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红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与康复系 广东 广州 510650)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急救”是体育职业院校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急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挽救伤者的生命、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心肺复苏及AED 的使用”是“运动急救”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AED 的操作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
传统的教学常常把“心肺复苏及AED 的使用”单纯定义为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常常集中在讲授、示范等方面。“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被动接受和模仿中度过,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技能要点理解不够深刻,常常出现“眼睛会了,而手还不会”的情况。
在考核方式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终结性考核,过分强调了期末最后一次考试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最终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职业需求,与合作单位共同确定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以美国心脏学会(AHA)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指南为标准,与国际救护员培训课程相接轨,实施模块化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采用“任务驱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赛促练,真实岗位训练教学方法和思路;实行增值性评价,引入AHA 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标准,采用过程性+终结性、“理论+实操”“线上+线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实施“课证融通”,学生学习完可以直接考取急救员证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体育院校学生,他们掌握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喜欢理论课,喜欢实践课,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熟悉电子设备,信息化应用能力强。
针对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特点,本案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实操法等结合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完成心肺复苏的急救流程和核心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技能点组织内容,并结合案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校企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引入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标准化内容。引入行企知名专家入校担任课程导师,带来全新的行企理念。组建高水平、结构化行企联合教师团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体验式、纠错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内容,课上利用手机进行互动,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课后通过电子产品观看教学视频、微课,利用回帖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打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复习课上内容,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错,有利于学生掌握心肺复苏及AED 的技术要点,并且可以避免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类似错误,成功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
采用标准化练习和考核流程,实施“以证代考”“课证融通”,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调动了学生练习该项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急救演练比赛的方式进行考核以赛促练,让学生通过比赛更加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的操作要点,同时也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解决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问题。
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急救培训志愿者服务工作,对市民进行公益急救知识培训,在真实的岗位演练中实现“教学相长”。
本实施过程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超星平台发布“心肺复苏及AED 使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推送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设置预习后测试作业。
课中“总结流程,实操演练”2 个环节。开展基于网络课堂平台线上自学、统计反馈、线下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以成人心肺复苏完整操作流程为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实操训练。
课后扩展式教学。教师通过超星平台查看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学生通过超星平台复习课上的内容,并自主拍摄练习视频发送给教师进行及时点评。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温故知新。
本案例以学生为中心,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课程改革后学生掌握熟练急救技术,完成教学目标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值性考核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分互认,课证融通,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技术技能显著提升,考证通过率达到98%以上。
以赛促教的教学策略效果显著,学生参加省市院级各类大学生救护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学生合作意识增强,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急救比赛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程育人效果显著,尊重生命价值、公民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贯穿课程始终,实现了课程全方位育人。
教学团队在“运动急救”比赛及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学生为中心”,从传统的由师到生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生通过互评,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提升自我。
岗课赛融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赛,在赛中练”中实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引入行企专家入校担任课程导师,教师考取行企技能资格证,具备导师资格,组建高水平、结构化行企联合教师团队。引入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标准化内容,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以赛促练、真实场景演练、岗位实战等教学手段,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增值性评价,引入AHA 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标准,采用过程性+终结性、“理论+实操”“线上+线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实施“课证融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本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借助动画、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相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了课程育人。
加强与省市红会合作,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红会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多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公益急救培训志愿者服务工作,对市民进行公益急救知识培训,不仅“教学相长”,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成就感和力量。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例如VR技术,模拟真实事故现场,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急救现场的惊心动魄和争分夺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