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音有力 合奏和谐 圆融通达
——2022年全国两会国际传播的创新

2022-10-20 16:31包萨茹拉,姜飞
中国记者 2022年4期

内容提要 2022全国两会国际传播实践中,主流媒体遵循习近平“5·31”讲话精神,坚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五力”要求,在主题叙事的创新表达、传播方式的创新维度上表现出新气象。紧紧围绕主题叙事主线形成“核心”议程设置、结构化主题叙事、交互化传播方式,呈现出主题叙事“强音有力”、叙事过程“合奏和谐”、叙事平台“圆融通达”的新气象,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两会国际传播创设的新业态和新生态,初步呈现出主力军进入主阵地、面向全球化布局全媒体的国际传播新格局、新形象,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国际传播新路径提供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新探索。

今年全国两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即“5·31”讲话之后召开的,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31”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两会早已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盛会,还成为重要的国际传播平台,为世界各国所瞩目。所谓弱国无外交,类似的,大国无内宣。两会期间,中国勾勒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描绘中国未来发展蓝图,世界目光聚焦北京,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节点,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议程设置的重中之重。

今年全国两会的国际传播是在俄乌冲突、全球疫情、国内疫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冷热对流异常复杂背景下进行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研究的样本意义。同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历史性的全球疫情、和平与发展交织叠加、大国间的博弈日趋激烈、国际传播秩序面临动荡重组等复杂形势,中国主流媒体坚定“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的“五力”建设定力,充分把握“冬奥”国际传播主场优势,创设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亚环境,突出全国两会国际传播主体“自塑”,达到了后疫情时代两会传播的“热度”不退、“强度”不减、“深度”不缩的效果,呈现出全国两会主题叙事的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创新的新高度。

研究发现,今年两会呈现出国际传播的一些新动向。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在这些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今年全国两会国际传播的新转向,表现在主题叙事核心有力、传播方式圆融通达两个方面。以主题叙事为核心,探索了主题叙事的“强音”“合奏”“通感”;从传播方式来看,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People's Daily”、新华社英文客户端“Xinhua News”、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中国日报英文客户端“China Daily”等外宣主流媒体,综合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多元化的平台,充分消化吸收融媒体建设成果,实现内容在多平台上的多彩呈现和交叉互补。可以说,两会国际传播实践是“5·31”讲话的落地见效,也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主题叙事呈现出“强音有力”的特征

2022年全国两会国际传播主题叙事通过核心叙事和结构叙事两个层面展开。即主线突出,主题多元,重点打造人民领袖的核心新闻,以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记者会、王毅外长记者会构造“1+3”结构化主题叙事模式,以“主唱+伴唱”结合,“领奏+合奏”融合,唱响了中国强音。

在中国故事的构建中,中国领导人的故事建构有力,呈现出特别重要的影响力。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及其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数据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成为新时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最佳代言人”,特别是总书记关心民众、接地气、生活态的一面,尤其受到海外网友的喜爱。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全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在每年全国两会中都会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分别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看望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三次下团组,从关注“国之大者”的战略视野,到牵挂“民生无小事”的拳拳之心,通过外宣主流媒体的报道,将“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人民爱”“人民领袖情系北疆”“亲民领袖”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这在新华社英文客户端“Xinhua News”的“Xi's Time”导航中设置的“Xi Focus”“Xi Story”“Chinese Wisdom”“Xi's Album”频道,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People's Daily”设置的“XI JINPING”频道中均可看到。

People'sDaily 的一篇报道《习近平了解四川悬崖村最新情况》,讲述了习近平于3月6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访问政协委员,向政协委员益西达瓦询问凉山“悬崖村”阿土列尔村情况的故事,展现人民领袖心系百姓的美好形象。

主题叙事创新起步的原动力呈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刻领悟和坚定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5·31”讲话精神,遵循了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的“五力”总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国际传播主场优势和在全球传播生态中的主导作用,建构了全国两会国际话语和全球声音的领导力叙事范式;三是用国际传播新理念、新思维、新叙事,以融媒体转型全球化表达为突破口,探索包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中国形象、中国声音,中国主张,中国故事,中国方案”的“中国+”国际传播新模式,为构建多主题、立体式、全媒体大外宣格局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国际叙事过程呈现“合奏和谐”的特征

全国两会是特定传播语境下的特殊议程设置和叙事模式,也是“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共在的传播形态实践。如何实现两会动态叙事和静态叙事的适度结合,实现两会国际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音效和谐?经过对外宣主流媒体两会报道主题叙事的结构化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围绕主题、服务大局是叙事合奏和谐的关键。即,所有议程设置、传播内容、传播载体都是为体现两会主题叙事和传播效果服务。

主题叙事过程分为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两个模块:传播内容主题结构为两会程序中外宣主流媒体所呈现的“民主与民生、稳定与稳进、定力和定向、国力和国情、格局和布局”,这些主题来自两会议程和议题,也是报道的聚焦点。传播形式的结构为报、网、端、微、号,均围绕主题依次展开。在“两会时间”里,出现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融合的全媒体传播形态,焦点主题和多元传播形成了主题叙事的“合奏”。

全程规划建构了衔接紧凑的报道节奏。3月1日至12日期间的12天里,外宣主流媒体按两会的会前、会中、会后报道阶段设置了前、中、后流程一体化运营模式的主题叙事程序,并策划了前采、中制、后发相融合的传播规划。

特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大媒体主题叙事体系规范、顺畅、完整,其对应的英文客户端两会国际传播也严格遵循以上规划。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传播在人民日报得到多语种深度阐释,新华社则侧重不同区域的分众化解说,总台将重点放在话题访谈,“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主题叙事呈现出结构化、媒介特质化的优势。

今年两会国际传播的重要探索在于主题叙事的全程表述,突出全过程民主的国际表达。两会全过程人民民主表现在代表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报道。不同省区、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共同全程审议;代表委员提出建议以及审理,共商国是;领导人以普通代表身份全程参与各项议程的审议;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可以通过线上通道参与两会,建言献策;总理、外长召开记者会,国家各部委领导召开新闻发布会,代表委员通道等向国内外发布两会全程信息。外宣主流媒体全程报道以动态新闻、专题、访谈、专栏、特稿等全景式发布,其主题结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外交等各个方面。

全媒传播呈现了层次分明的报道结构。全国两会的国际关注点是多元的。单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有“五个重大事件”“七大成就”“九大任务”,以及今年GDP增长5.5%等,这些国际传播资源给外宣主流媒体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对此,外宣主流媒体以全媒体矩阵打造各自的两会传播模式,聚焦重点主题,聚力全媒体优势,聚合融合渠道,呈现“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全媒体的传播态势。具体表现为:人大和政协开闭幕式直播展现全媒传播国际化声势;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化解读和碎片化发布朝向主题叙事的分众化、可视化表达;代表委员履职过程中的细节和情感展现了主题叙事的故事化表达;主播讲述、观点新闻、互动连线等发挥了新媒体产品的灌溉式传播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CGTN客户端、英语网站、海外脸书、推特、TikTok(抖音)等平台发布《两会“大开箱”》、原创双语竖屏短视频《两会青年说》、英语评论《田薇跑两会》系列获得较高阅读量和互动量。同时,缅甸语“白雪工作室”、泰米尔语“加丽工作室”、阿尔巴尼亚语发布新媒体节目、德语“双十一网红工作室”、越南语脸书账号、保加利亚语在国际在线保加利亚文网站、“维多莎”工作室也非常活跃。多语种记者以国际视角用心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据CGTN公布的数据,展现中国年轻一代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年轻人具有高度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和建言献策的意愿,从侧面体现了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传播专业性来看,两会的国际传播全媒体传播实践在主题叙事的议程设置、话题选择、创意策划、产品包装、表现手法等方面开始高端起步,在叙事方式、故事表达、主题提炼方面开始深度实践。

三、国际传播平台和技术呈现出“圆融通达”的特征

技术圆融、内容通达是国际传播的共同期待,有赖于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维度和思维深度的变革。当下,国际传播实践中信息传播新技术为实现“融通传播”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今年全国两会国际传播实践的创新亮点中,就闪现着传播技术的作用。

两会报道期间,外宣主流媒体利用自主可控的平台以及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朝向中国声音的有效传递、中国形象的有效自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历经传统媒体向社交化新媒体的转型,受众的层次结构细分化加剧,对于信息内容的层次感、信息接收终端的多元化、信息表达节奏的共情性、信息呈现形式的现代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People's Daily、Xinhua News、CGTN、China Daily等外宣媒体深度把握融媒体建设的方向,深度学习“5·31讲话”精神,深度回应全球传播生态转型,在两会报道实践中,展现了集客户端、网站、脸书、推特、TikTok等官方媒体与社交媒体为一体的传播矩阵,为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主题叙事“圆融通达”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同时,今年两会期间,CGTN深化“5G+4K/8K+AI”技术战略布局再次发力,直播报道团队为多个频道和全球媒体提供发布会4K公共信号,镜头安全流畅,信息量丰富,多景别多视角捕捉 发布会现场信息,并通过双视窗形式体现视频会议特点,为观众带来亲临现场的观看体验。以主播王冠为原型,央视频平台上线拥有自然语音和表情的超仿真虚拟主播“AI王冠”,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节目《“冠”察两会》中投入使用,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学习模拟,达到虚拟主播外貌、声音如同真人的效果,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趋势的引领。

综上,在这次全国两会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主流媒体外宣通过主题聚焦、话语创新、叙事整合、平台移动化转型,朝向主力军进入主阵地、面向全球化布局全媒体矩阵的传播新形态迈出坚实一步。尤其是跨越技术壁垒和国际文化边界,创新国际传播手段、方法、形式,实现交互、体验、情感、故事、细节等“共鸣、共融、共享”的传播生态打造,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不仅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带来认知层面的“新范式”,也将为成功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新通道”。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其潜在价值,将会为提升中国声音、中国主张、中国形象的“可信、可爱、可敬”程度探索思想建设的“新路径”。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6/30/c_1126179095.htm.2020-06-30

[2]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跨越平台与圈层,连接“自我”与“他者”[J].新闻战线,2021.10(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