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于立明,罗林峰
1.信宜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东 信宜 52530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口腔科,广东 广州 510150
牙周炎为人类两大主要口腔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牙周炎是因牙菌斑始动因子联合多种刺激因素导致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在临床中需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种植修复为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方法,临床成功率较高[1]。IV期牙周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IV期牙周炎治疗存在复杂性及特殊性,患者缺牙较多,牙槽骨吸收较为严重导致牙移及咬合紊乱,因此治疗以全牙弓种植修复治疗为主。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治疗Ⅳ期B/C级牙周炎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的IV期广泛型B/C级牙周炎患者共89例。89例患者中,男34例、女55例,平均年龄(45.28±8.41)岁。IV期B级牙周炎61例、C级27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IV期广泛型B/C级牙周炎[2-3];年龄20~60岁;接受局麻下全牙弓种植手术;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具有高血压或癫痫史;治疗前3周服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中断或未能复诊的患者。
患者采用氯己定(陕西大生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044)含漱液急性漱口,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术区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PRODUITS DENTAIRES PIERRE ROLLAND,国药准字H20110264)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患者的全牙弓牙槽嵴顶作切口,切开黏鼓膜,分离黏骨膜瓣,充分暴露颊舌侧骨壁,充分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并修正牙槽骨,依据术前种植体植入位点设计,进行种植窝洞预备后,植入种植体(终末扭矩>30N·cm),选择合适的复合基台以20N·cm终末扭矩就位于种植体,放置复合基台保护帽,以此缝合切口后取出保护帽,复合基台印模桩就位后,在印模后连接复合基台替代体,注射人工牙龈后灌制石膏模型。将保护帽再次放置于复合基台表面,修磨临时义齿及保护帽连接位置,并在临时义齿上放置硅橡胶,取出义齿后将石膏模型放置到位,上架后调整复合基台临时基底及义齿,确保患者咬合关系情况后,将树脂打磨抛光,螺丝固定全牙弓临时修复体。
依据参考文献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4],曲面体层片经Planmeca Romexis 软件进行处理,精度为0.1mm。平均测量骨水平为种植体-基台连接屏边至种植体接触的最冠方边缘骨的近中/远中距离的平均值。种植体长度为已知种植体长度的形变率得出骨水平。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值(MBL)为不同年份骨水平和术后即刻骨水平的差值。种植体牙周情况:①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5]、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6],在种植前、种植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将患者口腔分为6个区域,10颗指数牙,患者均由同组医生采用willams牙周探针进行检查;②Osstell共振频率分析仪检测:在种植前、种植后1月及3月采用Osstell共振频率检测种植体稳定性,金属杆安装在种植体基台,探测器在测量时会出现磁性脉冲振动波(1ms),探测器靠近金属杆后会出现共振,感应线圈感知振动频率,转换为ISQ值[7-8]。
89例患者中,共245枚种植体,共植入101个颌骨,B/C级牙周炎患者各171枚和74枚植入70个和31个颌骨。患者均于术后1d内完成即刻固定临时修复。种植体1、3和5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7.96%、94.29%和92.65%。
直立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B级和C级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MBL平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比较()
表1 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比较()
牙周炎患者种植1个月及3个月后,PD和ISQ显著高于种植前,且种植3个月后PD和ISQ显著高于种植1个月,种植3个月后CAL显著低于种植1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牙周炎患者PD、CAL 和ISQ 临床检查结果()
表2 牙周炎患者PD、CAL 和ISQ 临床检查结果()
依据牙周炎的分期标准,IV期牙周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IV期牙周炎严重程度较高,邻面最严重位点CAL在4mm以上,且影像学检查发现牙槽骨吸收延伸至根中1/3区或以上,失牙在4颗以上,多数患者会存在其他严重牙周情况;IV期牙周炎除存在III期负责程度情况外,还会出现咀嚼功能障碍、牙齿松动、咬合塌陷等[9]。B级和C级牙周炎患者分别为中速进展及快速进展阶段的牙周病变,这两期的病变特征为骨丧失在5年以上,且分别在2mm以下或以上,骨丧失年龄在0.25~1.0或以上,牙周破坏程度与菌斑沉积量相当或超过菌斑沉积量。针对牙周炎治疗的目标为控制菌斑及消除炎症,改善牙周组织功能和生理形态,维持长期疗效,改善复发率[10]。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慢性牙周炎可经种植修复改善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11-12]。针对松动度较大、分叉病变较为严重,且预后较差的患者,多采用拔牙,这主要是因为预后较差的患牙采用姑息保留后会影响牙列使用,且易滋生致病为深入购物,导致患者整体牙周健康受到影响。在本次研究中,89例患者中,共245枚种植体,共植入101个颌骨,B/C级牙周炎患者各171枚和74枚植入70个和31个颌骨。患者均于术后1d内完成即刻固定临时修复。种植体1、3和5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7.96%、94.29%和92.65%。在Di P[13]等经过采用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后发现,累积存留率在96.2%,本次研究和其研究结果具有相似之处。倾斜种植体植入较多的位点为第二前磨牙,直立种植体植入较多的位点为侧切压至牙尖,种植体的植入位置回避了IV期C级牙周炎患者在切磨牙常见的重度骨缺损位置,因此对周围解剖结构的损伤较小。李莎[14]等通过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技术治疗IV期广泛型B/C级牙周炎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B/C级牙周炎患者及直立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的边缘骨的1年、3年、5年和10年吸收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吸收直立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B级和C级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MBL平均值,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针对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中,牙周炎患者种植1个月及3个月后,PD和ISQ显著高于种植前,且种植3个月后PD和ISQ显著高于种植1个月,种植3个月后CAL显著低于种植1个月。这些结果表明,IV期B/C级牙周炎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在短期内可有效的改善种植体稳定性。
综上所述,Ⅳ期B/C级牙周炎患者全牙弓即刻种植修复治疗后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短期种植体稳定性,针对患者的随访,未出现边缘骨持续性吸收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