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配合中医内科护理在老年失眠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0-25 02:15卢义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8期
关键词:失眠症内科中药

卢义红

(丹东市中医院门诊部,辽宁 丹东 118000)

目前,基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患病情况等因素,导致人们失眠情况明显,失眠情况下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状况,且患者心理负担较大[1]。老年人作为失眠症的主体,在长期失眠情况下,老年人心理、精神负担较重,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状况,增加了患者的致残、致死风险[2]。既往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失眠症患者以常规内科护理干预为主,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障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中医将失眠归为不寐范畴,是指对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持续不满的一种状态,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由其他疾病诱发引起。失眠本身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主要治疗方案包括心理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等,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普遍,最广泛被应用的抗失眠药物为苯二氮䓬类,但该药物长期应用或不当应用会产生依赖性,可在体内蓄积,长久应用后会出现中毒反应,如减量或突然停药可能引起戒断反应。当前,我院针对老年失眠症患者开始尝试进行中药足浴配合中医护理模式,发现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整体效果显著[3]。中药足浴也被称为中药熏洗、中药熏药、中药泡脚等,是将中药配方熬制成药水,在热水中加入熬制好的中药成分,利用热水热力作用,将药物通过皮肤及汗腺渗入体内,促进药物被足部血管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改善体质、治疗疾病的临床目的。基于此,本文就我院96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为例,总结中药足浴配合中医内科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均为内科患者,总计96例。纳入标准[4]:入院主诉失眠患者;>60岁老年患者;患者知晓试验方案,配合参与;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5]:疾病因素导致的失眠患者;精神失常患者;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参与者。采取随机法,进行此次试验的老年失眠症患者分组治疗。参照组(n=48):男性26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61~80岁,中位年龄71.50岁;患者病程3~25个月,中位病程13.5个月。联合组(n=48):男性24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61~82岁,中位年龄71.80岁;患者病程4~27个月,中位病程14.0个月。参照组与联合组老年失眠症患者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衡,P>0.05有比较意义。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老年失眠症患者沟通中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讲解失眠疾病知识,叮嘱患者睡前禁饮酒、饮茶、看刺激惊险视频,养成良好睡眠习惯[6]。

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护理+中药足浴治疗。

1.2.1 中医内科护理 按照老年失眠症患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睡眠知识、指导患者睡前有氧运动[7]。中医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所以需在沟通中和患者强调乐观、平和心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指导患者情绪自我调节方法;中医学认为,胃部不适状况将直接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所以需注意失眠症患者的饮食管理,饮食上侧重清淡易消化,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晚餐七分饱,睡前喝热牛奶助睡眠;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缓解患者疲劳感,结合患者中医症候分型行按摩护理,如肝郁化火者取印堂穴、天庭穴、太阳穴等按摩,每次按40次左右为宜,再如痰热内扰者取中脘穴、足三里等穴位按摩,每次按摩80次左右为宜。

1.2.2 中药足浴 足浴中药成分包括红花5 g,酸枣仁、合欢皮以及龙骨各10 g。中药1 500 mL凉水浸泡后煎至1 000 mL,待温度40 ℃左右情况下给予患者足浴,水位没过脚踝为宜,每日晚上睡前足浴1次,每次30 min为宜,连续中药足浴4周。

1.2.3 辨证施护 ①肝郁化火型。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避免出现噪声。对于容易生气或脾气急躁的患者应多予以心理疏导,让其平心静气,叮嘱患者睡前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刺激饮品,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可遵医嘱给予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改善睡眠。饮食多摄入清淡食物,可多食用瓜果蔬菜等[8]。②阴虚火旺型。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睡前不摄入浓茶、咖啡等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的饮品,不看恐怖或刺激剧情影视剧、适当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可自我按摩天庭、内关穴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饮食上建议多进食莲子肉、银耳、红枣等[9]。③心脾两虚型。保持卧室安静整洁、睡前平稳自我情绪,不去思考过多琐事,要保持豁达、开朗心情,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睡觉前可以予以温水泡脚,过程中可用双手交替按摩足底涌泉穴,以宁心安神,每次持续30~60 min[10]。睡前可用一手拇指按压对侧神门、内关穴,以按压至轻微酸胀感觉为宜,随后更换对侧重复上述操作。也可遵医嘱给予归脾汤或养心汤口服治疗。可多进食大枣、小麦、粳米、薏米等煮粥,蜂蜜调服[11]。④心胆气虚型。保持病房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噪声。嘱患者取卧位,放松全身肌肉,解除所有思想顾虑,对患者进行善意引导,避免观看有打斗或血腥场面的影视剧、书籍等,避免出现惊吓,可佩戴耳塞,戴眼罩,降低外部环境对患者自身的干扰。严格设定作息时间,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酸枣仁汤或安神定志丸治疗,饮食可多摄入党参粥、紫河车粉、猪心等。可适当予以耳穴压豆,耳穴选取脾区、肾区、心区,单耳交替,连续2周。失眠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情绪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患者及家属均有必要学习睡眠障碍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增强防范能力,让其对失眠更了解,治疗时更加配合[12]。同时,给予合理的膳食指导,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证型,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老年失眠症患者经过内科干预后组间干预效果以及睡眠质量、负性心理改善情况。

1.4 指标评分与效果评价标准

1.4.1 指标评分标准[13-15]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分数>7分则说明老年患者无睡眠障碍,反之则说明老年患者有睡眠障碍表现。老年失眠症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负性心理情绪参考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价,分数越高说明老年患者心理负担越重。

1.4.2 效果评价标准[16-18]老年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参考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分数在4分以内则为显效,分数介于4~6分之间为有效,分数超过6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分析 老年失眠症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19.0软件包处理。计数型指标老年失眠症患者组间疗效以例、率以及n、%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评分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两组患者计数与计量指标进行(χ2)和(t)检验。P<0.05说明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疗效比较 联合组与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70.83%,统计学计算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失眠症患者疗效分析(n,%)

2.2 组间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联合组HAMA、HAMD、PSAI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老年失眠症患者组间护理指标评分对比(分,)

表2 老年失眠症患者组间护理指标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内科中失眠症情况一直较为常见,即患者长时间无法进入睡眠,西医中属睡眠障碍,中医中属“不寐、目不瞑”等范畴[19]。中医学指出,失眠主因是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气血亏虚,患者常伴多梦、健忘、心悸等表现,长期失眠情况下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更高[20]。赵明英[21]研究指出,失眠多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引起,是以无法正常入眠或入眠后反复做梦、易醒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够、入眠后深度不佳、稍有异响则表现出惊醒;轻症患者会存在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无法再次入眠,严重者可能彻夜无眠。传统医学对失眠认知比较久远,最早关于失眠的记载可追溯到内经中《灵枢·邪客》,书中将失眠描述为“不得眠”“目不寐”“不得卧”,并提出发病原因在于邪气克制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难经》中则首次将失眠定义为“不寐”。《景岳全书·杂证谟》中关于失眠的描述语句有“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其神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内经《素问》中也有提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以镇静药物为主,这类药物特点是起效快,药效持久,但长期应用容易出现耐药性,依赖性,减量或停药会出现戒断反应。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施护,具有汤药、内服、贴敷、耳穴压豆、耳针、针刺、足底按摩、中药熏药等多种方法,并且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明显降低患者对镇静药物的依赖,一方面减少心理负担、降低药物依赖性,同时由不会对肝肾等代谢器官造成损伤,展现出中医内治、外治法在失眠治疗方面中的强大优势[22]。人足上有五脏六腑穴位,足浴疗法药物有效成分透入穴位可以促进患者脏腑功能调节,从而起到阴阳调和,安神等效果[23]。失眠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即脏腑功能失调,心血亏虚,营卫不和,卫阳不得入于阴。《素问·厥论》中提到“阳气起于五指之表,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足心”;十二经脉首尾相贯,将气血输送至全身,营养并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足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双足拥有约50万条血管,当给足部刺激时相当于刺激足底的50万条血管,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中药足浴可通过温度和药物共同作用于足部皮肤,热温可缓解疲劳、松弛神经、活血通络、改善循环,药物在热力作用下通过毛孔扩张直接吸收入血液经络,使其分布于全身从而发挥疗效[24]。同时,配合按摩等中医内科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金鹏,张平平,李慧等人研究指出,中药足浴配合中医内科护理用在老年失眠症患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心理负担[25]。

试验结果显示:联合组老年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91.66%vs.70.83%)高于参照组,睡眠质量PSAI评分[(5.20±1.00)分vs.(7.30±1.30)分]以及负性情绪评分HAMA评分[(3.50±0.60)分vs.(6.70±0.80)分]、HAMD评分[(6.80±2.00)分vs.(11.60±2.30)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次试验结果和田春雨[26]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老年人失眠情况明显,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情绪与生命健康安全性。中药足浴配合中医内科护理在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明显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失眠症内科中药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超级心理医生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