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辉 刘跃华
1.湖南工商大学教学评估中心,湖南 长沙 410205
2.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而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看家本领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截至2019 年12 月,湖南省教育厅先后对22 所省属地方高校开展了审核评估。各位专家对相关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和学校全方位工作进行问诊、把脉,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对症下药,特别是针对高等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切入点,思考其中的共性问题,提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不断巩固发展评建成果。同时,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湖南省地方高校大多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如本科课堂教学评教一般包括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相结合的评教体系,其虽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分类模糊,评价标准区分度低。有的高校对所有课程采取基本统一的评价问卷,针对性较差。既没有区分人数较多的通识课程与人数较少的专业课程,也没有区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缺乏科学性。其次,学生评价量化分数过于接近,主观评语更多地集中在正面评价,有效性不强,且学生评教结果分布情况与科学的正态分布有一定的差距,未能全面、真实地反馈教师的课堂授课效果。
首先,有的学校的评价体系尚未覆盖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教学条件和教学基本建设情况尚未有效纳入质量监控体系,影响了质量保障系统预警功能的发挥,导致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缺乏针对性,不能真正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其次,教学评价的即时性欠缺,评价结果难以直接作用于教师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比如,目前学生评教均由学校在每学期期末组织进行,没有赋予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实时开展的权限,导致评价结果无法与课堂教学质量形成闭环。最后,现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关注不够,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督导评教,均缺乏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效果的观测,无法有效地引导教师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多数学校普遍存在因专职管理人员过少而无法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闭路循环和有效运转,无法有效监督教学单位对评教结果的使用情况,管理职能未能深入化、科学化等问题。聘任的本科教学督导大多为退休教师,由于经费有限、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教学督导队伍不太稳定,缺编较多。另一方面,二级院系在教学管理职能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内部质量管理组织运转不力,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基层教学管理干部身兼数职,工作量大,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管理工作。
部分学校的现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信息处理环节尚未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信息化水平不高,甚至停留在较为简单的排序、整理和分类等层面,缺少对教师自我成长的纵向分析,也缺少对不同学期、不同年级学生对同一教师评价结果的纵向分析,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足。
部分教师和干部缺乏质量管理理念的支持,习惯按照以往的思路开展工作,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顶层设计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一些教学质量问题存在敷衍处理的现象。
质量管理队伍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质量督查与评价人员,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认识不足,对各项制度了解不够深入,且事务性工作繁重;部分质量督查与评价人员虽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新兴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等缺乏了解和学习。
部分高校对学院、专业层面的质量保障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基层教学组织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规范要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范式是以培养方案高规格、教学环节高要求、教学效果高水平为目标,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施“计划—实施—评估—改进”(简称PDCA)质量保障模式,加强校院两级质量保障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以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地方高校要科学实施“计划—实施—评估—改进”(简称PDCA)质量保障模式。第一阶段是制订计划。第二阶段是实施计划。第三阶段是检查是否按计划执行,评估实施效果,并找出异常情况的原因。第四阶段是反馈整改,把成功的经验变成标准;失败的教训也要加以总结,防止以后再发生;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通过该模式的循环运行,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
1.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输入保障系统、教学过程保障系统、教学输出保障系统。教学输入保障系统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资格等方面进行的质量标准建设与管理,重点保障建设目标与学校目标的适切度;过程保障系统主要是针对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而进行的教学质量建设与管理,重点保障具体教学行为与质量标准的适切度;输出保障系统则是根据目标判断办学效果,重点保障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适切度。
2.教学输入保障系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学校要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招聘程序和规则,优先录用品德良好、业务精湛、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要适应人才培养新形势,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规格;需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3.过程保障系统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着力点。学校要从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开展深入的检查与质量改进。针对课堂教学,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在校院两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教学检查开设大量公开课进行同行评价;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学督导开展日常课堂质量评价和期末试卷常规检查;组织学生开展全员网上评教。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可开展实验教学检查评比、院校两级领导走访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组织常态化毕业论文外审评比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获得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及师生,并加以落实整改。
4.输出保障系统是对教育教学结果的质量检验和反馈。学校要从人才培养的效果着手,每学年组织填报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以数据的形式全面反映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使学院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年开展二级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估,在状态数据库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把脉,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同时还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毕业质量,开展详细的毕业去向调查,重视学生就业质量、升研、出国深造等核心指标。
在“计划—实施—评估—整改”的循环中,质量改进至关重要。学校要充分利用在建设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加强信息利用、实施质量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对改进的效果及时跟踪,多途径同向同行,真正实现联动机制,推动质量持续有效的提升。
1.目标管理考核质量改进
校领导要把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来抓,保持对本科教学的优先投入,确保教学经费、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的有效利用,使学校人才培养条件不断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责任制度、校领导联系教学院部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随堂听课,深入二级学院调研、听取教师建议意见,及时了解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二是根据教学信息的日常采集,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心要结合校内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配合人事部门制订各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书,发挥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
2.多主体推动质量改进
学校要积极调动本科教学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包括校领导、教务处、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本科教学督导、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学院、教师和学生,各自站位,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互相协同,改进教学质量。学校要坚持院(部)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制度,每年在对各院(部)进行教学评估后均要明确提出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在下一年的教学评估工作中明确要求各院(部)对上一年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进行情况反馈,以此促进各院(部)持续不断改进本科教学工作。同时,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坚持每年向校领导集中汇报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使校领导层清楚把握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更好地围绕本科教学统筹协调学校全局工作。
3.政策经费保障质量改进
学校需主动针对教学质量改进中的问题,加大经费投入以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和质量改进工作,包括在“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如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创新人才试验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等。
4.教学激励促进质量改进
围绕办学目标,学校还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激励机制。一是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制度保障,创新师资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二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二级单位和教职工的考核标准。可实行单位绩效考核、教职工分类考核等多维评价机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单位和个人的业绩。同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奖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导向。
5.反馈督导明确质量改进
学校应将质量分析情况向有关各方反馈,同时,结合年度目标管理,根据分工,实行改进过程督导。学校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要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对教学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过程分析,督导改进落实。并按照本科教育质量标准要求,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多元化评估工作,及时做好质量管理、评估信息的分析、反馈和有效利用。此外,要加强对各类本科教育检查、评估整改意见的“再督导”,针对突出教学问题开展专项建设,构建并完善本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闭环机制。
6.学院为主落实质量改进
学校规定学院是各专业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单位,学院负责人是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校院两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树立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必须将质量管理覆盖到涉及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各培养环节。教学质量的改进工作具体由学院来落实,学校只是利用招生模型等来进行宏观调控。
地方高校要积极依据科学的质量保障模式,建构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闭环系统,完善监控、评价信息的反馈和跟踪过程,完善校院两级监控信息反馈与整改工作机制。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信息要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并持续改进。学校通过全校性教学工作会议、教学工作例会、专项督查反馈整改布置会、制订及修订教学管理与激励政策、提出专项建设项目等途径,强化督导督查问题的反馈与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