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重塑情感、理解人生

2022-10-21 11:50刘卫东
青春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感跨界散文

刘卫东

2022年春季我开始在温州大学与李广旭老师一起开设文体写作(一):散文写作课。课程设计的理念主要围绕“自我表达”“场景发掘”“跨界写作”等方面展开。散文课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学期16次课设计,主张跨界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题材,立足学生自身的独特经验来打开写作的思路,寻找写作的方向。

创意写作百余年前就开始提倡的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是这些散文课程理念的基石之一;场景发掘则是结合了创意写作研究中提出的“自我发掘”理论,并加以改造、细化;跨界写作则是本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注重从多种艺术领域寻找创作素材,借用不同艺术的创作手法来丰富散文写作的手法,激活散文写作的思路。

这里选取的三篇文章均是我们散文课上学生的习作,分别体现了课程设计中侧重自我表达、场景发掘和跨界写作的某些理念和特点。

第一篇文章是屠佳璇的《温州森林》。这篇散文的语言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文字是随着思路和情感不断流露,作品里很少有直接的描绘和铺叙。能够看得出,作者的语言没有太多的模式化,文章也很少有中学时代记叙文或议论文的那种表述方式。但是,在自我表达得以突出的同时,作者也遇到了常见的问题,那就是语言经常游移,一个部分的内容还没有写到位就转向下一处了。这就使得文章的主控思想不够清楚,情感表达模糊,对核心问题的思考较浅。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的阅读深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是要给出一种面对生活的新思路并不太容易,这即使对成熟的作家来说也并不轻松。这篇文章前后修改四五次,主要都是围绕这几点展开。这是强调自我表达时常见的一种情况,如何平衡这种自由度是教学和修改过程中的难点。

第二篇文章是裘佳晨的《彼岸花开》。这篇文章我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场景发掘”。裘佳晨的书写主题,从开始的时候我就觉得并不容易。但是她在修改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有耐心。从初稿来看,裘佳晨的作品并不算成熟,从开题到进入记忆深处的过程,过多的铺垫影响了核心记忆场景的展开。这是技巧层面的问题,也是本科生写作常见的情况。但是,裘佳晨习作中的部分段落语感是很好的,这些出色的语感是后面修改中完善细节、呈现更清晰场景的基础。考虑到这些情况,后续加强了其对细节的发掘、主题的梳理和句段的修饰。经过三轮的修改,作品的主题、语言基本达到了发表的水平。通过写作,她似乎对思考的主题也有了新的感悟。从这个层面说,写作是记忆的发掘,也是情感的再次升华,是对生活经历和人生的一种深入体悟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语感方面的训练,随着学生对自己记忆发掘的不断深入得以升华。在写自己知道的、熟悉的内容过程中这种语感就自然地得到了锻炼,这就像我们长跑训练,当你完成了一定距离的长跑,跑步的节奏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改善。

第三篇文章是文婷的《爱你不止九分半》。这篇文章与我们课堂上一贯主张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散文这类文体进行跨界写作的理念一致。文婷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后现代风格突出的后摇滚(Post-rock)作为题材,运用散文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深度感知,并借助音乐渲染和理解散文写作中的某些复杂的情感。一种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语言,一种是抽象的音乐听觉语言。这是一种跨界的写作思维,也是我们课堂上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的方向,因为它可以充分运用作者已有的某些艺术经验,而把这种体验用散文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的基础,作者已经具备。如果要写的对象是你熟悉的、感兴趣的,下笔之前的畏难心态就已经消除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文婷的初稿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强调自我感觉,在主题、主线方面的呈现就容易模糊,这是这类以音乐为核心内容的跨界写作常见的难点。如何平衡跳跃的情感和有条理地表达音乐的相关知识、风格、记忆等,是这篇文章修改过程中用时最多的地方。在修改中,随着不断发掘后摇滚的后现代特点,补充相关知识,对每个段落的重点进行提炼,慢慢地实现了直觉表达、主题思想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

三位作者都是温州大学2021级创意中文专业的本科生。这三篇不同的习作,共同点在于从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和日常经验写起,不断重塑内在情感,并导向对人生更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几篇作品的第一稿语言都不是太成熟,以自我表达为主,通过不断发掘记忆里的细节,形成更清晰的场景,再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场景,这是第一阶段修改的重点。第二稿的修改则主要强调理顺思路,补充相关的“地方知识”(《温州森林》与《彼岸花开》),加深对某些感觉和主题的分析与思考,这是循序渐进、不断凝聚和升华的过程。而《爱你不止九分半》在第二次修改中则主要引入了一些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实现自我表达、题材相关的核心知识与思考层面的微妙平衡。

本学期的散文课,除了每周两节80分钟的常规课堂,学期中间还不定期安排了若干次以线上形式进行的散文写作研讨工坊。线上工坊主要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问、自由研讨、交流修改意见等。这些活动中始终贯穿的是我们的基本理念:“自我表达”“场景发掘”“跨界写作”的衔接与交融,它实际上就是基本体验、记忆呈现和核心知识的融合与再造。如何在课堂和研讨中,不断用多样化的方法引导作者多方面审视自己的作品,是这些课程的难点,需要在以后再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语感跨界散文
跨界
跨界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