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之琯
——记荣华琯发明人张荣华

2022-10-25 08:07孟建军
乐器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荣华竹笛笛子

文/张 旭 图/孟建军

北京丰台花乡早在数百年前就是皇家花园,各种奇花异草因时怒放,海内山巅碧珍四季锦簇,累代绵延。张荣华就出生于丰台花乡的园艺世家。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成书于战国或两汉的《尔雅》曰:“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即:花,草本的称为“荣”,木本的称为“华”。荣、华都是“花”的意思。作为花乡之子的张荣华,他的名字寄托着长辈们的殷切期待与祝福。

12岁那年,张荣华跟随家人来到了东北兴凯湖农场。就在当年,张荣华无师自通地学会吹笛子,从此,生活中有了笛子的陪伴。24年的东北生活,他已历练得足够坚毅与成熟。改革开放初始,张荣华便丟掉铁饭碗,携妇将雏回到心心念念的北京。

年轻力壮的张荣华在北京一家汽修厂谋得工人岗位,心灵手巧的他很快掌握了几项技术,最后定格在汽车喷漆专业,成为了全厂出名的技术工人。

真诚拜师名家 潜心研习笛艺

一个偶然的场合,张荣华认识了笛子大师曾永清先生,立刻行弟子之礼,拜师学艺。

曾永清大师爱才惜才,口头上收下了这位四十岁的弟子,心里却不相信此人诚心向学。初次上课,大师横眉立目,呵斥贬损,毫不客气;学生如饥似渴,兢兢业业,领悟师教。再而衰,三而竭。几次课下来,大师慈眉善目,方信徒子可教。

几年后,张荣华全面掌握了竹笛北派的技艺,学会演奏多首北派的经典曲目,并出任北京少年宫竹笛教师。

苏东坡《水龙吟》词云:“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凤膺(ying)”,凤凰的胸脯,指“节以下若膺处”;玉肌,美玉一般的肌肤,指竹皮之光洁。

苏东坡落笔生花;张荣华寻笛若渴。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苏东坡笔下的龙凤玉肌,人间却杳无竹迹啊!

随着笛艺的渐进,拥有一套可心中意的笛子,成为张荣华梦寐以求的心愿。

笛界笑言:挑一支好笛子,比找对象都难!一支好笛子,首先要“音准、音色、音质、音域、音速”五音俱全,并且,材质上等,品相优雅。一支竹子,要耐得住寂寞,在竹山生长五年,被相中采伐后,讲究的材家要放至老屋5~7年,再被制笛家买回,经大约40道工序,才可变身竹笛;再被笛家如“找对象”般地相亲,千挑万选之后,才有机会拥入怀中。选笛之难,可见一斑!

北京是全国笛家的荟萃之地,自然也是制作精良竹笛荟萃之地。然而,跑遍京城,张荣华竟然没有相中可心的笛子。

改变制作思路 寻找新型管材

因为找不到可心的笛子,张荣华从此走上了制笛之路。张荣华对车、钳、铣、铇、电、漆样样精通,摆弄起竹子来显然不在话下;现代数控的绞孔设备智能一流;笛孔间距有现成的通用线板;剩下的就是龙凤玉肌般的竹材。

张荣华约了京城著名制笛大师南下觅竹,好不容易寻得竹家,满载而归,却因竹材“水土不服”,变形的变形,开裂的开裂,几乎“全军覆没”。

掌握着全面的加工技术,加上智慧的头脑,张荣华决定自己发明一种前所未见的合成笛子材料。

他来到河北一家管材厂,人生地不熟,门口管理森严壁垒,闲人免进,谢绝参观。

张荣华每次都携厚礼赠送门房,然后转身回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荣华的执着终于感动了门房,答应放他进厂。

张荣华每次登门拜访,总是“厚礼”随身,不久,全厂上下都认识了北京“老张”。张荣华的真诚终于感动了厂里的负责人,但业务科的领导却连连摇头,只因张荣华的要求太离谱,尽管他提供的图纸经过极其周密的计算。管线厂加工管材要开型材磨具,其高昂的费用摊入成本,量少则亏。故此产品数量越大越好,盈亏平衡后,利润才可显现出来。

但最终他同意为张荣华试制管材。为了心中那个梦,张荣华自费投资,几乎倾尽家底。

管材厂给出了最省钱的方案,但是,对于打工养家的张荣华,依然是一笔巨资。最终,型材磨具的问题解决了,基料也提上了日程。

基料是合成的人工材料,要达到精良笛子的所有指标,关键在于各种材料的配比的配方。这也是“荣华琯”最初叫“合成笛”的名字的由来。

高分子树脂、胶木原颗粒等等常用的基料是必备的,关键在于在人们眼中最不起眼的“细沙”。

河北和北京遍地产沙子,应该是最不值钱最唾手可得的基料。可惜,市场跟张荣华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若大的市场,竟没有提供出一粒可供制笛用的细沙。

张荣华想到了兴凯湖畔的白沙,细如面粉,纯净至极,那真是一种大自然恩赐的极品。于是每年暑期,他都要开车去1900公里以外的兴凯湖畔去取沙,以供制作笛、埙之用。

基料配比成功了。它的配方成为至今仅属于张荣华的个人知识产权。

突破“音律”堡垒 解决“八度”难题

制笛应具备律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在一根管子上随便开几个孔那么容易,必须懂得音律。为此,张荣华边干边自学键盘知识,几年功夫他学通了吹管乐器以及各种乐器与键盘的关系,并与演奏相结合,熟练地运用各种规格的管材对应制作各调的笛子。

除具备律学知识外,更还要天赋极聪的耳音,其最核心的难题是笛子八度音的准确性,这是制笛最难逾越的关卡。关于这个问题,张荣华硏究了十五年之久,终于突破了难关,找到了各音孔的八度规律,从此解决了笛子八度不准的问题。八度音如同中医学人体的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像大海捞针一样不畏艰辛,百折不挠,才能“捞”到它。张荣华“捞”到了。“荣华琯”终于以“音准—律准”凌空出世。

张氏笛子开孔计算法的数据再次成为至今属于张荣华的个人知识产权。

“荣华琯”配上“膜井” 独特发明人称绝

笔者观察到“荣华琯”膜孔上覆有类似“膜盖儿”的装置。

问之,答曰:早先吹罢笛子,为了保护笛膜,我做了一个纸盖儿,以线牵固,有时吹笛忘了,笛声大变,后,盖儿上开之一孔,笛声依然,笛膜不损。久而久之,在开发出“荣华琯”后,适以开孔之膜盖儿,笛声耦合力度大增,清脆悦耳,悠扬雅致。

“荣华琯”通体玉润,身型优雅,灿灿流光,闪闪如星;膜孔上的“膜盖儿”,似乎起一个文雅的名字才与主体匹配。

一日,笔者与笛子演奏家、著作家王燕平老师共同研究“荣华琯”的“膜盖儿”。燕平老师说:从上面看,象“井”;笔者紧跟一句:就叫“膜井”吧。

张荣华得知非常高兴,说:“好!非常形象!精准到位!从膜盖孔观望笛膜,颇象从井口观望水面,微观景致可延意为增加水润之音。”

“膜井”成为中华笛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创造发明,它的发明权,属于张荣华。

2004年,张荣华携“荣华琯”赴北京一年一度的乐器大展。望着汹汹涌涌的人群,张荣华信心满满。然而,咨询者多,赞叹者多,交易者几十支。

笛人盛赞 “荣华琯” 笛坛奇葩美名传

2007年,一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人笛家回国觅笛,几经辗转来拜访张荣华,初见“荣华琯”,大喜过望:“大师张荣华先生的“合成管笛”音准、音色、音质浑然一体,低音纯厚,中音圆润,高音亮丽,三个音区通透无疵,竹笛音色过余清脆的特征得到了非常适中的控制。尤其是超吹音,常规的竹笛,超吹上到第二个超吹音,能吹响已是好笛子了,而张荣华老师的合成管笛,超吹音演奏不但自然亮丽音质纯,而且我居然轻松上到了第四个超吹音,并在这个笛界从不敢轻易触碰的最高超吹音上随心所欲地长音不断,欲罢不能。我在加拿大音乐界的作曲家合作者一定要用宽广的音域和自由的调式调性运用来充分表现西方的音乐,这对传统的中国竹笛来说是困难重重的,但是,在张荣华老师这里,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北京河北梆子剧团首席笛子梁茜使用张老师的荣华琯至今已经有16年的时间,她说:“当吹响这支笛子的时候,它发出来的音色和对于一首曲子的音准把握无疑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无论力度的大小、音色都不会有大的偏差,都是在最佳可控范围之内,音准更是比我所吹过的竹笛要稳定很多。这支笛子可以承载我的力量,不论我是以多大的力度去诠释曲子的时候,这支笛子都会给我最好最大的共鸣。对于我而言,这支笛子是一个宝藏,是岁月磨炼后最好的回赠。”

曾格格是较早接触和使用“荣华馆”的著名笛子演奏家,她赋诗赞曰:“皇城临研数十载,妙手制笛荣华琯。唯有泱泱大国器,闻得天籁已成仙。”

笛子教育家周波教授是最早将“荣华琯”引入弟子教育体系的专家。周波教授说:“笛子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音准,它是中国民族乐器今后能否走向世界的首要条件;然后就是天籁般的声音。张荣华先生制作的笛子已经把这两项重要指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人的一生为人类若能够做成一件事已经足矣!张荣华先生在乐器制作以及乐器改良方面,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了不起,值得敬佩!”

天津音乐学院竹笛教师李乐使用了“荣华琯”之后称赞道:“①样式精美,颜色款式众多,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②音准不易变,因为笛子的材质问题,不管在任何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张老师的笛子可以较大程度不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③音色优美,与普通的竹笛音色相近,甚至可能还更好,特别是小笛子,清脆嘹亮,稳定性灵敏性俱佳。在2018年台南雅集音乐会中,我委约作曲家张诗乐先生重新编创了一首笛子独奏曲《夜的速度》,整首作品就用一只小g调笛子完成,当时使用的就是张荣华老师的笛子,音准、音色非常好。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笛膜很好贴,也不易变形,这要归功于这种笛子的材质。众所周知,竹子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笛膜也就会在这种情况下有变化,但张老师的笛子,基本不会受到这样的影响。演奏笛子的人都知道,在台上吹一支笛子的时间久了,笛子受到温度影响音准就会变高,特别还有聚光灯和室内温度的影响;但张老师的笛子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即使在冷天里,也不用担心音准会变低。”

原《女子十二乐坊》的笛手孙源老师,也是最早使用“荣华琯”活跃于中外舞台的笛子演奏家。她说:“我有幸成为了最早使用合成笛的人。我在很多重要演出中,都使用合成笛、箫作为我的主要演奏乐器,许多视频都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张老师研发的合成笛为我带来很大的便利。当时由于长期在境外巡演,合成笛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奏员、笛子演奏家王燕平老师说:“我第一次接触‘荣华琯’(以下简称笛子)是2021年12月,当时张旭老师带了CDEFG五支笛子来我处。拿起笛子时感觉有一定份量,但不压手,大中小笛子恰到好处。举笛吹奏,更令我惊讶不已!首先,笛子音色与竹笛几乎无二,相近度我认为超过98%。有关音色的差异问题,我还进一步做过测试。用两支笛子分别录了乐曲,请内行朋友们来听(专业笛子演奏者和资深笛子爱好者)。第一次测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超过50%的人认为荣华琯音色更佳。第二次测试,在知情的情况下,仍然有50%左右的人不能分辨出来哪是竹笛,哪是荣华琯。几个月来,由于工作原因,我用E调笛子较多。我认为荣华琯有以下特点:

①音色与竹笛十分接近。无论是吹奏者本人或周围的听众,都会感觉加上“膜井”,笛膜震动效果更佳,要比不加“膜井”效果好,这是我这段时间吹奏荣华琯的感觉体会。

②音准非常好。六个指孔,感觉演奏起来非常舒服,半孔也更好控制。

③音量(振幅)的控制范围更加宽大。可以从pp到ff。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④笛子的高音区演奏和超吹把握性更强。‘膜井’的发明,既使笛膜的振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可以控制使用。以上两项发明,张荣华先生功不可没!”

有道是:人吹笛,越吹越累;笛吹人,越吹越“疯”;“荣华琯”可助人达“人琯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境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斯言哉!

赞叹之余,笔者赋歌《荣华琯赞》曰:贾湖骨笛九千载,穆王玉琯自王母。大国工匠代代传,荣华之琯承千古。珠圆粒粒琼瑶落,色美华华玉颜驻。十二律吕准天下,笛坛奇葩花锦簇。

猜你喜欢
荣华竹笛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My Mother
熊荣华
主持专家:熊荣华
中文学习成新宠
我的坚守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