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215006
学力发展是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学力既体现在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上,也体现在面对数学试题时能够准确确定解题方向、准确寻找解题工具上.学力的发展依赖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的精髓,其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升.面对抽象的“数”,学生常感觉记忆和理解都较为困难,容易出现混淆和遗忘,然“形”是直观的,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化抽象为直观的目的,方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同时,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数”和“形”两种形式加以表述,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优化学生的认知.
其次,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数”与“形”分别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代表,将二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多向性思维.
另外,数形结合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验动手“画图”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笔者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应用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数形结合的应用价值,以期师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数形结合的作用,提升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
数形结合虽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其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梳理这些不足,是为了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能够更有针对性.经过梳理,数形结合的不足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1)仅重视“以形助数”.从日常解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应用该方法时仅局限于“以形助数”,其主要原因是解题教学中侧重将“数”用“形”来表达,忽略了“数”对“形”的影响,进而使数形结合的应用过于局限和保守.
(2)仅视为解题工具.根据调研和学生反馈不难发现,数形结合主要应用于解题教学中,而新授课中应用较少,故学生仅将其视为解题工具,限制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忽视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使得教学中习惯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挖掘与渗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应用意识不强.学生了解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作用,然学生因知识掌握不全面、对代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不到位、主观上感觉作图浪费时间……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限制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发展.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笔者以为高中数学教学尤其是解题教学,要发挥好数形结合的优势,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应用的不足之处,进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学力全面提升.
解决一些结构较为复杂、计算较为烦琐,有时还需要分类讨论的代数问题时,可以尝试转换思路,从代数的几何意义出发,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这样往往可以简化解题步骤,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题目解析:显然直接计算难以求解,根据题目中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可以将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转化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由A∩B≠可知,直线与圆必有交点,分析至此,解题思路打开了,问题求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图1
评注:本题为一道综合题,其在形式上考查的是集合问题,然求解过程中却需要应用不等式和圆方程的相关知识.本题求解的关键是根据不等式的表征,运用对圆方程及直线方程的认识,实现代数问题向几何问题的转化,进而达到“以形助数”的目的,使计算更简单,求解更方便.
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的核心考点之一,表面上看是不等式问题,然实则考查的是与直线相关的知识,因此解题时只有将其合理进行转化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例2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且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和n,则m-n=( )
A.8 B.7 C.6 D.5
题目解析:例2若想顺利求解,首先就要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对应的图形,通过观察找到可行域,即图2所示的阴影部分.由图2可知,直线y=-1交直线x+y=1 于点A(2,-1),交直线y=x 于点B(-1,-1).作直线l:z=2x+y,则z为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当直线l经过点A(2,-1)时,截距最大,此时z的最大值m=3;当直线l经过点B(-1,-1)时,截距最小,此时z的最小值n=-3.故m-n=6,因此答案是C.
图2
评注:例2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解题时将条件转化为图形,进而找到可行域,接下来移动目标函数z=2x+y达到题目的要求.此方法也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通用解法,通过转化可使已知更直观,问题更清晰,解题更简便.
利用构造法往往可以解决数学上的一些难题和怪题,其应用及实现方式都较灵活,可以应用于不等式、分式、函数等多个知识体系.虽然构造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然其并非够不到、摸不着,要善于在日常练习中总结归纳,进而使其转化为数学经验.另外,构造法虽然实现方式灵活,然不能随意运用,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知道构造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要理清问题特征,依据题目特征进行构造,而非因构造而构造.构造法在数形结合中应用广泛,笔者列举下面两个实例,以引起学生对构造法的重视.
(1)借助构造法挖掘代数的几何意义.
例3已知x,y,z均为正数,求证:
题目解析:当看到例3时,大多数学生都想利用代数法直接两边平方进行求解,思路简单但计算量大,出错的概率高,因此需要尝试从其他思路求解.
图3
评注:学生解题时要避免就题论题,应仔细审题,认真联想,挖掘题目中隐藏的信息.本题虽是代数问题,却存在着隐藏的几何信息.本题求解时巧妙地应用了隐藏的几何信息,通过构造法挖掘出代数问题更多的几何意义,借助几何图形使问题简单化,通过构造法修建了一条从“数”到“形”的高速路,使问题更加生动直观.
(2)构造函数活用其图像与性质.
例4解关于x的不等式:>x+a.
题目解析:为一个抽象不等式,直接求解难以打开思路,而构造函数往往会收到意外惊喜.
图4
评注:将不等式左右两边构造成学生熟悉的函数模型,构造后原问题转化成了求两函数的交点问题,这是处理不等式数量关系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经验积累,有了解题经验,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通过合理联想进行合理转化,使题目的求解思路更清晰,求解更容易.
本题通过构造法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即利用函数性质和函数图像打开解题的突破口.利用构造法将不等式中的“数”与函数中的“形”结合起来,便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从整体去把握问题,有利于解题效率的提升.直观的图像是解决抽象问题的通用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和渗透,进而让灵活多变的构造法更好地服务于抽象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借助数形结合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发展学生的学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当前的数学教学得以有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