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新华社对外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与收获

2022-10-20 16:31王进业李志晖李来房
中国记者 2022年4期
关键词:浏览量全过程民主

□ 王进业 李志晖 李来房

民主是海外关注中国的重要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追求和坚持的重要理念。今年两会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意义重大,为对外传播中国民主理念和实践提供了良好契机。

新华社组织精兵强将,就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既有鲜明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政治文明形态,深挖鲜活可信故事,以小见大,事理结合,借嘴说话,融合传播,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对外讲好中国民主理念和实践故事,推出了一批立意高远、话语新颖、制作精良的爆款产品,有力引领国际舆论,在构建中国民主叙事、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聚焦核心,以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两会活动为引领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2013年至2022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与代表委员深入互动,共商国是,这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生动实践。

新华社特别策划习近平故事系列“人民代表习近平的十年两会瞬间”,向海外受众讲述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故事,反映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团结、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等国家发展大计的深邃思考和推动部署,反映高质量的民主制度促进高效能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绿色长城、桥头堡、蒙古马——从习近平三个妙喻看中国式现代化》《曾经“最肯干的社员”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为什么习近平最了解广大老百姓的诉求》等系列稿件,生动展现总书记在两会上的人民领袖形象,折射出中国民主的勃勃生机,被500余家次境内外媒体采用,海媒总浏览量超过2500万,互动17万。有网友留言:“习近平是这个时代的伟大领袖。我正在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打算阅读他所有的作品。”

《创意微视频:习近平两会关键词》综合运用动态词云、分层动画、手绘矢量线稿图等新技术、新手段做好总书记报道,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全国两会的关注重点,归纳民主法治、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等关键词,落脚点在“人民至上”,这也是人民民主本质的体现。短视频在文案方面加强创新,围绕近年总书记重要表述设计填空题,增强网友互动,全网浏览量超过1亿,海外社交媒体浏览量过千万。

二、精心推出特稿,全方位呈现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和气质

在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新闻节点,围绕海外关切点,主动设置议题,组织重磅中英文特稿,把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是扩大两会对外报道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特稿《小茶馆连着大会堂——从两会看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茶馆这一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非常具化、普通外国人一看便知一二的场所来切入,引出一壶茶里的基层民主协商和自治,进而介绍各地进行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立法直通车、共商国是的殿堂——人民大会堂。“一颗玉米粒”起始的民主选举、“一壶茶”里的民主味道、“直通车”通达的民主决策和“一座殿堂”见证的民主力量,四个方面有机串联,解读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稿件条分缕析,剪裁得体,事理并进,生动展现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和旺盛活力,被世界新闻网、谷歌、博茨瓦纳《每日新闻报》、巴基斯坦《快报》、土耳其《共和报》等430家海内外媒体采用,海媒、英文客户端浏览量超过1000万,全网浏览量过亿。网友留言,“中国无疑是全过程民主的先锋”“中国全过程民主体现制度优势”“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还是以人民为中心”。

三、中西对比,借嘴说话,让外国人分享中国民主的真实魅力

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让很多长期在华生活工作的外国人感同身受。新华社邀请知华友华的外籍人士参与“两会”体验,讲述广泛真实有效的中国民主故事,通过“人格化”传播,有效规避西方“信息过滤”,对冲西方反华舆论。

《新华社记者说|“洋记者”眼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讲述方式和呈现形式,以“洋记者”视角,从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首提地”——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切入,采访一位在华被称为“优秀建议人”的土耳其银行家和一位被称作“小巷总理”的全国人大代表,人物鲜活,以小见大,采编互动,精心制作,用一个红邮筒、一封手写信的鲜活细节,深入浅出阐释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独家采访两位美国专家学者,通过中西方民主对比,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和西方民主的弊病和虚伪。视频制作创新性采用“时空切换”的转场手法,提高视频的“颜值”和感染力,视频全网置顶,海媒总浏览量破1000万。

《中国说|读懂中国民主自由人权》等系列英文时政访谈节目,主动设置议题,以外籍精英视角,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和制度优势。节目邀请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首席经济学家戴维·布莱尔、政经时事评论员艾纳·唐恩和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雷小山等三位美国专家,用所见所闻,驳斥美西方部分政客及媒体对于中国民主自由人权状况的种种不实指控和无端污蔑指责,各平台总浏览量过千万,互联网媒体采用上百家,海媒平台上国新办官方账号和多位中外外交官点赞转发。有网友评论说,“我非常认同世界需要像中国政府这样的政府。只有这样的政府能带领那些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那些对中国有偏见的美国人,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看‘中国说’节目”。

外籍专家署名文章是今年两会民主报道的又一新举措。新华社英文改稿外籍专家执笔撰写署名文章,结合两会观察讲真相、谈经历、摆观点,推出《新华评论:从两会看中国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十年奇迹:中国是如何创造1亿多新增就业的?》等专栏稿件,讲述民主促进发展的故事,被美国谷歌、美国MSN、印度斯坦报网站等境内外媒体网站转载100余家次,脸书和推特平台浏览量近1000万,互动热烈。网友Kazi说:“中国的发展让人惊叹!”网友 Shrestha说:“中国经济体量大、增速快,能做到这些了不起!”

融合创意策划“老外问中国两会”系列播发《@代表委员,歪果仁有问题想请教!》等五期节目,邀请了外国人就共同富裕等热点话题向全国政协委员连线提问。全网总浏览量突破8500万,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官方推特账号转发。网民评论:“老外对两会感兴趣,说明两会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力,影响世界格局。”参与连线的日本教师中村纪子表示,邀请在华外籍人士与全国政协委员“云对话”,既加深了外籍人士对中国政策和国家战略的了解,更是彰显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四、“网红”矩阵全面发力,各展所长唱响中国民主好声音

新华社覆盖多语种的多个“网红”工作室全面参与两会报道,以个性化视角、互动式表达、直播态形式,在与网友热烈互动中直达受众,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有效影响国际舆论,浏览量突破6700万,互动43万,在两会对外报道中独树一帜,发挥独特作用,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阵地。

徐泽宇工作室短视频《一“宇”道破|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吗?》直接触及海外受众和舆论的“疑问点”,以个性化视角和形式介绍中国民主,创新使用西方话语塑造中国叙事,用学理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剖析阐述中国民主,突破了原有的同类题材表现方式,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民主发展历史,向海外网友讲述美国如今的民主模式是如何一步步背离建国者们的初衷,全方位展现中国是如何自始至终地贯彻建国者的民主理念,以及同时期中国民主制度对比美国民主制度的领先之处,有效反击西方对中国民主制度的污蔑抹黑。视频在海内外舆论场形成刷屏之效,海媒浏览量近700万。有网友表示:“中国的制度设计太棒了!反观美国,资本家决定了一切。”

商洋工作室的《在人民大会堂现场感受人大开幕》《全国人大开幕 哪些热点话题让你感兴趣》等系列直播报道,记者通过实时查看留言的方式和海外网友共同交流中国民主的特色优势,让海外网友感知中国两会的热烈氛围和中国民主的生机活力。海外网友留言说:“能够站在会场内是好难得的机会。”系列直播总浏览量达到730万次,互动量16万次。

《全球连线|民主的样子》系列播发《明白墙》《票之证》《茶话会》,实现宏大叙事和具象表达、自己讲与外国人说相结合,通过“一面墙”“一张票”“一杯茶”,用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来表现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三期全球连线被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百余家采用,全网浏览量超过5000万。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在推特转发相关报道。

五、两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外报道的经验与启示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受意识形态影响,以唯我独尊的固化思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说三道四,抹黑污蔑,企图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形象。

作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主力军,新华社顺应国际传播规律,在对外讲好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方面守正创新,让更多海外受众更好了解中国的民主是什么样的,怎么运作的,对人类政治文明有何意义,在两会报道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是做好中国民主政治对外报道的根本指引。报道团队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国民主白皮书和相关重要文件,吃透精神、把握要义、坚定制度自信,为做好两会民主报道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善于挖掘生动故事,让事实说话、以细节感人,是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关键。报道团队深入采访调研,挖掘遍及各层级各领域的中国民主故事,从基层选举到协商议事,从村民大会到立法征询,从执法检查到来到人民大会堂履行神圣职责,在报道中通过清晰的逻辑主线将一个个“珍珠”串联起来,描绘出中国民主的生动图景。

第三,树立全球视野,直面西方关切,正面予以解答。近年来,新华社都在两会之际推出阐释中国民主的评论报道。《中国民主的光芒照见西方民主的阴影》《中国式民主应得到正确理解》等英文评论,强调中国注重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别国民主模式;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报道以其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证,既体现独立自主,也展示开放包容,受到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被美联社、路透社、雅虎、经济学家、海峡时报、BBC、CNN等转引,响亮发出中国声音,积极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

第四,不断推动话语创新,积极争取民主议题上的中国国际话语权。近年来,新华社持续跟踪研判民主议题舆情态势,不断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加强语料库建设,加快构建民主话语体系建设,为做好民主报道提供舆情先导、理论指导和语料支撑,有效提高了中国民主叙事和民主话语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第五,加强融合传播、分众传播,提高受众触达能力,有效引发共鸣共情。融合传播必须持续加强理念、内容、方式、机制、载体、渠道、风格等创新,使传播更具吸引力、更有实效。多个“网红”工作室,在讲述中国民主故事、传播中国民主声音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浏览量全过程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热议李子柒
游记表述与游客关注度的关系研究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江南Style》浏览量超20亿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