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娟
摘要: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亦称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进行设计,并在现实层面进行实施,旨在有效达成幼儿德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幼儿园实施德育的意义入手,分析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过程,并对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主题活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2-0097-04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德育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幼儿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以及幼儿思想道德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健康人格、良好习惯的人,是幼儿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必须按照幼儿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幼儿情感道德发展需求入手,开展多元化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德育主题活动,从而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为幼儿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幼儿全面发展是指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和谐发展。德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任务。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即使其智力水平再高,也难以获得较好的发展,甚至还可能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对幼儿的德育,以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坚定幼儿的意志品格,提高幼儿的承受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合于社会的社会成员。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等。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年人的各种思想、行为习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加上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又喜欢模仿,他们的意识、情感和行为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进行社会化人格的培养。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德育可以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幼儿弄懂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以提高幼儿待人接物的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幼儿勇于承担自身的社会职责,从而为其社会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促进幼儿情商的提高
一方面,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德育,有助于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他人相处的乐趣,逐渐树立自主意识,有效掌握人际交往技巧,进而探寻到与其他幼儿和平相处的方法,并在与其他幼儿交往中获得主动权,使幼儿的情商得到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德育,有助于幼儿丰富人际交往经验,培养和锻炼幼儿的情商,使幼儿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时,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上对幼儿进行德育引导,还要通过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方式带领幼儿践行相关理论,以此让幼儿在亲自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德育的深刻内涵,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德育主题活动常规管理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有助于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索性学习,由此各种潜能得以开发。幼儿园要想达成较为理想的德育效果,实现德育目标,应合理设计德育主题活动,使德育成为幼儿园的教学常态,以此激发幼儿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同时,幼儿园还应对德育主题活动进行常规化管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德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德育主题活动目标设定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的主要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之前,要先明确德育目标,再根据目标制订合理的德育活动计划,以保证德育主题活动的高效开展,从而使幼儿的道德素养及品德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3.德育主题活动内容设计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根据主题内容,将德育活动分类,然后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以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德育引导,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是促进其更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此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历有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强,因此幼儿道德素养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讲几句道理就能实现的。基于此,幼儿教师必须通过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日常教学活动是幼儿每日必修的学习内容,其涉及的内容较丰富,包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引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使幼儿的品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从日常生活入手对幼儿进行德育引导,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俗语、俚语入手帮助幼儿树立好习惯意识,引导幼儿懂得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并不需要作出“惊人之举”,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以高素质表现要求自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自己的道德素养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一些介绍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少年儿童的视频,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自觉产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想法,这时,幼儿教师再对幼儿实施德育,效果必然更加理想。例如,幼儿教师可通过用餐、午休等日常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用餐活动中,幼儿教师可通过为幼儿讲述“食不言”的原因和道理,引导幼儿在用餐环节保持安静,从而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用餐环境,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这不但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消化食物,还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在午休活动中,幼儿教师可通过为幼儿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懂得午休的好处,进而自觉停止午休时调皮捣蛋的行为,以此帮助幼儿逐渐养成安静午休的良好习惯,有效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并使幼儿的德育素养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在热点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社會热点问题能够反映出社会现状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幼儿年龄较小,但同样是一名社会成员,也应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因此幼儿教师应注意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相应主题活动,并在其中渗透德育内容,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幼儿未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以开展与“垃圾分类”这个热点问题有关的主题活动并在其中巧妙渗透德育内容为例,幼儿教师可通过为幼儿讲述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意义,帮助幼儿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积极遵守垃圾分类原则,帮助自己的家长进行垃圾分类,以此促使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具体而言,首先,幼儿教师要为幼儿讲述垃圾的类别,不同垃圾的不同用处,不同垃圾应如何进行分类,以此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促使幼儿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责任感,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其次,幼儿教师要通过合理引导,提高幼儿垃圾分类的实际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利用常用的物品制作分类垃圾桶,并引导幼儿将不同类型的垃圾放在相应垃圾桶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垃圾分类的能力。最后,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利用可回收垃圾制作工艺品,举办义卖活动,并将所得款项悉数捐献给社会福利机构,以培养幼儿的爱心,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幼儿教师在热点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道德素养,可以为幼儿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在节日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清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也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幼儿教师可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在实际活动中,幼儿教师可通过对不同节日的不同风俗习惯和传说等的讲解,有效激发幼儿的家国情怀,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幼儿的品德素养在各种节日主题德育活动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通过带领幼儿写春联、包饺子,为幼儿播放春晚精彩片段等方式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怀,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促使幼儿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清明节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通过为幼儿播放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影视剧片段的方式对幼儿实施德育,以此让幼儿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使幼儿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升华。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通过为幼儿讲述端午节来历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怀,通过带领幼儿参加赛龙舟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开场白,并为幼儿讲述这首词的由来,以此帮助幼儿树立珍惜亲情的意识,为幼儿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做好铺垫。在重阳节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渗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观念,以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的品质,使幼儿充满爱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在体能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理念日趋完善,幼儿园不仅要向幼儿传授基础文化知识,还要致力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的身体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因此,幼儿园应重视体能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幼儿教师在幼儿的体能训练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体能,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这些恰恰是对幼儿实施德育的基本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每日的体能训练环节对幼儿进行体能教学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掌握运动技巧以及在运动中应遵守的规则,使幼儿在提高体能素养的同时培养运动精神,有效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和自觉意识,促使幼儿愿意为了集体荣誉而更加高效地进行体能运动,从而使幼儿的道德素养得到切实提升。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在每日清晨体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跟上音乐节奏,标准化地完成体操动作,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确保全班幼儿的动作整齐划一。其次,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本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拔河比赛,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及集体荣誉感,让幼儿在体能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产生较强的责任感,自觉为维护本组荣誉而拼搏,从而使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及集体荣誉感都可以得到增强。最后,幼儿教师还可以鼓励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当“小老师”,并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幼儿进行标准的体能训练引导,这不仅会提升“小老师”的责任感,也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使更多的幼儿向往当“小老师”,而这自然会激发幼儿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自觉产生体能训练的责任感,以此形成良好的班风。因此,幼儿教师应通过合理的体能教学引导,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以实现在体能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的目标。幼儿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根据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自主创新一些体育动作,并在班级内推广,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体能,提升幼儿的体育技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使幼儿能够具有更强的集体责任感,让幼儿的体能素养及德育素养得到双重提升。
5.在阅读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幼儿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早期阅读能够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绘本对幼儿进行德育引导,以开阔幼儿的眼界,达成幼儿德育目标。绘本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能够自发自觉地进行德育内容学习,在绘本阅读中提升道德素养。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适合其阅读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植物的奋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让幼儿在不同的绘本阅读活动中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有效提高认知能力。在《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的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大卫的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行为,理解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自己不应像大卫那样去做,以此帮助幼儿完善自身的行为。在《植物的奋斗》这个绘本的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植物要通过冲破艰难险阻才能自由生长这个道理,懂得自己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也必须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个绘本的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对比主人公尼尔斯前后的行为,促使幼儿明白人和动物只有互相信任和尊敬,才可以和谐共处,以此激发幼儿的爱心,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懂得做人的道理。幼儿教师通过阅读主题活动渗透德育内容,不但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幼儿在绘本故事的熏陶下提升道德品质,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綜上所述,幼儿期是人格建立的基础期,幼儿期的教育会对幼儿今后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幼儿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德育活动,对促进幼儿持续、快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在德育目标的引导下,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引导。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可在日常教学活动、热点主题活动、节日主题活动、体能主题活动、阅读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晴,胥兴春.以身育德:从身体之维审思幼儿德育[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0).
[2]严春霞,何灿.论种植活动中的幼儿德育渗透[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
[3]吴越.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德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09).
[4]梁瑞琪.论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鄂州大学学报,2020(01).
[5]傅雅萍.微型社区游戏课程在幼儿德育中的“蝴蝶效应”[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6]秦雪娇,徐东.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儿德育的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06).
[7]瞿巧玲,冯海英,彭海燕.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幼儿德育工作[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m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Zhang Caijuan
(Xihua Town Central kindergarten,Huating City, Gansu Province, Huating 744100, China)
Abstract: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moral education, also known as children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period of life, the initial stage of life, and the cultivation stage of peoples various behavior habits. Preschool teachers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theme activities of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at the practical level,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tarting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them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moral education them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oraleducation;themeactivities;comprehensive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