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益钊
摘要:专创融合以创新创业为根本,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专业能力的解决方案。高职院校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导入IEET认证规范,结合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高职教育始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在采用基于IEET认证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持续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校企专业共建,建立人才监控改进机制。
关键词:高职;IEET认证;专创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2-004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专创融合”教研课题“基于IEET认证的高职专创融合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XCY 20200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课程“外轮理货”(项目编号:KCSZ20200244)、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O2O平台的社区生鲜类电商运营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当前,高职院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更新育人模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而IEET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研究的基本能力”,映射了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有效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育人融合,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本文立足IEET认证,构建高职专创融合育人模式,以促进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1.理念转变不彻底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在31个省份中选取了52所涵盖高职院校的高校,展开了专创融合教育调查,被调查学生共计3983名,教师910名,在校创业大学生476名。调查结果显示,8%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没有专门开展创业教育,57%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很少在学校提及,说明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依旧保持传统教育观念。尽管政府干预对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产生了有益影响,但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既有组织架构以及制度安排,在旧有习惯的影响下,教育机制以及内部教育群体很难实现教育理念与思想的快速转型,难以接纳新的教育模式,对旧机制的依赖成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的障碍。
2.育人体系缺乏系统化设计
麦可思研究院在2020年发布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报告重点对2019届大学毕业生的受教质量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9届高职院校毕业生接受母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创业课程、辅导课程、实践活动引导(分别为44%、41%、34%),被调查学生认为有效性分别为65%、69%、78%。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专创融合创新教育意识,加之教育经验的不足,更多地将教育重心放在理论讲授,错误地将创新创业实践理解为开店创业,忽视了专业实训中心以及实践基地所发挥的实践培育作用。教学轻视过程创新,导致课程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2019届高职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太少”(52%),特别是“缺乏创新创业课程设计”(40%)、“教学的方式方法已不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35%)。由此可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还无法达到双创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多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不满意。
1.IEET认证能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共进发展
基于IETT理念的高职专创融合立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院校、企业、家长、学生等多方面专业能力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专创融合的最终育人目标侧重于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IEET认证则能作为专创融合的价值引领。两者对人才的要求能够实现互融互通,因此两者的结合有其先进性。基于IEET人才培养理念的高职专创融合立足高职专业教育,旨在重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而双创教育则可以辅助的方式穿插其中。
2.有效促进高职“双高”院校发展
专创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育人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基本模式。随着各产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高职院校正逐渐从规模化向质量化發展。基于IEET认证的专创融合模式不仅明确了对高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指明了高职“特色”发展方向。2019年初我国发布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不同教育体制,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地域市场人才需求相契合,因此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育人差异,这也避免了高职教育的同质化发展,为以人才实践能力提升为根本的基于IEET认证的高职专创融合育人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IEET认证与专创融合人才培育模式的融合不仅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及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融合设计、专业设计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与社会生产需求融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融合,并且需要从实际的岗位与工作流程出发,明确产业人才需求实际,确定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实现专业教育高效发展。
IEET认证与专创融合人才培育模式的结合需要遵循以下思路:先进性,结合先进的育人理念,实现高职育人思想理念与实际需求齐头并进;系统性,充分展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协同性育人理念,展现专业特色与职业岗位需求;适应性,明确专业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实时变化,积极转变专业育人思想,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高职专业人才;稳定性,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才质量的高低来源于高职院校的育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为此高职院校要确保专创融合的权威性与稳定性,并依照制度稳定落实;规范性,IEET认证与专创融合人才培育模式的融合需要高职院校严格遵循认证标准制定专创融合育人的基本程序和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还需在上述发展思路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核心,成果为导向,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育人效果。第一,成果导向是IEET认证背景下专创融合的前提。把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核心在于怎样使学生实现创新。在进行育人方案设计时,要以三年一个周期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以成果为导向明确人才发展方向,而IEET认证则要贯穿专创融合教育全过程。第二,培养过程的核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高职专创融合最终是否落地且达到应有的成效,关键在于高职院校是否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是否围绕学生能力及需求展开专业教育。另外,不同的岗位技能培养过程不同,实现的校企合作方式不同,最终成果也不同。第三,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关键在旧有机制的持续改进。随着IEET认证与专创融合教育结合,高职各专业教学需要更新教学机制,而新的教学机制的形成又会为“双创”最终的育人成效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配合灵活的人才培育机制,逐步改进旧有育人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兼顾人才激励与淘汰的机制。
1.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各专业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是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而如何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应对专业相关岗位要求的能力、专创融合教育的内容是否契合行业需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获得本质提升,则是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为使学生具备IEET认证要求下专创融合要求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应建立“需求先导、成果中心、连贯通整、持续改进”的高职IEET认证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第一,以质量为本,明确学校发展愿景。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行业人才需求,根据高职学历定位,以成果为导向进行人才培育建设规划,确定人才培育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专业规划。要将学生培育成为符合IEET认证标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根据IEET培育目标、学生发展以及毕业要求进行人才成长目标制定。首先,立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以及能力要求进行能力验证,使人才能够契合相关行业的人才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能力培养目标。其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结合专业目标展开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導、创业教育等。再次,根据IEET人才培育目标并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知识目标、素养目标、技能目标展开二次设计,确保毕业生质量。第三,以能力为目标,做好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是高职各专业育人目标实现的载体,为保障高职专业人才能够达到专业要求的核心能力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IEET认证规范,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外部支撑等方面展开课程设计。第四,以成果为导向,做好持续改进。在融合IEET的高职专创融合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做到持续带动专业建设,可针对毕业生设计中长期发展调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专创融合发展体系,从而确保高职专业人才的培育质量不断提高。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专创融合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是否在专创融合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是否积极参与。第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提升到课题教育高度。高职院校可通过组建双创社团、设立双创交流日等活动,营造浓烈的校园双创氛围,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第二,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基础上形成阶段性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给低年级学生制定知识学习目标,给高年级学生制定理论运用以及能力培养目标,要避免“模糊目标”。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则要区别教学,根据学生能力划分不同的项目小组,并分配专门导师进行项目管理,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双创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与校企对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提升双创能力。
3.持续改善创新创业教育
IEET认证体系的实施关键在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改善双创教育,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美国ABET协会基于教育的质量控制出台了“双循环”体系,利用校内外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改进。校内循环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从而持续改进毕业机制;校外循环主要立足学生在校外单位的岗位工作情况,实现育人目标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又有学者在“双循环”机制基础上展开学术延伸,创新性地提出“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充分结合培养的目标、要求等实现机制的优化。IEET认证对育人效果的可持续改进作用主要包括内部、外部评价以及反馈,最终落实到育人改进。为此,结合IEET认证的专创融合育人体系也要注重校内外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立足课程体系,落实质量开展评价,外部要构建学生发展跟踪与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项目达成度进行评价,最后立足评价结果形成改进措施。前者主要针对现有问题进行评价改进,后者则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改善。
4.深化校企专业共建
第一,要深入开展合作办学。校方要与企业建立比以往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就要根据岗位任职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还要以行业技术标准为指导,与合作企业共同拟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逐步构建“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双主体办学,能充分整合校企育人资源,建立契合人才、岗位发展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搭建产学合作平台。第二,要紧密结合高职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展开专业共建。校方要和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根据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制订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从院校以及企业现有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选拔培训“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教学中引进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发相关专业课程,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第三,深化专业建设与企业岗位的发展融合,创造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应深入探索联合办学形式,实施“引企入校”“办校进厂”“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企业指导,构建校企联合就业服务平台,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就业的局面。第四,要长远谋划合作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应前往企业参与顶岗实践,也要参与生产研发、产品推销,从而丰富自身的专业实践经验与能力。高职院校还要为企业制定专项培养提升方案,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5.建立人才监控改进机制
高职院校应以教学为主线,形成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与改进机制,将教学督导作为教学监督与改进主导,构建教学环节与过程的内部质量与控制体系,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确保专业课程体系达到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达成培养目标,形成教学反馈优化“内环”,实现高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设计等专业教育环节的严格质量管控。高职专业课程评价要始终遵循IEET理念的基本要求,重视专业创新,调动教师对专业建设积极性,在专业教学逐步完善的同时,形成自评和持续改进机制。构建专业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的基础,是明确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要持续落实应、往届毕业生调查、工作单位岗位调查、第三方跟踪机制反馈,以及学生专业目标达成效果、毕业要求达成效果、课程教育目标达成效果调查等,以此为改进专业教学方法的参照,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形成“外环”反馈改进机制。
综上所述,专创融合在高职院校的落实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原因包括高职院校落实不充分、体系建设不全面等,为此本研究结合IEET认证来引导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进一步细化建设,以硬性标准为前提设计更为体系化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也期望本研究能够为今后高职专创融合发展起到一些思路引领作用,促进高职专业人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娟,牟海荣,李有兵.基于IEET认证的高职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03).
[2]许统德.基于IEET认证规范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3]陈岗.高职专业工程教育国际认证的实践与探索———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2).
[4]屈玉梅,刘江月,陈籽雨,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9).
[5]曾馨.高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价值向度、问题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
[6]欧汉生,仇志海.专创融合: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續发展的应然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21(15).
[7]翁伟斌.从追随到引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向[J].教育与职业,2021(10).
[8]商译彤,杨勇.新时代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窘与战略抉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
[9]徐丽,任清褒,夏更寿.专创融合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21(04).
[10]吴轩辕.专创融合趋势中的“双创”教育教学组合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
[11]张弛,赵良伟,李蔚佳.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多元价值、实施困境与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1(09).
[12]卢卓,吴春尚.专创融合改革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9).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IEET Certification
Zhan Yizhao
(Zhuhai City Polytechnic,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51909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provides a solu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troduces IEET certification norms, and combin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hroughou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re competence. Wh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op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based on IEET certification, they should build a result 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epen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 a tal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EET certification; integration ofexpertiseand innovation;talentculti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