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研究

2022-11-01 07:27王振生
价值工程 2022年28期
关键词:林田湖鹤壁市山水

0 引言

鹤壁市自2018年11月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国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河南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和生态环境厅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把“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进行综合保护与修复,实施具有鹤壁特色的“全域规划(鹤壁市人民政府,2015)、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白中科等,2019)、示范带动”的推进措施,形成“政府领航、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力和活力。三年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推动了鹤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注入不竭动力。

1 研究区概况

1.1 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

项目实施前,鹤壁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往矿业及相关活动导致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矿产资源露天开采遗留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石迹地,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和原生生态系统;废渣场、尾矿库、矸石堆等废弃工业场地长期堆放,侵占农田、草地、林地等生态空间;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较大,地下水环境质量面临较大威胁。

二是流域水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实施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鹤壁市域内汤河、羑河受流经区域工农业污染,水质均为重度污染;②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河流在未集中调补情况下,经常出现季节性断流,例如淇河两个区段共计长约42km河道长期断流;③流域生态退化,河流缓冲带、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野大豆、太行菊等国家保护植物基本绝迹,淇河鲫鱼、斑鳜大量减少,水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差。

三是重要生态系统受损退化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不可避免地挤占了部分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特别是对于鹤壁市西部太行地区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体系塌缩,包括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内的各要素持续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面积虽有增加,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单一、中幼林面积占比大,森林质量普遍偏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足,生态安全面临较大威胁。

四是土壤污染及土地资源的占压破坏。鹤山区、山城区煤矿众多,煤矸石山压占土地,同时煤矸石中各类有害物质在降水淋滤作用下,还极易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由于开采活动长期持续且集中,还造成大范围地面塌陷。并且个别煤矿因政策或资源枯竭关闭,废弃工业建筑也压占了土地。

1.2 积极筹措各级资金进行治理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鹤壁市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按照问题种类分阶段、分区域先期进行治理,并制定详细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上报省政府,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进行治理,最终鹤壁市共四大类94个子项目入选《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涉及矿山环境治理70个子项目、水生态环境治理16个子项目、生态系统保护6个子项目和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2个子项目。项目实施区域为淇县、淇滨区、山城区和鹤山区。其中,淇县两大类19个子项目(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18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个),淇滨区两大类24个子项目(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19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5个),山城区四大类13个子项目(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3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5个、生态系统保护项目4个、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项目1个),鹤山区四大类38个子项目(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30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5个、生态系统保护项目2个、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项目1个)(鹤壁市人民政府,2018;河南省财政厅等,2019)。

1.3 资金投入情况

项目投入资金总额为7.77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5.16亿元、县级筹措资金1.08亿元和社会资金1.53亿元。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理论指导实践

在深入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内涵的基础上,梳理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生态修复工程就是要将原本割裂或者退化的要素进行联通重构,确保修复工程的针对性、合理性以及系统性。结合不同地貌统筹规划不同的修复工程类型及特点(侍昊等,2022;王军红等,2022;张云飞和李娜,2022),然后根据针对性进行研究,确保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广泛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不同要素提炼出最佳的修复技术方案,从而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陈安等,2022;刘志民和余海滨,2022;张耀方等,2022)。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充分考虑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做好景观优化,从而保障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刘燕杰,2021;杨斌等,2021;徐飞等,2022;朱臻等;2021)。

2.2 体制机制

多措并举,打造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新模式。为减轻财政压力,一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生态环境修复综合治理新模式。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先行先试PPP模式,通过吸引社会资金1.35亿元,参与实施了淇县北阳、灵山片区土地开发与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三是督导矿山企业启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896万元,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的目标(林茂康,2010;王少勇,2011)。

2.3 政策统筹

坚持全域性规划。结合鹤壁市传统资源型城市特点,认真研究农田、村庄、城镇、流域等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把握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按照全域规划、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示范带动的思路,在做好试点项目的同时,组织编制《鹤壁市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0-2035年)》,纳入正在编制的鹤壁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同时作为第三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的有机组成和重要拓展。

2.4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聘请全过程咨询管理团队,助推项目建设。为高效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2020年4月份市政府聘请全过程咨询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全方面监管,技术团队通过实地核查、RTK实地测量、遥感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对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94个子项目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绩效目标考核等多维度进行持续动态跟踪及核查督导,服务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各类问题台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及时邀请省厅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2.5 资金整合

在项目生态修复过程中,整合土地综合治理资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水利发展基金、林业发展基金、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文化旅游保护修复资金等,同时我们还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对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进行全面系统修复,使项目实施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6 后期管护

按照合同对施工方明确要求绿植成活率,扣留质保金,验收通过后仍要求后期管护,管护期满后及时移交。根据属地管理原则,项目完成验收后由主管部门移交至项目区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由项目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组织负责后期管护、经营、收益。原土地所有权人明确的由原土地所有权人管理;原土地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以公开发包或委托所在地村民组织管理。移交时应完善移交手续,存档备案。鼓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所在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进行承包管护经营。

2.7 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南太行地区(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和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低质低效林得到了有效提升,改善了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面积并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

修复工程实施后,淇县夺丰水库、红卫水库上游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鹤山区金线河河道生态修复整治项目,分别与赵庄景区、古灵山风景区,阿斗寨乡村旅游建设相辅相成,已经成为当地网红旅游地,成为当地旅游网友打卡地,有效推动特色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强力撬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淇县三王庄村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治理后恢复耕地204亩,为当地村民提供大面积耕地,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带动居民经济发展。

淇滨区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经过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并建设矿山生态公园,与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生态旅游发展。

鹤山区中山公园通过成区连片集中综合治理,与周边公园完美结合,不仅消除了矿山地质灾害隐患,修复了矿山地质环境,园内栽植各类乔木2万余株,栽植各类多彩灌木1万余株,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现在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幸福感油然而生,社会效益显著。

3 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受“7.20”暴雨灾害、环保管控、疫情管控等因素影响,部分受灾项目修缮工作推进较慢,个别完全受损项目需要重新投入资金进行治理。虽然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修复质量还有待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指标和技术标准不够精细,指标量化程度不够,无法全方位地监管和评估项目实施效果。

4 有关工作建议

4.1 严格控制项目各阶段的实施质量

从源头把严关,项目实施主体一定要对设计从严审图,要保证整体设计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方法,并结合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情况让不同要素之间实现有机连通,从而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针对性、完整性以及整体性。

4.2 建立健全一体化修复机制

建立政府各部门协调一体化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要求着眼于大景观、整体性,构建一体化的自然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制度体系,并与污染防治制度体系相衔接。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出现规划林立、资金分散、项目零散、各自为战等现象。

4.3 持续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后续整治

打造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防止出现投入渠道单一,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并存在有限的财政资金重复投入、平均投入、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出台激励政策和措施,建立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市场机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仍存在,工程实施仍以财政投入和政府行为为主,在运用市场机制分担生态治理责任和分享治理成果、以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适合的农作物经济林等)良性互馈方面没有成功。

4.4 实事求是、科学治理

强化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夯实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理论(徐飞等,2021;朱臻等,2021;柴丽娜等,2021)。要以生态学为基础,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区位等多要素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做到“以水定绿、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同时要摒弃以往“重乔木轻灌草”“任何条件都应长满植被”的陈旧和不科学观念,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田则田、宜景则景、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民革中央,2021)。要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为目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理论体系。生态系统健康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良好的重要指针,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旺盛的活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强大的恢复力和完善的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终极目标(杨军,2021;吴孝情等2021),就是要构建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综合运用物种法、结构功能指标法、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诊断法、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法、生态脆弱性和稳定性评价法、生态功能评价法等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区、分类治理。

5 结论

经过近两年的系统治理,鹤壁市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共完成治理河道长度94.38公里,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的比例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面积4671.06公顷,治理露天废弃矿山87处;恢复新增湿地面积633.49公顷、治理新增水土流失面积2418.14公顷、新增土地整治面积1738.47公顷、改造低质低效林地面积4276.06公顷、恢复新增草地面积164.30公顷、恢复新增林地面积484.89公顷;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等均完成绩效要求。项目超额完成预期绩效目标,实施效果良好,分别受到了学习强国、河南省电视台和鹤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真正实现了“山青、水绿、林郁、湖美、田沃、草丰”的一体化生命共同体。

猜你喜欢
林田湖鹤壁市山水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爱在一湖山水间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山水之间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