果见图2。
表4 高频药物二项关联
表5 高频药物三项关联
3.5 聚类分析结果 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使用频率≥10%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出6 类常用组合。其中类1:天冬、茵陈、枳壳、石斛、谷精草、川芎、麦冬。类2:牡丹皮、鳖甲、知母、青蒿、石膏、红景天、佛手、酸枣仁、甘草。类3:丹参、生地黄、山药、车前草、地龙、茯苓、杜仲。类4:黄芪、太子参、白芍、大黄、当归、北沙参。类5:桃仁、薏苡仁、苦杏仁、黄芩、蒲公英。类6:白术、党参、防风、桔梗、蝉蜕、牛膝。见表6、图3。
表6 核心药物聚类分析
4.1 用药频数、频率分析 SS 有眼干、口干的临床特点,归属中医“燥痹”范畴[4]。高老师认为气虚、阴虚及瘀热为SS 发病的关键。燥痹病程缠绵,久病不复,正气消耗过多又化生无源,以致气虚;燥邪致病,易伤阴津,导致阴虚;阴虚又生内热,煎灼津液,血枯不荣,难以濡养周身,引发内燥。“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燥痹久病入络,脉道受阻容易致瘀。
统计显示,高频药物中以丹参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麦冬、生地、黄芩。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经,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日华子本草》谓其能破宿血,补新生血,其主要化学成分有丹参酮、丹酚酸等,现代药理表明丹参能激活纤溶酶原以抗血小板聚集,还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内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5]。“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燥胜则津亏,治宜以润剂润燥。麦冬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津液润则燥邪除,皆能体现“燥者润之”。黄芩清热泻火,配伍丹参能清互结之瘀热,还能有效治疗口腔溃疡及龋齿[6]。
根据药物功效频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用药类别最多的是补虚药,其中以补气、补阴药多见,代表药物麦冬、黄芪、山药。其次为清热药,代表药生地黄、青蒿、黄芩。以丹参、川芎、桃仁为代表的活血化瘀药同样较多使用。符合高老师认为SS 以气阴两虚为本,瘀热互结为标的基本病机,反映高老师治疗SS以补气和血,养阴生津为主,在补虚的同时兼顾化瘀清热,扶正祛邪并治,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思想。
4.2 性味归经分析 从药性看,微寒、寒性药使用最多,共占47.67%;其次为平性药,占19.8%。从药味看,甘、苦、辛味药频数最高。燥邪伤阴,阴虚则热,燥邪往往与火热之邪相伴,因此高老师治疗SS 多用寒性药除燥热。平性药以甘味居多,多应用于补益剂[7],甘味“能补、能缓、能和”,平补药效和缓,与SS 病程日久,正气虚损的特点相符,高老师常用麦冬、生地滋阴润燥,黄芪、山药益气养阴。苦味“能泄、能坚”,有清热泻火以坚阴的作用。辛味药能发散布津、开腠祛燥、通络活血[8],达到润燥目的。综合分析,高老师治疗SS 药物多以甘寒存津液,苦寒泻火热,甘平缓复虚损,再加辛味药辛润祛燥。
从归经结果看,以肝、肺、脾经为多。肝藏血,肝血不足则血虚津亏;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血瘀津液不能输布;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双目干涩。“燥为阳明秋金之化,金燥则水源竭,而灌溉不周,兼以风生燥,火化燥”(《类证治裁》),肺脏宣发水液功能失调可致鼻窍皮肤干燥,肝气亢盛又反胜己之肺金使之燥化[9]。脾虚运化无力,水道受阻,阴血津液不荣而致SS。高老师认为,SS 多为肝失调达,肺脾亏虚所致,治疗常注重养肝疏肝,补肺健脾,使气血和调,津液输布。
4.3 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可见,麦冬-茵陈、麦冬-石斛、生地黄-青蒿、麦冬-天冬等关联度较高,为常用药对。燥痹口眼干燥的临床表现与阴津亏虚关系密切,加之辛温之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高老师认为,化燥伤阴贯穿本病,故治疗SS 始终以“补阴”为基本大法。麦冬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是补阴的常用药之一。研究表明,麦冬除了改善口干眼干的症状,还能通过有效降低γ 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比值来调控Th1/Th2 细胞失衡,麦冬多糖能保护水分子通道蛋白-5(AQP5)表达,从而缓解SS 病情[10-11]。麦冬、天冬都可入肺经,合用对于肺热火胜的津液亏损具有良效;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配伍麦冬清养肺胃,可治口疮;茵陈清热解毒,配伍麦冬去热存阴液;生地养阴生津、青蒿透热滋阴,并用顾护阴液,均为高老师养阴的常用药对。
高老师认为,该病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根据症状表现又有不同兼证夹杂。阴虚热像明显,口眼干燥兼见目赤肿痛、口疮难愈、心烦易怒、手足心热等,常配升降散加减,再加用焦栀子、黄芩、夏枯草、石膏、知母等清热之药;若阴虚肺燥,表现咳嗽气急、咽干痰堵,常加用荆芥、麻黄、连翘、桔梗、半夏、枇杷叶等增强润肺止咳之功;阴虚兼气虚,表现少气懒言、潮热盗汗者,加防风、白术、党参、红景天等增强补气滋阴之力。
4.4 聚类分析 将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出6 类组合。类1 组药物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甘露饮化裁而来,SS 除外阴虚燥干症状,还常出现口中黏腻、双目分泌液多、关节肿痛等湿热表现[12],再加久病血滞于经络,易形成阴虚夹湿兼瘀之证。本组药物中二冬、石斛养肺胃之阴、兼清虚热以生津,茵陈清热利湿,枳壳调畅气机、清上蒸湿热,再加谷精草明目退翳,川芎味辛以润,又为血中气药,能理气活血,共奏滋阴清热润燥,行气活血利湿之效,体现高老师治疗总体原则。类2 组药物为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汤具有养阴透热的功效,是高老师补阴的常用方,加石膏增强清热泻火之力,红景天益气活血、佛手疏肝理气、酸枣仁生津,在补阴基础上调畅气血。类3组为六味地黄丸合活血化瘀药加减。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相生,故治疗常常兼顾二脏。方中熟地黄改用生地黄养阴生津,防止滋腻太过,山药补脾气,茯苓健脾渗湿,车前草清热利湿,杜仲补益肝肾,丹参、地龙活血祛瘀通经,高老师常以此药组治疗燥痹日久,反复口干眼干,伴腰膝酸软、盗汗乏力的肝肾阴虚证。类4 组药中黄芪、太子参益气生津,固脾气、补肺气,北沙参养阴益胃,当归、白芍补血滋阴,大黄泻热行瘀。血虚则津亏,气虚则津液输布无力,干燥综合征患者可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的症状,以本组药治疗,体现高老师重视补益气血的思想,精血上荣,则阴液宣通。类5 组药物是高老师治疗燥痹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常用基本方,在治疗上高老师常以肺痈论治,千金苇茎汤加减。其中桃仁活血消痈,薏苡仁宣肺利湿,加苦杏仁润肺止咳,黄芩、蒲公英清热泻火。类6 组药为玉屏风散加减。其中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散邪,党参健脾益肺,桔梗、蝉蜕疏风止咳,牛膝补肝肾。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易致气阴两虚而反复外感,因此高老师加用益气固表药,以此组药与类1 组合用气阴双补。
本文应用数据挖掘对高祥福教授治疗SS 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师的学术思想。高老师治疗该病提倡虚实论,本虚为气阴亏虚,且以阴虚为重,标实可见瘀、热贯穿始终。因此,在治疗上也补泻兼施,一方面滋阴、益气以固其本,另一方面清热生津、养血活血以治其标,达到扶正除邪之效。本研究的用药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但对证型、症状及量效关系尚缺少客观体现,仍需要在今后进行更深入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