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资料英译研究
——以山歌与三月三踏青歌节为例

2022-10-21 07:28黄月霞
今传媒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刘三姐山歌壮族

黄月霞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31)

一、引 言

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的重点旅游品牌,宜州市被认为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不仅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因此,成为了特色文化旅游胜地。在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新时代,广西刘三姐民俗文化和三月三踏青歌节等地域特色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三月三踏青歌节更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法定节日。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基础及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应进一步加强刘三姐民俗文化的宣传和翻译,推进与东盟各国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为刘三姐民俗文化走向海外、扩大国际影响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功能翻译理论与刘三姐民俗文化

(一)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强调在翻译的同时应保证翻译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功能翻译理论中,译文并不苛求与原文逐一对等,而是侧重于在“功能”和“内涵”上实现有效转化,以此实现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有效转换,从而为促进地方以及文化交流提供良好支撑。因此,译者应从受众视角出发,结合翻译目的和原则,提升受众群体的感知与体验。

英国翻译学者Peter Newmark将翻译功能定义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互换功能,他在著作Translation Tutorials中指出,旅游资料作为对外宣传资料,应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从“外来”视角入手并结合地方特色,为游客旅游提供良好帮助。因此,在旅游资料中应用功能翻译应侧重于互换功能,兼顾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

(二)刘三姐民俗文化

刘三姐被誉为壮族“歌仙”,与其相关的民俗文化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刘三姐民俗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史料典籍、文艺作品、自然景观、经济实体等方面。首先,相关史料典籍显示,关于刘三姐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王象之所著的 《舆地纪胜》卷九十八 《三妹山》。其次,刘三姐民俗文化资源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艺作品和自然景观,还有相关科研成果,比如,电影 《刘三姐》、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等;刘三姐故里景区、阳朔刘三姐水上公园风景区等;广西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刘三姐歌圩节等; 《刘三姐传世山歌》《刘三姐研究资料集》等科研成果。最后,也有新时期开发的经济实体,比如,1993年成立的桂林刘三姐集团公司,曾为“刘三姐”申请了39个类别商品和服务类商标。

图1 首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游行、非遗民俗巡游

三、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困境

首先,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文学与文化背景的联系是英语功能翻译中面临的一大困难。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出,译者应在翻译中将文学与文化保持高度辩证统一。从本质上看,由于刘三姐山歌的设计范围相对较高,不仅涵盖了地方民俗文化,还有民俗背后的社会与文化缩影,考虑到游客的文化差异,若采用统一的翻译模式,难免会让刘三姐民俗文化脱离其本质含义,不利于刘三姐民俗文化的传播。

其次,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体、符号间因文化、理念、思想的不同而导致文化背景处理存在差异,这也是英语功能翻译中面临的又一难题。一方面,由于地域文化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名称时难以从游客视角切入,因此,可能会使部分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偏见,从而导致刘三姐民俗文化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人们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表达方式和思维惯性,因此,对同一物体或事件会存在不同的认知。从刘三姐山歌的翻译文本中可以看出,译者如果一味结合作品语境,反而会使翻译作品的传播受阻,并且,此类作品的翻译内容晦涩难懂,也容易使人们产生抵触心理,这不仅与译者的翻译目的大相径庭,甚至还会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四、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策略

从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英译资料存在的问题来看,若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就必须从作品和文化背景入手,让翻译文本同原著内容拥有高度复合型。除此之外,译者还应站在游客角度,分析游客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征,尊重地域文化的差异性,针对性地翻译文本。

(一)山歌的功能翻译策略

刘三姐山歌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刘三姐自己编写演唱的山歌;第二,赞美刘三姐的民歌;第三,复述刘三姐生平的民歌,此类歌曲也能够综合反映壮族风俗文化。196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Third Sister Liu:An Opera In Eight Scenes是现存较为完整且权威的刘三姐山歌译本,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共译。

图2 广西刘三姐博物馆盼“三姐”回家活动

为探究山歌的功能翻译策略,下文以 《采茶歌》为例,挖掘其英译规律。

由 《采茶歌》原文可知,歌词“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基本上符合七律诗格式,即每行七字,四行为一节,且较多采用起兴、比喻等修辞手法,较为直观地传达了歌者的情感。因此,在遵循功能翻译理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考虑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意象,以传递歌词中的情感,比如,“山歌如火”可直译为“like fire”,此译法既生动形象又忠于原文,能够加深海外游客对刘三姐敢作敢当性格的印象。

“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州;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此段涉及的意象较多,翻译时应在适度保留原文意象的同时进行合理加工,比如“唱歌不怕头落地”一句,虽然在汉语中较为含蓄,但是,直译为英文会给人一种过于血腥的感觉,因此,可采取意译方法翻译为“death(死亡)”;紧随其后的“阎王殿”可翻译为“King of Hell(地狱之王)”,给海外游客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二)三月三踏青歌节的功能翻译策略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民俗节日,在广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接的国内旅游人数为6.6092亿人次,可以看出,“壮族三月三”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旅游体验,也是各族人民共同欢度的重大节日,因此,在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过程中,三月初三的踏青歌节也是不可或缺的探究环节。

图3 三月初三踏青歌节

“在汉族群体中,三月初三的主要活动是祭祀,他们普遍认为人类由伏羲和女娲共同创造,因此,在三月初三祭祀二位始祖也有祈求多子多福、保佑晚辈健康成长之意。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就神话思想而言,其表达的大部分感情都是远古时期人们的美好愿望,而神话故事是先民朴素的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表述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民族文化的流变,对人类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创作神话故事与讲述神话故事都可视为先民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一种社会活动或民俗生活。在客家人群体中,三月初三所完成的祭祀活动被称为“拜床头婆”,一般由主妇发起,在香火堂祭祀后,再将供品端到已婚夫妇床前祭祀,祭祀供品普遍为五色糯米饭、染成红色的熟鸡蛋以及香纸蜡烛等。”

运用功能翻译对此段介绍“三月三”的文本进行英译,可采用解释法和改译法两种方式。首先,解释法适用于翻译具备一定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料,不仅可以提高游客对译文内容涵盖的人文历史、人文信息的认知度,也能提升旅游资料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比如,有关伏羲和女娲两位始祖,译者应当在译文中全面介绍其身份,并作以简洁、完整的说明。以中国上古传说为依据,伏羲、女娲被认定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因此,可将其翻译为“the Chinese original father‘Fu Xi’and mother‘Nvwa’”。其次,改译法应当以不损害原文信息为基础,并针对原文内容作出合理、适度的修改和调整,从而方便海外游客接收信息,提升他们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从此段介绍“壮族三月三”的文本来看,部分内容前后存在关系跳跃,因此,可运用改译法补全逻辑,便于海外游客理解,比如,介绍祭祀供品种类时可合理补充情节,完整呈现出先祭祀香火堂再拜床头婆的过程,以提升内容的逻辑性。

“除祭祀外,踏青歌节更为重要的活动是唱山歌和赶歌圩,此类活动可上溯至唐代。在清代乾隆年间,庆远知府商盘曾作 《宜阳行春词》,对广西壮族歌圩进行了描述,有 ‘蛮村儿女连群出,不打秋千但唱歌’等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也曾出现 ‘三月初三到宜山,到处都有对歌场’之说,由此不难窥见广西宜州山歌的盛况。赶歌圩活动一般出现在北部地区的流河、祥贝、安马等乡村,主要由壮族男女青年参加,参加活动的青年不仅可以进行山歌对唱、朋辈欢聚等各项内容,还可以在活动中物色自身心仪之人,这也是壮族青年男女历来参与赶歌圩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易懂性,译者在翻译此段文字时可采用解释法和缩译法。首先,解释法以提升译文可读性为目标,需充分解释原文的字面意义,比如,文本中出现的“唐代”对海外游客来说较为陌生,译者在翻译此句时应该加入唐代的对应年份。其次,缩译法需要合理选择原文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重点翻译,即“取其精华,去其冗杂”的译法。

此段文本的核心内容是向海外游客介绍踏青歌节宜州唱山歌和赶歌圩等情景,使游客理解壮族青年男女热情参加各项活动的目标。其中,前半部分是对山歌历史的概述,并突出表现了山歌的流行盛况,然而,“蛮村儿女连群出,不打秋千但唱歌”一句略显美感不足,尤其是“蛮村”一词很难体现出赞美之情,因此,可翻译为“isolated”一词,同样表达出了村庄的偏远,但是并不荒蛮。此外,“三月初三到宜山,到处都有对歌场”一句,虽然体现了山歌对唱活动的火热盛况,但是难以展现美感,并且,“庆远知府商盘”也并非名人,因此,可以直接提炼核心内容,介绍对唱山歌的主要目的,描绘出青年对唱山歌的盛景,比如,可译为“Zhuang young men and women are active in the fairs for contacting old friends,making new friends,selecting spouses and dating”。

五、结 语

刘三姐民俗文化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新时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相关翻译工作者应抓住时机、积极探索新的翻译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中,从而突出刘三姐民俗文化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此吸引海外游客,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刘三姐山歌壮族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壮族山歌
国画:唱支山歌
刘三姐对歌
注目“刘三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