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10-19 08:14颜悦
价值工程 2022年28期
关键词:营商变量效率

0 引言

伴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确立,作为畅通双循环的主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被置于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得到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不断讨论。背后的逻辑本质强调要扫除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营商环境作为综合的顶层制度安排,必然会在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等的基础上,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释放巨大持久的动能。然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能以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要求实现创新的高效性,综合形成平稳健康的经济发展。那么,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否能够带来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呢?是否可能存在因政策导向造成盲目创新投入而损失了创新资源要素效率的问题?因此,从创新效率层面进一步考察优化营商环境的效力,对检验和调整当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以实现经济健康长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理论假说

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得到了许多学者实证认可,学界普遍认为这类简政放权举措对企业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政务环境意味着行政审批时间周期的缩短、乱收费、重复收费现象的减少以及各种费用标准的规范化,时间和资金的合理化配置,不仅提升了当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和投入水平,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除了这类制度硬环境方面的研究,另一支关于契约精神、社会信用等反映制度软环境因素的研究同样显示出制度优化的创新效能。信用监督体系的搭建、良好的契约精神推动了市场竞争,利于市场机会的培育,进而对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提升作用,由于科研成功以及创新成果商业化转化的不确定性,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提高创新产出的关键。综合上述两类研究,无论从创新投入还是产出的角度,营商环境内含的正式制度的改革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改善都积极影响着创新活动。基于此,学者们开始突破单一的制度视角,直接研究营商环境对于创新的可能性影响。首先,从微观角度,营商环境改善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仅带动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次从区域角度来看,营商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资金以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流入,创新要素的集聚激发了地区的创新活力,带来了创新产出的增加和效率的提升。同时营商环境的改善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研发技术和服务升级,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综上所述,无论是交易成本、创新资源配置还是技术创新的角度,都对营商环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的预测。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说:营商环境的优化可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2 变量、数据与模型

为将营商环境纳入区域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如下的基本计量模型(1):

其中,te为i省份第t年的创新效率;lnbe为i省份第t年的营商环境对数值;X为j个可能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控制变量,其估计系数为β;λ表示i省份不可观测的个体固定效应;ε表示随机干扰项;β表示截距项;β为营商环境变量的系数。

被解释变量:区域创新效率(te)。本文选择了SFA方法测度区域创新效率。以专利申请授权量度量产出,以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及R&D资本存量度量投入。

解释变量:营商环境(be)。本文参考何冰等的研究,选取中国市场化指数评价体系的三个分项指标来测度营商环境,分项指标分别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

控制变量:①互联网发展水平(lninte)采用互联网接入端口数衡量。②地区生产总值(lntotal)来表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③产业结构(ind)以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④研发投入强度(rd)以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表征。⑤产学研程度(lncxy)以企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出占企业研发经费总支出的比重来反映。⑥贸易开放度(tra)用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度量。⑦城市化水平(urb)采用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度量。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采用了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剔除港澳台地区及西藏自治区,样本量为270。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1 基本估计结果

表1分别报告了混合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中第(2)、(4)列是各模型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就估计结果来看,模型(4)中,营商环境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的效率。本文对此的解释是:政务环境的改善、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大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备高创新潜力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自然更少地被市场认可,从而提高了区域整体的创新效率。

表1 基准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3.2 异质性分析

就地区异质性来说,目前营商环境存在一种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平均意义上来看,东部地区的营商环境要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不同营商环境现况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力可能存在差异,故本文考虑分地区样本来检验是否存在这样的差异效应。估计结果如表2中第(1)列-第(3)列所示。另外,各创新主体在创新价值链上存在不同定位,基于各主体资源配置、创新行为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本文考察了不同创新主体在营商环境改善中获益的异质性差别。估计结果如表2中第(4)列-第(6)列所示。

表2 异质性估计结果

由回归结果来看,无论对于哪个地区,营商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都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相较于中西部,东部区域创新效率更能从营商环境改善中获益,这也就预示着,如果不着力打造更优化的营商环境,将可能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西部地区从营商环境中获益的效果不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明显,考虑是由于营商环境指数值还相对偏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创新主体异质性估计结果显示,高校的营商环境估计系数要显著大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营商环境估计系数,考虑可能的原因是高校相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而言,创新的投入水平相对较低,而创新产出在营商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得到推动,因而放大了营商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3.3 内生性检验

营商环境也被称为制度环境,而制度安排往往具有内生性,本文借鉴董志强等的研究,使用开埠通商历史作为营商环境的工具变量,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依存性,通商的历史会影响当前的营商环境,但不会直接作用于当前的区域创新效率,并且作为历史因素也不可能受到当前经济相关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2SLS法进行估计,报告结果如表3,同时表4报告了第一阶段的估计结果。两个模型第一阶段工具变量的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且F值均大于10故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表3第(2)列的结果显示,营商环境的系数为正,则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假设得到进一步验证。

表3 2SLS估计结果

表4 2SLS第一阶段估计结果

3.4 其他稳健性检验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①选用市场化总指数作为营商环境的替代变量来进行回归;②采用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创新的产出变量重新测算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回归;③增加控制变量进行重新估计,加入创新投入偏向性变量,以研发经费中资产性支出的比重来表征;④选择营商环境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其自身的工具变量并采用2SLS法进行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营商环境等变量的系数均和前文不存在明显区别,说明本文的核心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新发展格局的确立下,作为畅通双循环的主要抓手,营商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国家着重强调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背景下,深入考察营商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营商环境改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营商环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和创新主体异质性。

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逻辑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以及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地方改革政策的实际落地,让地方政府形成整体性的改革谋划,破除碎片化的变革创新。第二,政府充当好守业人,主动承接创新领域的基础性工作。聚焦于充分资助有高度潜力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基础技术支持,比如建立国家实验室等等,以此减少重复的研发投入,发挥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正外部性,增加市场整体的产出,提高整体创新效率。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实现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全社会信用体系,实现多种借贷形式,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引入创新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营商变量效率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