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苗苗,赵朝锋,朱婷婷
(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能够具备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定、迅速复制流传、展现方式多样的特点。它不仅必将成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重点措施,还将是当下我国教育进步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又一次提出“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改善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活动具有个性化与规模化特征,以此来改善教学效果。”我国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针对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通知中指出:“若要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当作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工具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入融合,不仅能够实现教学成效和质量的提高,还符合国家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战略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上谈道:“不仅将立德树人当作重点步骤,还要将思想政治融入整个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中。”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等学校不但必须确定各门课程的育人要点与使命,还要督促各位专业课教师制定融入课堂思想政治元素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每一门课程当中都存在思想政治,每一位老师都能够讲育人。”因此,在中国教育发展新纪元的大背景之下,更应该注意并重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高校深化课程改革和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内在需求。
《Linux操作系统》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专业必须修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同学们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技能,其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该课程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在字符界面中实现对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等基本操作。为了提高《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关研究者已经将驱动式教学、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1]。
传统的线下课程授课形式都普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过度看重老师的教,而忽略学生学的重要性,进而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最终导致同学们都是通过教师讲解的形式来接受知识,欠缺培养同学们自己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上未听明白的一些知识,受到时间限制而不能获得及时的解答与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间隔,学生不能及时练习而出现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状况等[2]。线上课程教学模式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并具有可重复学习的特征,因此可解决上述传统线下课程教学的不足。但纯线上课程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生分离,对学生很难采取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学生分离,缺乏高校的生生互动;单一的平台无法满足教学全过程等。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监控教学全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充足地培养同学们自己积极主动学习和创造创新的能力,已经有一些高等院校教学单位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形式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转变,进而渐渐产生契合对应作者所在教学单位同学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其他院校,笔者所在教学单位对于《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且单一的面对面线下教学模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成效与质量,笔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思政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3]。
《Linux操作系统》是如今盛行的人工智能专业和大数据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命令行操作为主且内容覆盖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Linux概述、安装与基本操作;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Shell基础编程等实操性内容。目前,笔者所在教学单位《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总课时设置为72学时,其中包括36学时的理论和36学时的实践/实验,主要是采用传统且比较单一的老师讲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加上机房练习的课程教学形式。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不足:①同学们都是通过老师们的讲解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来接受知识,而欠缺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节;②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缺乏且缺乏自创;仅关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引入系统化的课堂思政设计;④教学反馈样式少且老师们不能实时地去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和困难;⑤该课程为考查课程,期末考核占比较高,其他考核方式少且占比少[4]。
根据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的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分解目标点来决定《Linux操作系统》的课堂教学、课程和育人的教学最终目标,在“课堂思政”背景下,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思政视域下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思政视域下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图
线上教学的相关环节主要是依托超星学习通和MOOC来实现,学生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和MOOC反复自主学习理论和实操,在线教学的内容设计主要被分为如下4个环节:
1)在线视频环节。在线视频是线上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环节,同课头的老师商讨选取对于《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并制作相关课件和录制对应的视频脚本。
2)资料推送环节。该环节主要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预习的相关资料、课后复习的课件与录制的实操视频、课后扩展学习的资料等。
3)线上讨论环节。将课程的重要和难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关于该课程的前沿知识通过学习通发布在线讨论。一是为了知晓同学们对课程重难知识点内容的掌握理解状况以及加强对其的深入理解;二是为了通过在线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同学们对学习产生乐趣。
4)线上测试环节。该环节包括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状况,通过在每学过一个章节后借助线上平台超星学习通来完成章节测试;为了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号召,在期末实施无纸化的线上考试来测验学生对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考查。
线下教学内容是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借助线上平台超星学习通来发布随堂活动,进一步达到学生参与式的线下教学目标,其主要包括以下4个环节:
1)线下课程精讲。该环节首先对预习效果进行测试,然后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略讲,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细讲和实操演示,并录制实操过程视频,以便课后学生对其进行回顾和实操练习。在该环节实施过程中,还会借助“超星学习通”通过签到、随堂练习、提问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为了记录学生出勤、随堂练习参与度、回答问题等情况,以便老师及时了解整个班级的上课状态、实施因材施教和过程性评价成绩的量化评分[5]。
2)线下实践。线下实践环节均在机房进行,通过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实验项目的形式来驱动学生对线上和线下所学知识点进行实操练习,加强并深入理解老师所教的知识点。该环节以学生实操练习为主,通过每次实践课下课前提交操作截图或者依据学生现场实操情况进行打分的形式来引发同学们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提高老师们实践教学的成效。
3)分组协作。该环节针对课程重难点知识设置综合实验项目,通过分组探讨协作的形式来完成实验,同时教师组织答辩进行现场检验每组的实操演示,并根据每个组现场表现与实际操作状况给出分数。一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二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养成团队认识与团体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进而为高速有效且质量较高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坚固的根基。
4)线下答疑。该环节根据实际情况,两周开展一次针对线上讨论环节、线下课程精讲环节、线下实践环节以及分组协作环节等过程中碰到的疑问进行面对面的解答与交流,利于老师们掌握知晓各位同学们对重要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状况。
“课堂思政”的过程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将学生们厌烦的大道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隐性渗透到专业知识的授课过程中,从而达成每门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依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与专业特点,扎实落实每个专业的施教方案。深入挖掘《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的不同类别的思想政治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通过隐性渗透的方式将其融入笔者设计的整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过程当中。表1中展示了笔者从不同角度挖掘不同知识点当中的思政元素。
表1 《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思政元素
设置教学评价环节的作用不仅是为了监督和促进老师对自身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与提升,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思政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颖的教育模式,因此更需要构建一个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图2展示了笔者针对本文设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而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通过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手段,终结性评价作为辅助手段的方式来对该教学模式牵涉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评价。
图2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图
本文以笔者所在教学单位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思政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不仅是当前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改进方向。该模式不仅能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还转变并更新了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可达到提升地方高等院校教学单位教育水平的目的。笔者研究的教学模式能够对类似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参考。未来将此教学模式应用到笔者所在教学单位的更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通过师生的信息反馈不断对此模式进行改进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