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机构智能照护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2-10-22 04:06何欣欣黄思源张明凤石镁虹
护理研究 2022年19期

何欣欣,黄思源,张明凤,2,石镁虹,3*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3.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高龄化、病残化、空巢化现状日益严峻。统计显示,截至2020 年底,国内老年人数已超过2.6 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量达到4 375 万人[1],预计到2050 年该人群将超过1 亿人,养老照护服务面临巨大考验[2]。老年长期照护机构是指较长时期内,为虚弱、慢性病或处于伤残状态下的老年人提供持续的照顾服务、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的专业、综合性服务机构[3]。随着互联网技术、5G 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智能照护体系逐渐与长期照护机构融合,对养老护理模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我国民政部提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研讨工作,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未来老龄化服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4]。现有研究指出,高质量的智能照护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增加老年人生命的长度和质量[5]。但我国智能养老服务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智能照护专业度低、安全照护意识匮乏,致使长期照护机构中智能化照护服务安全质量不高[6],且由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资源统筹困难,导致长期照护服务质量评估工具和照护人员培训机制缺乏[7]。因此,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理论,结合半结构化访谈结果,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老年长期照护机构智能照护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老年长期照护机构智能照护安全管理和照护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小组成员共9 名,包括老年护理领域博士研究生1 名、硕士研究生5 名、养老机构管理者3 名,课题小组主要负责构建循证整理分析、初步构建指标、指标形成讨论、德尔菲专家筛选、数据的整理分析等。

1.2 文献研究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和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检索词:elderly、elder、old people、long-term care、LTC、nursing home、assisted home、intelligence、smart、safety quality、index evaluation、evaluation;中文检索词:长期照护机构、养老机构、老年、智能照护、智能养老、智慧养老、安全质量、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指标体系。文献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2021 年5 月。通过文献检索共得到3 789 篇文献,最终纳入30 篇文献。对文献中的病人安全文化、病人安全目标手册等进行学习、分析。在中国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网络使用中文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阅读、筛选最终纳入8 篇政策文献。

1.3 访谈研究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以信息饱和为止的原则[8],对14 名机构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管理者纳入标准:①专科及以上学历;②在本机构工作年限≥1 年;③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不了解机构智能照护模式者。访谈提纲包括:您如何看待智能照护设备和系统?您觉得长期照护中安全质量管理应当包括哪些方面?您觉得接入智能照护设备和系统时的安全质量管理应当包括哪些方面?您对长期照护中心智能安全管理有哪些感受和意见?访谈之前征得受访者同意,使用录音笔对访谈过程中对话进行录音,在24 h 内将录音转化为文字,再导入Nvivo 11.0 软件中,运用Colaizzi 七步分析法由2 名研究人员分别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词提取,再通过课题组讨论后形成最终主题。

1.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SPO 理论模型[9],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项目池,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第1 轮专家函询问卷,包括导语、填表说明、指标函询表、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导语中简单介绍本研究大致内容和意义,并说明填写的方法。指标函询表包括了一级、二级指标具体内容,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对重要性进行评分,回收问卷,以重要性均数>3.50 分、变异系数<0.25 为标准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改。专家一般情况表包括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等项目。为了保证拟定条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采用小组讨论和预函询的方式进行了格式和内容的调整,最终形成函询问卷。共进行了2 轮专家函询,专家函询表采用电子邮件进行发放和回收,通过第1 轮专家函询结果分析,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整合、修订后形成第2 轮专家函询表,2 轮函询时间间隔大于2 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9、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专家积极系数采用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专家熟悉程度(Cs)+判断系数(Ca)]/2,Cr>0.7 表明专家权威系数高,结果较为可信。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W)表示,其中变异系数说明各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评分的波动情况,变异系数<0.25 表示专家评分波动较小。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评分的算术均数、满分比表示。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构建两两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值。

2 结果

2.1 质性访谈结果 访谈的14 名养老机构管理者中女9 人,男5 人;年龄(39.86±6.20)岁;文化程度以专科为主,占35.71%;工作年限3~15(7.71±3.31)年;养老机构规模以中型为主。每名研究对象访谈时间为35~60(46.79±7.50)min。14 名管理者得到的录音时长共655 min,共转录103 260 字。最终通过小组讨论产生智能设备配置问题、智能设备学习困难、智能设备增加照护工作量、护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面临困境等32 个条目。

2.2 专家基本情况 纳入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9个地区的22 名专家完成2 轮专家函询,年龄(43.41±8.26)岁;工作年限(20.73±10.55)年;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老年护理。其他情况详见表1。

表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n=22)

2.3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2 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是88%、100%,第1 轮函询有11 名专家提出意见,第2 轮函询有5 名专家提出意见。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80%,可以看出专家对此次调查有较高的积极性。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0,均>0.7 表明专家权威系数高,结果较为可信。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第2 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均<0.25。两轮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8,0.302(P<0.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2.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第1 轮专家函询结果中有1项指标重要性评分均数<3.5 分,第2 轮专家函询指标重要性均数均>3.5 分;2 轮专家函询得分的平均满分比分别为85.3%和91.7%,说明专家对评价指标意见较集中。

2.6 指标修改及主观权重确定 第1 轮专家函询共修改17 个指标,专家建议增加一级指标“照护服务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安全管理”作为过程理论模型,增加“工作制度安全管理”条目;将配置使用“配置无障碍电梯”修改为“无障碍设施配置”,因为现有无障碍设施不仅仅只包括电梯;增设项目“配置急救设备”,照护中心按老年人活动的范围大小和人员多少比例配置急救设备或药品等;增加老年人“助浴设备”,删除“老年人娱乐设备使用”,其认为与A6 的智能音像设备重复。第2 轮专家函询共修改5 个指标。专家建议将“工作制度安全管理”修改为“专业护理照护”和“生活照护服务”,因为其认为长期照护机构中照护分为生活和专业护理两方面。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指出,职业技能大赛中70%为生活照护等的基础技能,30%为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因此,通过小组讨论接受修改。最终综合第2 轮专家意见得到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中的环境设施管理和照护设备管理为结构质量,专业护理照护和生活照护服务为过程质量,信息结果监测为结果质量,通过分层分析法确定权重值,见表2。

表2 长期照护机构智能照护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结果

(续表)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本研究通过文献、政策学习,结合质性访谈深入地了解长期照护机构智能照护及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及需求,使指标更为客观和全面。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要求纳入人数为15~50 人[10],本研究纳入22 名专家,2 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 和100%,专家提意见率分别为50.0% 和22.7%,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养老护理机构呈现供不应求现象,智能化照护服务成为新的突破点[11],可能是专家对本研究产生较大的兴趣的原因。纳入专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占54.5%,工作领域为老年护理、护理教育和人工智能养老,可以看出纳入专家与该研究主题有较好的适配性。两轮专家函询后,指标评分变异系数均<0.25;两轮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8,0.302(P<0.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专家对指标意见趋向一致,函询结果较为可信。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研究以SPO 理论为基础,结果均通过小组讨论所得。SPO 理论模型呈现的显性关系已被证实,即良好的“结构质量”能够增加良好“过程质量”的可能性,而良好的“过程质量”也会对“结果质量”带来影响[12],基于该理论模式构建的长期照护机构智能化照护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具有层次性和科学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结构质量”评价的均值和主观权重得分较高,与朱亮等[13]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长期照护机构智能照护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智能化环境和设备等基建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14],因此,专家对“结构质量”的关注度更高。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与临床应用 本研究以老龄化社会为研究背景,基于SPO 理论模型,结合文献、政策学习和访谈结果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再通过2 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修改,构建出老年长期照护机构智能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智慧养老模式的目标一致[15]。因此,本研究构建的长期照护智能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评估长期照护机构的智能照护安全质量,参照条目具体要求,长期照护机构在改进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此外,该评价指标体系还可以用于长期照护机构护理人员智能照护的培训和考核,有针对性地培养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能力。

4 小结

智能照护是提高老年长期照护机构服务质量的关键驱动力,在人力物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可提供更精准、更快速的服务,但其安全质量仍是临床管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质性访谈,采用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老年长期照护机构智能安全照护质量评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为老年长期照护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及人员培训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