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璐强
书名:新闻话语中的社会心理研究
作者:杨击 等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7月
定价:46.00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与之对应的大众社会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科技和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关于贫富的议题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在“贫与富”的社会议题当中,新闻媒体和民间话语各自为营,在不同的话语场域里产生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并衍生出“富人形象”“贫富差距”“社会平等”等一系列社会话题,这些话题在社会场域中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影响着大众的社会心理。由杨击等人所著的《新闻话语中的社会心理研究》一书,运用文化研究的视角,聚焦“社会贫富”议题,通过新闻话语与民间话语两种文本、两种视角,对该社会文化议题进行探究,为当今社会中的新闻话语提供了生动的研究案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贫穷与富有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了以“宝马撞人案”为代表的涉及“贫富观念”的社会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宝马撞人案”的逐步发酵中,呈现出社会大众对于“贫富差异”的整体认知和社会心理状态。其中,新闻媒体与民间话语在这种社会现象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作者敏锐地察觉到研究的可能性,并且通过不同的社会案例见微知著,研究社会整体层面上对于“贫富差异概念”认知与心理。
在对“贫富差异心态”进行研究时,作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新闻媒体,其中包括官方媒体以及商业媒体;二是民间话语的构造,如“宝马撞人案”中的“富人形象”的构建以及传播。这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对同一种社会实践产生了不同的认知,但都明确地指向了现实中大众对于“贫富”的态度,并影响着大众的社会心理状态。在新闻媒体的视角中,作者引用了2002至2011年播出的《感动中国》,对人物表、事迹简介、获奖情况等进行了文本研究,在其中查找出《感动中国》的人物角色和功能呈现方式,以及故事中社会正向价值的添加和“英雄形象”的塑造。这些文本研究以典型的特征代表着新闻媒体对平民英雄的颂扬,试图拉近、淡化贫富差距心态,以媒体的力量抚平社会贫富差异的割裂。而在商业媒体中,无论是“胡润百富榜”还是相关企业文化,都逐步确立着富人形象,并在社会中形成影响。因此民间话语中的“贫富差距心态”受到多方面的力量影响,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固的社会心理,这些社会心理又在新的社会事件中传播和发展。这些具有特殊性又具有同一性的不同话语,说明了一个社会现象之下蕴含的复杂性。作者也正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理性认识,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选取多重视角,避免了单一、片面的立场,尽可能还原社会现实,展现贫富差异心态这一文化现象的复杂性。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学科的研究对象更加复杂,传统经典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交叉学科开始出现,学科融合成为一种研究趋势。本书立足于复杂性的社会文化现象,采用一种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顺应了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虽然涉及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但并没有一味依据社会学研究而抛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而是遵循着新闻传播研究的基础逻辑;同时,在书中,虽然涉及社会学概念,但作者并没有仅仅按照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对“贫富差距”进行数据分析,而是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贫富差距心态”这一社会心理进行文化研究。在这样的研究方法之下,本书的作者们从媒体叙事和公众表达中间,探测“贫富差距心态”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具体状态,并观照了关于“贫富差距”“道德拷问”“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等更加深刻、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