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与茶修

2022-10-20 04:30:26薛谷香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沙弥妙玉刘姥姥

薛谷香

持续高温,持续宅家。

喝完了一罐明前龙井,实在是嫌再开一罐要么在客厅的“常温”下迅速氧化,要么喝好还得为防串味再封存于冰箱专用冷藏室,再喝再打开,喝完再封,烦不过。所以这两天根据茶性在红茶和青茶黑茶之间,喝前年的白豪银针。口感鲜爽清甜,汤色杏黄柔和。七碗为敬。

饮茶于我,以合适为宜,以兼顾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统筹安排,量入为出为宜。

联想到最近网上有个江西小年轻,人称“周公子”,以炫富引热议,说自己喝的是20万一斤的白毫银针。觉得颇为可乐,价格虚高与否就不探究了。有评论者将此人与b站另一个火爆一时的农村题材短视频《二舅》并论,说:“人人都指责周公子,但人人都想成为周公子。人人都敬仰二舅,但人人都不想成为二舅。”这个评论,我个人有理由认为,除了语句通顺也乏善可陈,因为这里的“人人”至少没有包括我老人家。做人并无高下之分,或富贵或贫贱,提升一个维度看看没什么太大差别。道理好比我们低头看一群匍匐前行的蚂蚁,它们长得胖一点瘦一点的差别,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只不过,我尚有一丁点自恋,是为“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说到饮茶,确实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时而也会在朋友圈上个渣图,一定是随性随喜所为。

不少人把饮茶视为茶修,追求“禅茶一味”的境界,我无从评说。讲真,我就是因为修为浅,没有上到“禅意”那个层次。以丰子恺先生对弘一大师的“三层楼”境界来看,我可能属于人在二楼,仰望三楼的状态吧。但不妨碍我因饮茶爱茶而由此及彼地对一些茶故事的参悟,也算对“禅茶一味”境界的渐修渐悟吧。

想起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日本茶人千宗旦,继承了祖父千利休的高超茶艺,对禅也颇有造诣。一天,千宗旦的和尚好友叫小沙弥送一枝寺院盛开的椿树花给千宗旦,无奈,椿树花是极容易掉落的,小沙弥再小心翼翼,路上花瓣还是不断掉下来,小沙弥只能沿途把花瓣捡起来,等到了千宗旦的“今日庵”茶室时,几乎就只剩空枝了。小沙弥一脸不好意思,向千宗旦鞠躬道歉告罪。人家千宗旦没有丝毫怪罪,请小沙弥在今日庵饮茶,并把祖父千利休传下来的名贵花筒拿出来,将没有花朵的空树枝插在花筒里,把小沙弥收集来的花瓣撒在四周。并亲自为小沙弥点茶。

花开花落,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又是多么令惜花之人惋惜的事,是小资文人写不尽的“物哀”。但在千宗旦眼里,这是一种空寂和空净之美。在这里,“空即是色”。那么,反过来的过程,花从含苞待放,到姹紫嫣红,不也有人看到了付与“残垣颓井”的悲哀,看到了“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结局,那就不难理解“色即是空”了吧?是而日本茶道“和敬静寂”的精神确实充满禅意,千利休开创草庵派的茶事美学,提倡简素之美,枯槁之美,被现代人盛传为“侘寂风”,我逐渐领悟到,这可能既是审美过程,又是禅修过程。

我爱茶艺,也爱屋及乌地爱上茶席插花和空间插花,千宗旦的境界我还达不到,但我选择花材的时候,会依次选一些花蕾、盛放的花、绿叶绿枝、枯叶枯枝,以期在同一个插花习作上展示花木生长的不同阶段。让流淌的时间定格在同一个空间里。以愉悦时常独自饮茶的我,或其他季节来寒舍同我一起饮茶的茶友。个中是否有禅意?我没有答案,但我想,在日日行茶饮茶的过程中,或者总可以唤醒我内心深处的灵性,总可以渐悟渐修吧。

我莫名想起两段与小沙弥一路掉花瓣有异曲同工意境的诗句:“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首诗《当你老了》,经由中国音乐人改编成歌词并创作成传唱度颇高的歌曲之后变为众人所知。如果说女人如花,那么多数人眼里的花季至多是从少女到盛年,此后年龄的女性,有描述也是“明日黄花”,不提也罢。多数人爱慕女性多是“始于颜值”的,无论这份爱慕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只和青春美貌相关,只有诗人叶芝爱的是和永不衰竭的朝圣者灵魂有关,无任承载灵魂的外表是青春美貌还是皱纹密布。

可能我是受了叶芝的影响,也可能是我不乏皱纹密布,身材佝偻的至爱亲人,也不乏容颜日渐苍老的发小和闺蜜,当我端详她们的容颜,或远望她们的身影,都会觉得怜爱有加。她们也是生命和岁月的朝圣者。

故事二。还记得《红楼梦》里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一干人,到大观园拢翠庵喝茶的情节。贾母开宗明义地对妙玉说:“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接下来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爱茶人细品。毋庸置疑,妙玉用于烹茶的水,用的茶器和喝的茶都是极品。

先是给贾母用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再是成窑五彩品茗杯。我自己有一个海棠花式瓷器小茶盘,是前几年参观美院学生作品展的时候买的。雕漆填金海棠茶盘啥阵仗?啥价格?算了,先不琢磨。

然后,用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献茶。我想此处可参照前几年成交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价格为2.8亿人民币。

再接着,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这个六安茶,妥妥的十大绿茶之六安瓜片好吧?贾母不喝,想必是年迈之人不喝性寒的绿茶。

然后,妙玉说上的茶是老君眉。老君眉是什么茶呢?我就不知道了。按沾边的字来套,可能之一是君山银针,属黄茶,比六安茶肯定要性温和,可能之二是老贡眉,属白茶,称之为老茶,可见存放得当,但是白茶的兴起有那么早吗?依稀记得白茶最早起于清朝嘉庆年间,而《红楼梦》是早于嘉庆的乾隆年间写就的。又或者,老君眉就是一款小众茶,可醒酒,可解腻,又可暖胃,适合贵族阶层老年人喝,所以只有刘姥姥嫌“淡”:“等刘姥姥将茶一口闷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劳动人民的品位,引得一众老少贵族哄然大笑。至于究竟老君眉算什么茶,我说了不算,让“红学”专家给答案吧。

这里,妙玉泡茶所用的水,是存了两年的雨水。彼时没有工业污染,雨水就已经是很好的水了,依稀记得我小时候在宁波乡下住过,家家户户都用大水缸接“天水”,就是雨水,用柴火煮“天水”,比井水和河水可好喝太多了。

然后,妙玉请宝钗黛玉去房里喝贴己茶,这里没写喝什么茶,写了茶器,递给宝钗的杯子“(分瓜)瓟斝”太有来头,也太有寓意了。上面刻着“晋王恺珍玩”,这是西晋首富王恺用过的呀!我最近一直有付费跟着学《世说新语》网课,了解到西晋时期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故事,那人家是真富,是富可敌国的富。不是像江西的周公子那样,喝了20万一斤的白毫银针弄得地球人都知道的富,而且店家还竭力否认自己店里卖过那么贵的茶。不仅如此,还留了字:“……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从西晋王恺传到北宋苏轼,再传到拢翠庵。太有来历了。给薛宝钗用,因为她母亲薛姨妈也是“金陵王”姓后人。妙玉太会做接待工作了。

再然后,给黛玉用的杯子也是好东西,叫“点犀乔”,犀牛角雕刻器皿开始于殷商啊。用“点犀”给黛玉用,大概说明黛玉最符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又或者,妙玉是为了反讽?因为接下来,在品茶时黛玉居然还问这难道也是雨水吗?妙玉随即讥讽她是个大俗人,连存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都品不出。

接着,宝玉来了,妙玉给他用的是自己用的绿玉斗。自己喝了宝玉再喝?宝玉用完自己再用?倒是一点也不嫌脏。个中情谊,个中爱意,我这里不解释也罢。

至于妙玉关于饮茶的“高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里只是想替我们爱茶之人辩解一下,我们一般没有人会理会妙玉的说法,而更倾向于接受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尤其是近年以来,盛行喝“申时茶”,办一个申时茶会雅集,喝七碗,才是一套完整的礼仪。

还是先回来看拢翠庵。接着,下人收回了外头一干人用过的茶杯,妙玉说,放在外面吧,不要了。因为刘姥姥用过了,妙玉嫌脏。

我的天呢!成化斗彩杯呀,2.8亿人民币一只。她嫌脏不要,可以送给我对吧?你们谁有成化斗彩杯嫌脏的吗?不是鸡缸杯也没关系,送给我吧。我这是做白日梦。呵呵。不穿越了。

宝玉说,你这个不要了可以送给刘姥姥,她拿回去可以换钱养家糊口,妙玉说随便吧。你处理就是。

看到这里,就能领悟,妙玉这个人这一生是来渡劫的,她要渡的是“不垢不净”的劫。《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上,其五是关于妙玉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污垢之中,写的话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她最后的结局是被盗贼掳走了,被人玷污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这个结局比使用刘姥姥用过的成化斗彩杯凄惨一万倍。

联想到收藏家刘益谦先生买来鸡缸杯,洗洗就用来喝水了,当然他是一直拿这个杯喝水还是照了相以后就不用了我也不知道,但是,他能买得下手,端得了杯,喝得了水,至少说明他在生意场也好,在对待古董的触觉也好,早就是超越了“不垢不净”的境界啦。这一点刘益谦先生的境界和妙玉无法比。

《心经》有言:“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辈毕竟还是红尘俗人,垢与净,物理层面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道德层面在三观所及的范围内,毕竟还有鲜明的鉴别能力,是而力求自己“时时勤拂拭”,但是可以学会放下执着。

猜你喜欢
小沙弥妙玉刘姥姥
刘姥姥吃鸽子蛋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2-08 12:01:58
妙玉那场茶事
茶道(2020年3期)2020-08-06 14:30:24
刘姥姥
百花园(2020年6期)2020-06-29 07:26:19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名作欣赏(2019年8期)2019-09-26 12:20:58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神从不担心自己
诗潮(2019年1期)2019-01-25 01:34:34
一尺为戒
一尺为戒
故事会(2016年7期)2016-05-06 09:04:33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
家庭百事通(2016年4期)2016-04-13 20:34:57
老沙弥与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