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22-10-22 02:24钟良友赵博豪
技术与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钟良友,赵博豪 ,梁 元

(1.成都理工大学数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3.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0 引言

在2010年以前,成渝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就已经被提出,自2016年的发展规划开始,到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战略意义上出发,加大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投资建设力度,这个举措是党中央十分重要的决策。作为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在战略意义上要保持高度的合作,在思想方面要统一,在发展理念上要二者融为一体,并顾全发展大局,建立完善城市间各方面的合作机制,努力推动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1]。在当前国内大背景下,可以预见在之后的10年里,资源倾斜必将充分地展现,这已经具备了相当深远的战略意义[2-3]。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内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这对西部大开发而言有着独一无二的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全局性快速发展,并且能够与东中部地区形成平衡协调的发展格局[4]。

地区若想快速推动自身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发动机”。近年来成渝两地的产业相似系数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导致科技创新对周边区域,即使是邻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不明显[5]。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和成都市,对周边地区发展要素的虹吸效应依然大于辐射效应。为了实现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都具有广泛号召力与深远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驱使该地区科技创新方面的提升。

1 双城经济圈对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施以线为点、点地结合的方针,以经济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人口密集的交通干线、城市枢纽等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为重点,发展多个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6]。2005年10月11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的主要经济板块之列在之后的5年会出现成渝经济区[7]。成都和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最大化发挥出成渝两地在该经济带中的主导作用,防止将资源过度投放在成渝两地的建设中,并实现成渝经济区乃至西南部经济等级的巨大跨越,就必须努力协调两地产业结构[8-9]。

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强化与进展,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技术能够持续提供经济增长动力,而科学能够促进技术的快速升级,以便更加高效率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今天,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正是在这样一个局势动荡的世界,科技创新成为了决定世界发展趋势以及各个国家或地区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类社会变革进程[10]。目前,对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进行提高已经是当务之急,在企业、部分地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中已经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所以,相关的研究便有了重要的意义。

地区若想高效且高质量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则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而言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因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将其建设成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都具有深远影响力以及广泛号召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号召,加速推进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的发展[11]。为了使该经济圈能够更好地发展,并且扩大经济圈内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圈内的各地政府就务必要响应发展号召,为适配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持续不断地更新政策,构建友好的协调机制,保证科技创新的发展能够顺利地进行,营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

2 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

将如何提升成渝经济圈中各市的科技协同发展和创新能力作为主体思路,结合两地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梳理国内外科技协同创新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从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1 区域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双城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

成渝经济圈中的各个市可以通过接受来自重庆以及成都的产业转移,吸收两城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关键因素,加强人才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本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缩小与成渝两城的差距。充分利用成渝两地的科技优势,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带动成渝经济圈中其他科技薄弱的城市发展,提升圈内各城市科技发展平均水平,建立科技创新走廊,并通过各个城市的优势产业布置创新链,建立创新中心,实现成渝经济圈中各个城市的协同发展。

2.2 双城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高质量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设立了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成渝科创走廊等9个跨省市合作共建的功能平台,通过区域融合举措与功能引领平台建立双城经济圈独特机制,明确功能特色,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推动成渝经济圈成为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由科技创新所主导,要想加快并升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建设,就必须统筹经济圈内的各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广泛接纳各个地区建设成功的经验,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成渝地区经济稳步高速增长。

2.3 优化人才、产业、平台以及环境要素

如何通过科技协同与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须通过产业、平台以及环境等3个方面的要素来开展工作,结合各市的优势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形成聚集效应。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合作区域的一体化。

从各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层面上讲,应加强各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人才,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从各地平台协同的层面讲,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为成渝经济圈发展培养人才;从各地环境协同的层面讲,应保护创新人才的利益,为广大人才营造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环境。通过产业、平台以及环境协同发展,建立优秀的市场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激发企业的需求;通过科技协同创新,建立在成渝地区具有绝对核心地位的,为整个西部持续提供发展驱动力的源泉。

优化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的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优化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的思路

3 结语

杨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逻辑[N].中华工商时报,2020-07-23(3).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年
——大首都经济圈呼之欲出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