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宋海龙 叶竞远 常馨予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积累知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永怀教育初心,当好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学生品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灌输道理,更要熏陶其品格。“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教”“育”的解释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情牵祖国。
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展现出的价值取向会深深影响学生。无论是讲解知识、道理,剖析时事,还是应对实境、处理具体问题,教师都要义正辞严,理直行端,努力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助力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教育目的主渠道,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以教学为主要载体,做好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这就要求高中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获、学能致用、学而报国。
面向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向复杂多变的世界,高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职责,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保持正确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心中有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引导。
关心爱护学生要落实到行动中。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考虑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在面对矛盾和纷争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过激的想法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耐心疏解学生的困惑,助其排遣压力。总之,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真心让学生感知到爱的存在,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