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G 需求理论的高校贫困生帮扶路径研究

2022-10-18 04:27缪芳朱一玮
科教导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缪芳,朱一玮

(1.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8;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1 新形态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

2020 年决胜脱贫攻坚战之后,要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高等教育扶贫措施在这一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年,教育部发文督促各地各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确保“停课不停资助,离校不离帮扶”。《2020 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提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促进资助育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0 年全面脱贫后,高校资助工作进入了新形态,育人与资助相结合的要求促使高校思考如何推动育人管理工作高质量提升。近年来为应对全球经济不稳定,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开辟“绿色通道”,加大资助资金投入,扩大受助群体,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新形态下国家对各地高校精准识别,资助育人,规范管理的发展性资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 高校贫困生需求调查与分析

2.1 教学效果难保证,学生学业问题频繁预警

教育部于2020 年提出“停课不停学”原则,提倡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授课平台,共享各类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各类在线教学活动。学生在经历线上教学后,经过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学生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线上教学模式有待优化和提升。学生方面,学生本身自控能力不足,易被外界环境打扰和同化,学习自制力不强。从教学环境来说,线上教学时学生大多在寝室或家中进行学习,周边缺少学习氛围,同时也缺乏教师的监督管理,学生的课堂学习纪律松散。从教学环节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师生通过在线远程交流时,缺少肢体语言的交流,课堂以接受学习为主,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不如线下课堂教学。从教学硬件设施来看,线上教学对学生硬件设备的拥有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笔记本电脑、摄像头、外置麦克风等其他网络接入和外置设备等。线上授课的硬件设备进一步加大了高校贫困生在学习方面的生活支出。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训及实践课程,此类课程主要借助实验室设备进行技能训练。线上学习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家庭经济陷入困局,学生生活压力加大

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餐饮、旅游、娱乐、零售等第三产业服务业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经济下行波及一大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国际原材料以及国内物价价格一路上涨,对第二产业制造加工业领域的影响极其突出,一大批中小型企业面临经营问题。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灾害,影响很多家庭年收入,部分家庭甚至丧失工作机会,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生活负担,给身处贫困家庭的学生造成一定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部分高校遵循“出校审批”原则,采取半封闭或封闭管理,学生进出校门受限。这一举措对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勤工俭学的学生造成很大影响,学生兼职工作机会被限制,生活收入减少。以上情况均给高校贫困生家庭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其生活陷入不稳定的经济困境,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2.3 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压力明显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断攀升,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近3 年来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总体经济增速放缓,大部分民营企业出现负增长,部分企业持续缩减用人规模。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另一方面是持续低迷的人才就业市场需求,这些因素的综合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对于高校贫困生本身而言,自身的自视发展优势不明显,在就业市场内更容易处于劣势。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经济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学生因家庭经济拮据在校期间长期背负经济压力。部分高校贫困生因此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外在表现出较强的自我防御意识,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少而浅,且择业观念相对局限。因家庭经济局限,使其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参加各类兴趣活动、技能锻炼和素质拓展的机会。综合这些因素,导致该类型学生在就业求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较弱,就业竞争力不强。同时近几年临近毕业招聘季,不少高校和企业开始推行线上毕业招聘会,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部分高校贫困生因自我表达能力不佳和应变能力较弱,无法在线上面试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优势。高校贫困生本身的社会资源匮乏,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少,更加加剧高校贫困生求职就业的不稳定性,也加重了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3 ERG 需求理论分析

人本主义流派基于实证研究提出ERG 需求理论,其中阐述人的三种主要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存需求,相互关系需求以及成长发展的需求。三种需求的存在不分先后,可以同时存在。高层次成长发展需求的缺乏,可以激发低层次生存需求、关系需求的发展。在低层次生存需求达到满足后,会加强其追求更高层次的成长发展需求。

生存需求,指满足基础生存的物质条件。生活中个体需要满足自身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影响,国内就业市场受到冲击,高校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因整体经济环境波动而减少,同时学生个人勤工俭学的机会也减少,进一步缩减了经济来源,基本物质购买受限,对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学生父母在近年因经济环境影响而失去工作,没有稳定的生活收入,突然间无法负担子女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开支。部分特困家庭的学生,家庭的日常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学生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精打细算的生活无法支撑更多的学习培训和购买学习资料等。只有先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扶贫”是基础保障。

关系需求,指明人与人之间社交的需要。通过维持人际往来的关系,使得个体融入集体,在群体中获得特定的社会地位和归属感。高校贫困生内心的敏感情绪和防范心理让学生无法融入集体,个体也因此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了同学们在校园内的联系和互动,人际间关系的建构对个体获得归属感就显得格外重要。高校通过营造和谐包容的校园氛围,促进朋辈间的学习、分享和合作,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促进个体的发展。“扶志”是贯穿始终的实践措施。

成长发展的需求,指个体为完善发展自身而产生的内在需求,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技能和能力,取得优异成绩和荣誉而获得尊重的过程。高校学生从进入校园,直到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这一进程中,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来建构自身理论认知,强化技能操作,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对未来的规划。高校贫困生本身有发展的内驱力,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高校在帮扶中可以连接资源,全面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发展性育人。“扶智”是帮扶工作的最终目的。

4 高校贫困生帮扶路径实践研究

扶贫,精准帮扶,保障基本资助,完善资助政策。高校针对贫困生单独建档建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临时补助政策。高校贫困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最基础的物质需求。其次在通过实物以及现金资助满足学生所需的基础物质条件后,高校资助工作也要体现人文关怀。贫困生的评选认定方式过程透明,信息公开,在资助全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高校贫困生自尊自强的心理因素,保障好学生的隐私和尊严,考虑隐形资助方式。同时顺应数字化改革政策趋势,多渠道宣传及落实各项资助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升级资助办事流程,体现智慧化、科学化、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水平。通过多通道精准识别,合理补助,全面优化完善政策,为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扶志,心理救助,促进朋辈辅导和精神激励。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贫困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自卑、敏感等情绪,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提供情感支持。借助朋辈辅导的优势,鼓励和带动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集体融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学生入学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贫富观,通过各类活动和讲座,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辨别财富观,营造勤俭节约的和谐校园氛围。

扶智,技能提升,做好技能教育和就业引领。高校贫困生群体本身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具有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家庭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生自我发展的外在动力,但也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高校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对此可以发挥高校社会资源链接的功能,“政、校、企”协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在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从学生入校后,按照就读的专业开展各类职业规划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同时增加企业社会实践的机会,面向就业市场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职业岗位技术能力。还可以结合高校勤工俭学的岗位设置,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和锻炼,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国家推行“双创”教育的背景下,发掘和发展以高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和方法。同时,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高校贫困生群体不仅可以提升各自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为自我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结合各方面多渠道发展,促进专业教育和发展性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效果。

5 结语

面对高校中家庭困难群体,高校已形成了“奖、助、贷、勤、免、减、补”七位一体的多元资助体系。从资助资金来源看,已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在新形态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全面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全面调研、充分理解高校贫困生帮扶育人的原则和教育理念,多层次、多角度提升帮扶内涵,坚持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依据ERG 需求理论,高校帮扶过程中,物质资助是基础手段,其次需要关注高校贫困生心理救助和技能帮扶工作。基于需求视角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现状,深层次理解学生需求背后的帮扶实践路径,给予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资源,全面实现育人与资助相结合的帮扶模式,构建物质帮助、思想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四法联动”的长效帮扶机制。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