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玲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00
肺炎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以发热、寒战、咳嗽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胸痛、恶心、呕吐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肺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老年肺炎患者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不容易治愈,还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阻碍病情恢复。常规护理主要以遵医嘱治疗为主,在改善肺功能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2]。精细化护理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模式,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及病情的康复[3]。本文对88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的干预效果,详情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共计88例,纳入时间在2020年6月-2021年5月,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A组(44例)与B组(44例),A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0.23±3.32)岁,病程1~3个月,平均(2.12±0.23)个月。B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0.19±3.30)岁,病程1~4个月,平均(2.20±0.25)个月。将上述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研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4]中关于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CT等影响检查确诊为肺炎;③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④认知功能无异常,配合度较高;⑤均同意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肺水肿等肺部疾病者;②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者;③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交流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⑤研究中途转院或自主退出者。
B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
A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干预:为患者详细讲解关于肺炎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日常的护理方法;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内基础设施及医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患者存在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告知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为患者讲解以往康复案例,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倾听患者心中所想,给予患者语言上的鼓励及肢体上的关怀;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与支持,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2)呼吸道管理:指导患者取半卧位,遵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以湿化气道;每日辅助患者翻身、拍背,拍背时以由外向内、由上向下的顺序进行,每隔2h进行1次;痰液较多或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者使用排痰机辅助拍背;意识不清者给予吸痰处理,注意吸痰过程中嘱患者放松,动作轻柔,尽量将时间控制在15s内;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学会呼吸的正确方法;病情严重的患者,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并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
(3)日常护理:调节室温湿度,将温度控制20℃~25℃,湿度控制在50%~65%;每日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打扫室内垃圾,对桌、椅、病床等进行消毒处理;定时更换患者床单、被罩,保证床单位清洁、干燥;加强病房巡视,分析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给予患者吸氧,监测患者血氧分压;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指导,使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
(4)饮食干预:叮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口服蛋白粉、静脉滴注营养液等。
(5)口腔护理: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后使用清水漱口,鼓励患者早晚2次刷牙;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使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进行擦拭,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牙龈。
(1)症状消失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消失时间。
(2)肺功能:使用OP-09型肺功能仪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PEF)进行测定。
(3)护理满意度: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共25个条目,分别为不满意(1分)、一般满意(2分)、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量表采用百分制,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
计数资料显示方式为[n(%)]、χ2检验,计量资料(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护理满意度)显示方式为()、t检验,录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以α=0.05为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B组比较,A组有着更短的症状消失时间(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在FEV1、PVC、PEF上,两组干预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有着更高的FEV1、PVC、PEF(P<0.05),与B组比较,A组有着更高的FEV1、PVC、PEF(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在NSNS评分上,两组干预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有着更高的NSNS评分(P<0.05),与B组比较,A组有着更高的评分(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老年肺炎是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疾病进展快、易复发的特点,大多是由于病毒、细菌等感染所引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肺脓肿、胸腔积液等问题的出现,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5]。临床主要以吸氧、抗感染治疗为主,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机体耐受力较差,若护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的衰竭,阻碍患者病情的恢复[6]。因此,科学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常规护理主要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较为单一,简单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并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及疾病的尽早恢复[7]。精细化护理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细化护理工作的措施及流程,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患者配合治疗,进而促进咳嗽等症状的缓解[8]。本研究中,在症状消失时间上,A组与B组相比,前者明显更短,究其原因,通过告知患者积极配合的重要性,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的恢复。家属的陪伴,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孤独感,促进患者心理韧性的提高。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能够减轻患者咳嗽等症状,避免呛咳等事件的发生;通过给予患者雾化吸入,能够促进患者气道的湿化,缓解咳嗽的同时,促进痰液的排出。翻身、拍背、吸痰等措施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加快症状的缓解[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FEV1、PVC、PEF上,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前者明显更高,A组与B组相比前者明显更高。究其原因,指导患者学会日常护理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日常护理能力的提高。讲述以往康复案例,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机械通气,能够保证患者正常呼吸,改善肺通气;通过日常护理,能够促进减少肺炎恶化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促进症状的缓解;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问题,促进肺功能的改善[11-12]。此外,在NSNS评分上,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前者明显更高,A组与B组相比前者明显更高,这与王慧芳[13]的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为患者讲解关于肺炎的相关知识,能够促进患者认知度的提高,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为患者讲解者介绍医院内基础设施及医师的专业能力,能够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能够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给予患者鼓励与关怀,能够拉近医患关系,减轻患者对医务人员及意愿的抵触。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态,预防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出现。口腔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口腔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4]。
综上所述,老年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加快临床症状的缓解,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