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王宗明 曾洁明 梁志玲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主要因颈椎变性、颈椎骨质增生等导致脑干、小脑及大脑后半球血流不畅,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早期明确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能为该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是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预后的关键[2]。传统的诊断方式主要依靠眩晕、颈椎疼痛等症状进行判断,漏诊率或误诊率较高[3]。随着国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显示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优势[4]。广州市东升医院在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纳入2021年1-10月广州市东升医院接诊的40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第3版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5],临床以眩晕、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显示颈椎有异常改变,经椎动脉造影明确椎动脉供血不足。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有颈外伤史或颈部手术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神经功能缺损或先天脊椎异常;合并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不全。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9岁,平均(54.72±5.45)岁。纳入2021年1-10月广州市东升医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无颈椎病;无眩晕史;无心脑血管病或重要脏器功能疾病。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不全。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0岁,平均(55.47±5.33)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并稍后仰充分暴露颈部,使用日立二郎神和GE E8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配套7.5~10.0 MHz线阵探头对颈部两侧进行纵向和横向扫查。待有效显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长轴切面后,向外侧移动探头1~2 cm获取颈椎横突及其声影。从C6横突开始缓慢向上移行,直至显示C3或C2横突,两个横突间可显示椎动脉,C3或C2以上的椎动脉因下颌骨影响,往往不易探及。自下而上测量双侧椎动脉内径,并观察血管走行、管腔内膜状况及是否出现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血流方向,有无狭窄、扭曲及阻塞。正常椎动脉管壁形态为两条强回声线,前后平行,管腔内无回声区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朝向探头的红色层流信号。
比较两组椎动脉血流参数[椎动脉左侧内径(Dl)、椎动脉右侧内径(Dr)、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量(Q)、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异常情况的超声检查结果。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Dl、Dr、EVD、PSV、Vm、Q均低于对照组,RI、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椎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椎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组别 Dl(mm) Dr(mm) EVD(cm/s) PSV(cm/s) Vm(cm/s) Q(ml/min) RI PI观察组(n=40) 2.59±0.57 2.62±0.61 9.44±2.16 33.16±7.43 18.18±2.42 89.48±6.55 1.14±0.29 1.37±0.31对照组(n=40) 3.61±0.48 3.59±0.52 15.65±3.43 47.30±8.23 25.65±3.39 120.47±10.83 0.61±0.18 1.05±0.20 t值 11.318 10.057 18.183 12.036 19.522 29.923 11.559 6.529 P 值 <0.05 <0.05 <0.01 <0.05 <0.01 <0.01 <0.05 <0.05
观察组多为单侧椎动脉内径偏细,其次为单侧椎动脉走行扭曲,所有走形异常均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上显示,见表2。
表2 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异常情况的超声检查结果
调查研究显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与长期不良姿势、外界应力等因素有关,该病发生后可通过长期神经根压迫导致动脉长期痉挛并引发狭窄或通过长期椎体压迫导致椎体总长度无法匹配椎动脉长度引发椎动脉迂曲,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6]。因此,椎动脉血流量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特征[7]。部分专家也指出,颈椎病患者因骨质退行性变化导致颈椎增生肥大引起椎动脉管骨赘突出压迫椎动脉,最终引发腔管弯曲狭窄;同时骨刺现象也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诱发颈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腔管变小、变窄,供血量随之下降[8]。尤其表现在头部在转动时椎动脉血管单侧血流量急剧下降,加剧颈椎动脉供血不足状态[9]。因此,通过有效的检查手段明确颈椎病椎动脉供血情况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这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临床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利用多普勒作用原理显示椎动脉血管血流情况,通过测量血流参数为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0]。其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椎动脉的血管走行、管壁及形态等有较好的显示效果[11];(2)能准确显示椎动脉血流参数,明确椎动脉的狭窄情况;(3)检查耗时短、无创无痛、可重复性好、安全性高[12]。临床研究表明,健康人椎动脉双侧管径并无明显差异,若出现双侧椎动脉管径相差较大时可对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给产生影响,在转动头部时一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另一侧则出现过度牵拉、刺激,导致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流量也随之减少,出现失代偿[13]。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就会出现EVD、PSV、Vm显著下降的情况。因此,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诱因非椎动脉管腔狭窄或骨赘压迫,而是椎动脉及管壁弯曲遭受刺激引起痉挛[14]。文献[15]报道也指出,EVD、PSV下降可作为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敏感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直接观察到椎动脉的本身结构与形态改变,测量各项血流参数,便于发现椎动脉供血不足。文献[16]报道中也指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准确率>90%,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l、Dr、EVD、PSV、Vm、Q均低于对照组,RI、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会发生椎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应改变,可作为诊断该病的有效依据,与上述研究相符。另外,进一步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走行异常情况发现,观察组多为单侧椎动脉内径偏细,其次为单侧椎动脉走行扭曲,所有走形异常均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上显示,这也为判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可靠依据。曾义雪等[17]的研究报道也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血流参数,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时由于椎动脉直径较小且存在横突孔骨质遮盖的情况,容易对显示效果产生阻碍,加上患者个体差异明显,部分患者的椎动脉走行存在异常,导致检出椎动脉病变的难度有所增加[18]。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者要熟悉椎动脉解剖结构,检查时应该沿走行逐段扫描椎动脉以提高显示效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漏诊或误诊。另外,对于肥胖的患者需要多次扫查以提高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提供可靠且详细的血流参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