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继业,翟少华*,张晋欣
1.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030024;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急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危急重症,而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 是其最为多见的并发症[1]。根据《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 更新版)》[2],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会使脑卒中病人死亡率增加3 倍,不仅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且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予以中医特色护理,旨在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10 月我院脑病科、康复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38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初发,发病在1~3 d;符合《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 更新版)》[2]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无法正常交流或配合检查者;复发性脑卒中、入院肺部即存在感染者;有严重心、肝、肾、内分泌及血液系统并发症,或其他器质性疾病。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法,运用SAS 8.2 proc uniform 程序,制定种子数,产生随机数字相应的护理干预及病例的分配方案,以保证分组的例数相等,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9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总积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舒适优化、药食调摄、情志疏导、中医特色护理等。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后第8 天进行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出院时收集住院时间。
1.2.1 舒适优化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调节室内温度(24~26 ℃)、湿度(50%~60%),室内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30 min,严格陪探视制度。加强口腔护理,对留置鼻饲管的病人每日口腔护理2 次;先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再用棉球按一定顺序擦净口腔各部位;两人同时操作,一人缓慢冲洗,另一人同时用吸痰管吸净冲洗液[4]。定时翻身,4 h 交替进行1 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力性损伤。保持皮肤清洁,留置尿管的病人每日会阴护理2 次,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洁皮肤,并局部涂抹红花油。
1.2.2 药食调摄 临床予以中药汤剂,在益气宣肺健脾化痰治法上辨证加减,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含量,忌辛辣油腻酸甜食物。鼻饲病人中药汤剂与西药服用应间隔2 h 以上,鼻饲液温度控制为37~39 ℃,每次量保持150 mL,鼻饲前后用30~50 mL 温水冲管。鼻饲时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维持至鼻饲后30 min,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鼻饲前先彻底吸痰,鼻饲后1 h 内尽量不吸痰,防止咳嗽引起呕吐误吸。翻身叩背、雾化吸入等日常护理均在鼻饲前完成,早期评估,伴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应尽早留置鼻饲管,启动营养支持[5]。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进行口、面、舌肌群的运动训练,使吞咽功能恢复,尽量缩短鼻饲管留置时间。
1.2.3 情志疏导 根据病情结合病人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及性格偏向,实施情志疏导。执行护理操作时,配合音乐疗法,选取适宜的商调式音乐曲目[6],控制播放音量,以舒适为宜,每日变换适宜曲目。对焦虑、烦躁者,可播放轻快舒缓音乐,助其稳定情绪;对抑郁者,与病人多沟通、多鼓励,介绍以往成功治疗病例,使病人增强信心,配合治疗。指导家属探视和陪伴病人时多呼唤病人名字,鼓励主动诉说,进行持续的言语刺激。
1.2.4 中医特色护理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护理师对病人从入院第1 天即进行下列中医特色护理,疗程1 周。①肩背部按摩:嘱病人放松,取侧卧位或协助坐位,一手扶助病人,另一手掌根均匀推揉整个背部,从胸廓底部由外下而内上,行10 余次梳理按摩;提捏肩井,拇指点揉、多指摩揉或掌揉大椎、天宗、肺俞、定喘等穴位各30 s,以局部感觉酸困胀为宜。②背部拍叩:用虚掌沿足太阳膀胱经自下至上拍打3 min;然后由外下至内上叩击背部,每次约3 min,每日至少2 次。③分推胸胁:病人取仰卧位或协助坐位,由上而下刮天突至膻中,后分推膻中;点按、回旋形指揉云门、中府、天突等穴位,每穴30 s,每日2 次。④远端穴位按摩:拇指按揉合谷、少商、太渊、列缺各30 s,指推孔最至尺泽,点揉太白30 s,掌推三阴交达足三里后重按30 s,每日2 次。操作中根据病人是否有酸、麻、胀、痛之感而调整手法和力度,操作完毕助其取舒适体位。⑤穴位贴敷:拍叩背部后,进行天突、膻中、双肺俞、定喘等穴位贴敷。将黄芪、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吴茱萸、甘遂等研粉并用姜汁调成膏状备用,涂于特制的穴位贴片中,选穴贴敷,一般每次4 h,每日1 次。贴敷时注意皮肤卫生,若局部有瘙痒、发红等不适,立即揭除,涂以抗敏药膏,若有皮肤破损或水疱,应立即停用,用碘伏消毒。⑥耳穴压豆:棉签点压咽喉、皮质下、神门、肺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固定并进行按压。单侧耳穴压豆连续3 d,3 d 后换另一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病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的发病前提为内虚,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火曰痰,总由乎虚,气虚为中风之根,在此基础上形成血、痰、湿等瘀阻脑窍”,其重要病机无外“气虚血瘀”“气滞痰阻”,属本虚标实之证。脑卒中病人因素体气虚,易外感寒邪,内伤饮食,内外合邪,痰瘀互结,若阻滞于肺,即发为肺炎,与现代医学脑卒中多并发相关性肺炎一致[2]。肺炎属“咳嗽”范畴,《内经》《素问咳论》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等论述,揭示了咳嗽病的病位关乎五脏六腑,尤重肺与(脾)胃;其病机核心在于肺失宣降、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故治疗及护理当强调“宣肺理气,健脾化痰”。
本研究所应用的中医特色护理以本病的中医病机为依据,结合本院多年工作经验,从肺、脾入手,精选穴位,内外合治而成。
中医特色护理时,先予肩背部梳理按摩,因背部为阳,激之以振奋阳气,固护卫气,提升机体抵御外邪侵袭能力;提捏胆经之肩井,与验效穴天宗相伍,可舒胸肺经络之瘀滞;按摩阳脉之海督脉之大椎穴,开启头背部气血汇聚枢纽,具有活血通络之效,大椎穴与肺之背俞穴肺俞,均为治疗肺疾的要穴,补益肺脏的首选穴,同时合用经外奇穴定喘穴更增补肺之效,以通宣理肺、止咳平喘;叩击足太阳膀胱及背部双胁肋以开通肺络,助宣通肺气、镇咳祛痰之功;又加分推胸胁,以梳理脾胃诸经,疏经活络、行气运血、营阴和阳;刮天突至膻中并分推膻中,以清热利咽、宽中理气、润肺化痰;指揉手太阴肺经之云门宣肺止咳、泄热除烦、化痰散结;手太阴肺经之募穴中府,为脾胃肺合气之穴,指揉以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远端穴位选取的手阳明大肠经之合谷为大肠经原穴,中医认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能与腑气不通、肺失肃降相关[7],肺与大肠相表里,以通腑法排除肠胃积滞、祛瘀通络,达到重新散布气血、调节全身机能之用。手太阴肺经之列缺为八脉交会穴,合少商、太渊、尺泽,达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之效;足太阴脾经之原穴太白为健脾要穴,与合谷遥相配伍,足阳明胃经之丰隆为祛痰要穴,配足三里,激之以健脾益气、生发卫气,合中医上病下治理论,更能调达经络气机。循经按摩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按摩为主要施治的一种中医外治手段[8],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9],按摩主要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手法采用揉、按、拿、运、搓等。拍叩背部后,进行天突、膻中、双肺俞、定喘等穴位贴敷,通过穴位刺激,以温通经络、调理气血阴阳、调理脏腑功能、行气活血、消痰平喘,同时利用黄芪、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吴茱萸、甘遂等药效吸收,与穴位的双重刺激效应,共增补益肺脾之气,达镇咳平喘化痰之用,效如桴鼓。耳穴压豆,选取咽喉、皮质下、神门、肺等,与前法共同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的持续作用。
总之,研究采用的中医特色护理,循经手法按摩经络与穴位,配以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共奏健脾益气、清肺化痰、通络散结之效,使络通痰消,内外结合,上下同治,疗效提高,相得益彰,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护理无创、有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