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民 张 霞 卜晓洁 贾菁菁 王宏伟▲
1.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保健科,山东日照 276800;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日照 276817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典型的代谢性疾病“三高”之一,与不科学的饮食行为习惯以及患者的遗传因素有关。数据显示,高血压在我国≥60岁的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已达到50%。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不仅会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对心脏、肾脏以及大脑等重要器官组织造成损害,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中冠心病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还会增加后续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威胁其生命安全。积极降压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药物治疗是目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拮抗药,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类型,但是单药治疗的效果欠佳。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属于两种不同降压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有学者发现其降压效果优于单种降压药物。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中,探讨其对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治疗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参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73.1±5.9)岁;高血压病程2~16年,平均(5.7± 1.9)年。试验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3.8±6.1)岁;高血压病程1~17年,平均(5.9± 1.8)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日照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SB-伦理意见-08)。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②药物过敏;③存在精神障碍;④不能遵医用药。
参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68,规格5 mg,生产批号:20200705)口服治疗,初次服药剂量为每次1片,每天1次;使用两周后若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且在其耐受的情况下可将服药剂量改为每次2片,每天1次。
试验组则给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09,规格:5 mg氨氯地平∶10 mg贝那普利,生产批号:20200811)口服治疗,每次1片,每天1次。
两组的用药疗程均为8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水平,并对患者的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疗效。其中ET-1和N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显著降低,已降至正常范围,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2/3以上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有所降低,但舒张压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1/3以上为有效;否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两组治疗前的24 h DBP、24 h 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 DBP、24 h S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24 h DBP、24 h SB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波动变化的比较(mmHg,±s)
两组治疗前的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ET-1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则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ET-1水平低于参照组,NO水平则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s)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n(%)]
高血压和冠心病均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项临床统计数据发现,高血压人群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是血压正常人群的4倍左右,而冠心病人群中约有7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会出现胸痛、头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同时高血压的存在也会加快冠心病的病情进展,因此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氨氯地平是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管理中的常用药,能通过作用于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膜Ca通道抑制Ca跨膜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细胞内的Ca浓度,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的效果,其还能扩张外周小动脉和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氨氯地平单药应用时,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是由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贝那普利联合构成的复方制剂,后者能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其生理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抑制小动脉收缩,降低血压。此外有报道显示,其还能控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水钠潴留及内皮细胞中内皮素的形成,对于左心室重构、舒张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同时兼具了钙通道拮抗剂和ACEI两种药物不同的降压机制,能够发挥协调降压作用,更好地控制血压,且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也能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同时又简化了用药程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24 h DBP、24 h SB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ET-1水平也低于参照组,NO水平则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曹建明的研究结论一致,提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能更好地控制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对于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而言,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