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琴,周 雯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800)
2019年全国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血压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的首要因素[1]。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估计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2]。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及时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每年将会有数十万例心血管疾病避免发生。而几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均经历了正常血压向高血压的演变过程,即高血压前期[3]。作为高血压的过渡阶段,高血压前期成了改变危险因素、防控高血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利用微信平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知识宣教、困惑解答、行为生活习惯的指导和干预已成为一种便捷方式[4]。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高血压患者干预工作中经常忽视了家庭成员参与的重要性问题。因此,开展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到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中,促使高血压前期人群掌握并遵从管理计划,对不良行为习惯改善和良好的行为建立习惯尤为重要。本院自2020年4月起开展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健康管理干预,在控制血压、改善代谢指标和改变行为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8月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结果为正常高值血压者540例,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除失访研究对象外,共收集到有效资料 521份,其中干预组261例,对照组260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1.2纳入标准 (1)自愿参与本研究;(2)能定期到医院参与随访;(3)本地户籍人口且预期未来1年不会离开现居住地;(4)收缩压120~13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家庭成员参与的纳入标准:(1)与研究对象长期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生活习惯的直系亲属或配偶;(2)自愿参与本研究;(3)会使用微信。
1.1.3排除标准 (1)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2)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1.2.1基线调查 在干预方案实施前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血标本采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行为危险因素、家族遗传因素、现病史等。人体测量指标包含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采用 HEM-7071型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颈围、腰围、臀围均采用标准化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2)。
1.2.2生化指标检测 采集2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等。
1.2.3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体检中心常用健康管理方案,包含健康咨询加健康教育干预,其中健康咨询由经培训的医师对研究对象的健康报告进行解释,向其解释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并根据研究对象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及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建议。健康教育干预主要包括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和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每半年随访1次,针对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强干预,并收集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结果,管理时间为1年。干预组在常用健康管理基础上增加微信平台联合家庭成员参与的强化干预方式。健康教育和常规诊疗与对照组干预措施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干预组研究对象要求在其家属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咨询,同时给予研究对象及家属干预建议。在咨询后添加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微信,建立以医师为中心的微信群,开启手机微信运动功能。健康讲座后在公众号上及微信群内为研究对象每周至少推送3次关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及家属在自我健康管理的相关资讯及视频,并组织专业医师团队每月1次在微信群中进行相关咨询、监测、随访、答疑解惑等,组织心得和收获分享活动。具体干预目标:(1)控制体重,目标BMI<24 kg/m2; 腰围:男性少于85 cm;女性少于80 cm;(2)戒烟,不吸烟;(3)限酒,以每天白酒少于50 mL,葡萄酒少于200 mL,啤酒少于500 mL为评价标准。(4)适量运动,每周3~5次,每次大于30 min,运动后即时心率小于170次/分-年龄,同时不出现胸闷、心悸、气急等不适症状。(5)睡眠情况,以匹兹堡睡眠量表为评价依据,总分为0~21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1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基本情况比较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基本情况比较
2.2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活习惯比较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吸烟、饮酒、运动、失眠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饮酒、运动、失眠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活习惯比较
2.3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比较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BMI、颈围、腰围、臀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研究对象臀围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2组研究对象干预后其余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BMI、颈围、腰围、臀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比较
续表3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比较
2.4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化检查指标比较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空腹血糖、TC、TG、LDL-C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HDL-C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T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空腹血糖,TG、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化检查指标比较
续表4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化检查指标比较
2.52组研究对象干预过程中体格检查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组研究对象干预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均呈下降趋势,且干预组研究对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干预过程中颈围、臀围呈下降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研究对象干预过程中体格检查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相对于正常血压水平者而言,高血压前期人群具有较高的高血压发病风险。一项来自日本的队列研究发现,在对70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随访5年后发现,183例(26.1%)研究对象转化成高血压[5]。而另一篇以社区为基础的西亚人口队列研究发现,对1 41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平均随访7年后发现,其高血压的年进展率在男、女性中分别为55.7%和56.9%[6]。 表明如不加以干预,高血压前期人群有很大的可能今后会进一步发展为高血压。此外,高血压前期患者还被发现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风险。一篇纳入27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分别较正常血压者增加了40%、86%和66%[7];二者合并人群较正常血压者均增加了21%的风险[8]。由此可见,高血压前期虽作为疾病的临界状态,但对人们今后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影响显著。
虽然目前的社区医院已有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规范,但也呈现出许多弊端,如社区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患者依从性不高、健康教育层面仅以普及相关知识为主等问题[9-11]。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慢性病患者干预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慢性病的发生往往除需要纠正个体的健康相关的行为问题外,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改变才能维持得更加长久[12]。基于以上问题,促使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基于微信平台联合家庭成员参与的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饮酒、运动、失眠改善情况,以及收缩压、舒张压、BMI、颈围、腰围、臀围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虽然传统的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方法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基于微信平台联合家庭成员参与的干预策略能通过网络为平台,联合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改变生活行为习惯的方式明显取得更好的成效。在生化指标的变化方面,干预组研究对象改善情况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微信平台联合家庭成员参与的干预模式对改善高血压前期者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具有良好的作用,与采用类似干预方法用于血脂异常者健康管理中的结果相似[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传统干预方式比较,干预组之所以能更加明显地改善高血压前期者的危险行为习惯和生化指标的主要原因:(1)通过微信平台的直观指导、提醒和监督,可使患者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及与医护人员的“面对面沟通”,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给予患者信息反馈。(2)有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可通过促进家庭健康提示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14-15]。干预组选用联合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干预方式,更大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调动患者共同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联合家庭成员参与的方式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被动干预方式,对于今后适应健康服务发展的新需求、改进常规慢性病管理方法、引入更加长期有效的干预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