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新时代给教师教育带来新挑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之后教育部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2018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颁布《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新师范建设的提出和实施,给师范生核心素养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特质。近年来,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及培养策略等问题引起研究者持续关注,但针对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却极为匮乏。一方面是关于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极其匮乏,而另一方面是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亟待明确,因为这是中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对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思考与探讨,并尝试找到有效的提升策略。
教育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在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成为修订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为学界热点,许多学者尝试将核心素养的研究细化为不同学科、学段,但具体到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却非常匮乏。
中文师范生亦“生”亦“师”,其核心素养是在接受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师范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的,适应未来职业需要、个人终身发展及教育发展所需的专业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同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区划结果表明:高易发区面积760.51 km2,占总面积的15.18%;中易发区面积3 784.41 km2,占总面积的75.52%;低易发区面积466.12 km2,占全区面积的9.3%。本次易发性分区结果可以作为同德县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依据,也可以指导该县防灾减灾工作,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数据。
首先,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中最基础的是学科知识层面,包括通识知识、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通识知识包括人文与艺术知识、哲学与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首先包括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和美学原理等基础理论,其次包括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等语言学知识,第三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外国文学史等文学史知识,第四包括中国文化概论和西方文化概论等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知识。学科知识层面是判断师范生能否胜任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标准,中文师范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与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要在方法论层面掌握学科知识,才能实现知识阐释、传播与文化传承、弘扬。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四个模块。首先,通识类课程能让中文师范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一直是传统师范教育十分重视的,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还应开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类的课程。如《语文教学法理念与新课标解读》与《语文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解读》等,与时俱进地夯实中文师范生的理论基础,这样他们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才能紧扣课程标准,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第三,增设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如“中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文教学指导与实践”“说课听课与评课”等,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深度融合。此外,还可开设三字一话(画)、诗词吟诵、微课制作等技能类课程。第四,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如“名师讲堂”,即每学期邀请中小学语文名师进行专题讲座。“教育调查”与“教师访谈”可让师范生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能独立完成教育调研报告与访谈调查。
教学实践能力是指师范生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活化”,形成对语文课程整体架构、对语文课堂有效管控、对教学过程设计拓展、对教学效果评定反思的综合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问题意识,能运用教育科研方法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提炼教育教学实践策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力,并撰写学术论文与调查报告。
选取一场典型降雨的完整过程,监测24小时内水源地的水质变化。在降雨开始0h、0.5h、1h、1.5h、2h、2.5h、3h、4h、5h、6h、9h、12h、15h、18h、21h、24h时在五个监测点分别取样。采集的样品均移入洁净干燥的取样瓶中,密封保存,在样品上贴标签编号,同时记录采样的时间、地点、降雨持续时长等信息。在水厂处设置自动雨量计用于监测实时降雨数据。水质监测指标中浊度、pH、DO、电导率在取样后现场监测;COD、氨氮、TN、TP及重金属指标带回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4]。
一是学科专业知识不足。在实习试讲中,有些学生因对某些概念性知识理解不深,或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学无法深化与拓展。而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学科知识渊博且研究精深,因此,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证中文师范生教学顺利开展与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包括教师身份认同、责任担当与创新意识。中文师范生应有清晰而强烈的教师身份认同,这样在成为语文教师之后,才能有充盈热情的内心去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境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才能不断激发自己主动学习与自我实现的热情,具有追求职业卓越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也只有真心认同与热爱自己教师身份的语文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教育关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Grid-Enabled Visualization of Risk on Maritime Navigation Environments with Entropy Weight-Attribute Mathematics Method
责任与担当即要求师范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具有教育责任感和立德树人情怀,能践行师德、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终身学习。
三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不强。实习中,一些学生教学评价能力偏弱,小到一节公开课,他们对于“好课”的概念与标准并不清晰,无法有效评价与反思,大到整个教育实习环节,他们自我反思明显不够,这将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评价与反思能力很重要,能促使教师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成长。
在当前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院校应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关注师范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了什么”。因此,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中小学语文课堂实际需求为牵引,并通过多元反馈与评价机制来健全中文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来优化课程体系,升级培养模式。
在长期进行中文师范生专业教学与实习指导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当前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随着经济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增强,作为绿色经济的交通工具,电动汽车逐渐被广泛的使用[1-3]。在其众多种储能元件中,具有储能密度高、充放电次数多、维护成本低等优点,锂电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4-6]。
二是教学实践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存在“有形无神”的问题,即能够掌握教学流程与形式,但在教材解读这一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上却暴露出教学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而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只有对教材的解读是深入透彻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
当多个地震事件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相距较远时,目前检测并将多个地震相关联的日本气象厅方法效果很好。然而当它们之间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接近时,这些方法就会显示出产生很多虚报(Sagiyaet al,2011)。经验研究表明,基于质点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区分多个同时发生的地震,并能提供合理的参数估计结果。同时,如果在似然中加入P波到时,即实测与预测P波到时之间的残差,收敛速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些结果说明,对于内陆地震,估计的参数收敛时间小于10s。而对于近海地震,估计收敛时间则在20~30s之间。至于定位误差,我们发现内陆地震小于20km,近海地震在20~80km之间。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教师岗位竞争激烈的现状,都要求师范院校应及时调整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中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以实践为导向强化师范生培养的职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
近年以来,用于处理低浓度甲烷的热力型或催化型蓄热氧化装置(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简称为RTO)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为乏风瓦斯及低浓度瓦斯的利用带来曙光[4]。这种蓄热氧化装置实质是一种内置多孔介质蓄热填料(或带有催化剂层)的蓄热换向流反应器,它工作于流动方向周期性切换的非稳定状态下,依靠燃料气流速度与反应热前锋移动速度差异,通过合理控制周期循环时间,使得反应器内蓄热填料储存足够的热量以维持系统的自热平衡,并将多余的热量以高温烟气形式抽出利用[5],一般处理甲烷体积分数在1.2%以下。
新时代教师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职业定位要求师范生应具有创新意识,即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新师范课程体系建设应落实在强化基础知识、突出教学实践、注重应用能力三方面,使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能力与素质得到综合培养,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
其次,核心素养还有实践能力层面,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中文师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教材文本分析这一关键环节,理解透彻作品主题、结构、艺术特点等,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编者理念、国家意志与教育意图,清晰、透彻地分析与讲授知识点,发挥课程价值,达成课程目标。写作能力则是指中文师范生具备能够撰写各类应用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首先,培养中文师范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必要。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百篇作文”训练计划值得借鉴,在“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下,每位本科生需完成多篇作文、书评与学年论文,其文字表达能力、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在多写多练中得以有效强化。师范院校对中文师范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借鉴这一训练方式。此外,除文学社之外,还可设立院系文学奖,每年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评选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次是阅读能力培养。可在师范生入学时就设定一份阅读书目,并建立线上阅读平台,提供书籍的电子资源,方便学生在电脑与手机上随时阅读,既能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专业阅读,又便于教育者在线上平台进行监测与督促工作。此外,还可以定期安排读书会活动,督促学生多阅读文学或教育著作。
第三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在为中文师范生构建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强化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一直以来,中文师范生备课、说课、授课能力较受重视,其实还应注重评课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评课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提纲挈领性能力。所谓评课能力,其实就是分辨一堂课好坏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教师就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备课、说课、授课与评课应作为系列教学实践训练展开,师范生课前有效备课,课中互说教学设计、互看教学实践,课后互评教学效果,能让师范生更全面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进行教研。除微课、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安排之外,还应以赛促学,鼓励师范生参加诸如师范生技能大赛这样的专业竞赛,并注重在赛前组织学科教师对师范生进行集训。
此外,中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应与时俱进。全国多地中小学在2020年春季学期都开展线上教学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因此中文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及时增设网络教学与微课制作等课程,让师范生熟练掌握线上教学模式与微课制作等技能,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2 乌柳为当地土著种,种源丰富,适应性强。经过深栽,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其当年成活率均在85%以上,翌年保存率80%以上。年均生长高度为60cm,分枝数10~25个,生长旺盛。
在中文师范生培养中,还应激发他们的反思意识与问题意识,重视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每学期应安排教育见习,让师范生观摩中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并完成见习报告。经过大一大二的积累,师范生在大三时应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积累对某个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并将研究心得转化为教学研究论文。到大四完成教育实习后,师范生通过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激发问题意识,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反思与策略并举的毕业论文,且能将反思结果与改进策略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中。通过见习—研习—实习—研习系列训练,让中文师范生成长为同时具有教学和研究专业性的教师。
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中文师范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其未来职业适应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师范院校只有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中文师范生,作为未来语文教师的他们才能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