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0 02:28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6期
关键词:胸痛心功能统计学

滕 玮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江西鹰潭 335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危害重特点,因该病发病后短时间内可致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致使心肌细胞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危。 因此尽快疏通AMI患者狭窄或梗阻冠脉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组织是临床救治AMI 患者的关键。 相关文献报道, 救治AMI 引起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的2 h,最好时间是1 h 内。因此,在AMI发病后实施高效的救治措施,对救治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胸痛中心是为了实现急性心血管类疾病救治、减少病死而建立的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救治平台,是心血管内科急诊重要的组成部分。 鹰潭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自2021年1月对传统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优化,旨在通过优化系统,快速、规范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 提高胸痛中心对急诊患者的救治效果。 鉴于此,本研究将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AMI 患者救治中,进一步分析其救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 例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实施胸痛中心常规院前急救措施。 另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 例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41~72 岁,平均(58.24±4.75)岁;起病症状:胸闷6 例,胸痛27 例,心前区不适5 例。 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8.46±4.81)岁;起病症状:胸闷8 例,胸痛26 例,心前区不适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鹰潭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501)。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入院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②患者的起病时间在12 h以内;③患者入院后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④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功能不全者;②并发心源性休克者;③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既往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胸痛中心常规院前急救措施,胸痛中心护理人员接到120 急救电话后,立即询问患者位置明确急救点,并询问发病过程,及时通知急诊医生并根据讲述发病情况准备急救相关设备及药品, 安排120 救护车辆立刻前往救治现场。 达到救治现场后,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实施简单的对症救治,安排患者转运;在转运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补液及吸氧救治,达到院内后立即告知相关科室进行急诊会诊,接诊科人员及急救人员进行工作交接。

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①成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小组: 由胸痛中心急诊医师、急诊护士长(担任组长)及护士组成,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会,总结以往急诊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共同探讨后制定应对护理方案,而后组织小组成员就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培训,如AMI 抢救流程、转运流程及现场急救措施护理等,待小组成员完成考核后方可上岗。②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实施:急诊护士在接到120 急救电话后根据患者自述或家人讲述迅速评估病情,并迅速与120 救护车前往救治点,在救护车到达前可通过视频或电话与患者保持联系,正确指导患者家人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如清除口腔异物、保持患者制动等,直至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现场急救人员立即进行心电检查,将检查结果通过胸痛中心微信群上传至胸痛中心,安排院内主治医师进行远程会诊以初步诊断,在诊断同时开展转运工作,针对出诊符合溶栓条件的及时进行简单溶栓治疗,并遵医嘱进行常规扩血管、镇痛、吸氧等处理,需要行PCI 救治的在救护车达到医院前5 min 通知院内急救人员,提前准备好接诊及抢救准备,患者达到后立即经院内急救绿色通道,送入急诊室内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评估时间、出诊到达时间、救治总时间。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AMI 复发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救治期间的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院内AMI 复发情况。

1.3.3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前后的心功能情况 记录两组救治后心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Killip 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估,Ⅰ级: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Ⅲ级: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l/2 肺野(急性肺水肿);Ⅳ级:心源性休克,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分诊评估时间、出诊到达时间、救治总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评估时间、 出诊到达时间、救治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分诊评估时间、出诊到达时间、救治总时间的比较(min,±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院内AMI 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院内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院内AMI 复发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救治前后心功能情况的比较

救治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优于救治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救治前后心功能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AMI 发病多因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脱落阻塞血管, 阻断心肌血流灌注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或梗死所致,若发病后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随着心肌缺血加重,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患者病死风险。相关研究指出,AMI 患者就诊时间延迟是临床AMI 救治率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在患者发病后最佳救治时间窗内恢复心肌血流灌注,降低临床救治效果。因此在急救窗内给予AMI 患者有效急救措施, 挽救濒死心肌尤为重要。

胸痛中心的建立目的在于及时救诊断和救治AMI,降低心肌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但胸痛中心以往传统院前救治方案缺乏规范性、预见性,无法在救治第一时间进行AMI 诊断,导致救护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展有效衔接、快速及科学的急诊护理措施,致使救治效果无法达到理想预期,仍需在传统的救治措施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以提高院前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为AMI 患者救护赢得最佳时机。本研究将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2021年1月以后的AMI 患者救治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评估时间、出诊到达时间、救治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院内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优于救治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缩短AMI 患者救治时间,促进心功能改善,降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分析其原因为胸痛中心组建院前急救护理优化小组,小组通过总结以往救治不足之处,共同探讨制定优化方案,并以优化后的护理方案为依据开展小组培训及考核,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整体急救技能及专业素养, 避免在救治现场出现慌乱影响救治效果。 院前急救优化后在医护人员接到120 急救后,立刻指导患者身边家人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为患者早期救治创造必要条件,且可避免家人慌乱下不规范操作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为救护人员现场救治奠定良好基础。 救护人员接通救治电话后立即根据患者家属叙述快速做出病情评估,及时转告急救人员,准备急救设备及药物,缩短出诊时间,并且到达救治点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并通过微信平台上传至胸痛中心组织个科室进行远程会诊,第一时间做出诊断及救治指导,并提前拟定救治方案,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并且在救护车即将到达医院前,提前通知院内准备抢救装备,以缩短救治时间,使患者能够在最佳治疗期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功能,避免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缩短AMI 患者院前救治时间,促进心功能改善,降低发病期间并发症及院内AMI 复发风险。

猜你喜欢
胸痛心功能统计学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