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述评

2022-10-15 01:37万么项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旅游者目的地维度

杜 雨 万么项杰

(青海民族大学 旅游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TuanY.F.首先发现人与地方之间的特殊依恋关系,并提出“恋地情结”的概念[1],后又相继出现众多学者对游憩活动的地方依恋框架进行建构,进而步入学界研究的热潮,国内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才有所增长,对旅游者、地方居民为对象的研究也逐渐涌现,并且地方依恋被较多运用于自然资源地管理方面,对旅游者自然资源地的地方依恋与其环保行为意愿的关系研究成为较为重视的领域.本文从旅游者的角度,在阅读国内外近15年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研究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1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研究历程

有关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20世纪70年代,人文主义地理学者Tuan Y.F.和Relph将“地方”这一概念引入地理学研究中,实现了人文地理学向“心理”方向的转变,并且Tuan Y.F.撰写的经典之作《恋地情结》及Relph在博士论文《地方与无地方》中提出的地方及地方感等概念在当时引起了人文地理学界各位学者的高度关注[1-3],随后,Shumaker等明确定义了地方依恋概念[4],Williams等也相继划出地方依恋的确切概念[5],地方依恋持续成为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

起步阶段.该阶段主要以探索性为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维度进行架构,主要有20世纪80年代Williams提出的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二维度理论以及Scannell 等人提出的地方依恋三维框架理论[5].而国内于21世纪初,黄向等在国外地方依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游憩角度首次将地方依恋理论引入国内[2],并构建了“场所依恋”的CDEEM 研究构架,此后,又有学者陆续提出了ODTG 和PPCMA 研究框架,掀起了国内研究的热潮.

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休闲活动愈加普及,地方依恋理论又开始被广泛用于旅游、休闲等领域,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研究.

2 国内外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相关研究

2.1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概念界定

人文地理学家Tuan Y .F.早在1967年提出“地方”概念,并将之运用于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他认为地方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对世界上人们活动的反映,空间通过人的活动被赋予含义[1].文献[3]认为地方依恋是与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环境的真实和情感纽带.1983年,文献[4]明确将地方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积极有效的联系.文献[5]在地方感的基础上提出地方依恋的概念,即个体对特殊地方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文献[6]提出地方依恋是对某个地方的情感投资或自豪感与幸福感.虽然各学者的学科背景不同,对地方依恋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差异,但目前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是文献[7]对于它的概念,即人与特定地方基于情感、认知和实践的一种联系,且情感因素位于首位.

2.2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

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的重点之一,较多成果为定量研究,且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受主体和客体因素的影响,如感知价值是重要的主体因素,对地方依恋产生直接推力[8].旅游涉入、对目的地的敬畏情绪也是地方依恋的前因,同样会驱动地方依恋的发生,且游客涉入程度越高,越容易对目的地产生依赖感[9-10],另外,本真性既作为初次评价直接影响地方依恋,又经由目的地形象的二次评价间接影响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的形成也受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其中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意向、服务意向和景观意象显著地直接影响地方依恋[11].且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重要的前因影响,其他如旅游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变量与到访目的地的次数、在景区逗留时间等旅行方式因素也属地方依恋的影响指标[12].由此可见,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感并非由单纯的感受产生,而是受主观意识、客观环境及与地方互动参与的影响.

2.3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效应

有关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效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其对主体行为意愿的影响.

2.3.1 对主体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影响

地方依恋理论建立后,对主体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主题,并且伴随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提升也有益于旅游业发展.研究成果显示,可以通过对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来进一步测量地方依恋,如文献[13]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关关系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且会对旅游者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献[14]在威海进行问卷调查,引入学界已有的地方依恋相关关系模型,也证实了三者之间正向影响的关系.也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地方依恋的细分维度不是全部都影响游客的忠诚度[15],如文献[16]、文献[17]在研究游客时,发现地方认同对忠诚度并无显著影响,而地方依赖便会.古镇情境下游客的地方依恋也显著的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及忠诚度,其作用比体验品质还大[18],地方依恋是驱动提升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依恋感与其体验质量、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2.3.2 对旅游者支付行为的影响

地方依恋具体的细分维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顾客的购物动机、购物偏好、购物满意度等,而游客的地方依赖感对购物偏好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且有关旅游者购物动机的刺激因素,旅游者对含有地方象征性意义、本土化特色的旅游地情感性依恋大于对旅游地购物场所的功能性依赖[19].文献[20]取九寨沟风景区为对象,在TCM 与地方依恋态度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表明地方依恋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九寨沟游客旅游需求的增长,且影响其消费行为.要进一步完好地保存目的地旅游商品的地方性与特色性,更好地对商业实施保护,改善人地情感的关系联结至关重要.

2.3.3 对主体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游客与目的地之间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其日常行为.较多学者认为,与其他因素相比,地方依恋是驱动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更重要的因素,且游客对旅游地产生的依恋感越强烈,也会做出对环境更有利的行为,即亲环境行为[8-11].即使旅游资源强大的吸引力是推动游客前来旅游的主要动机,但人地关系会超越资源的功能属性,游客对景观产生的依恋感会很大程度上推动土地的保护利用.另外,地方依恋细分下的维度均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2],且维度不同,对不同类型的环保行为倾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12].城市公园管理中,游憩者的地方依赖、社会联系与其表现出的环境友好行为之间成正向关系[21].有部分学者反对上述结果,认为地方依恋与游客的环境行为之间并无关联,如文献[22]在探讨亲环境行为与两种情感联系之间的关系时,进行了一次邮政调查,以衡量农民感受到与自然和财产联系的程度,结果显示:尽管自然联结只占行为变化的中等数量,但植被保护行为随着与自然的联系而增加,与管理行为无关,且自然联结与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由于重视植被管理的环境效益而引起的.文献[22]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2.3.4 对主体重游意愿的影响

游客与旅游地之间的情感会影响其行为倾向,一定程度会对旅游地的客流量造成影响.早期学者们普遍认为游客满意是影响游客重游意愿最为重要的变量,后来有学者尝试新的研究视角,结合“感性”的地方依恋和“理性”的感知价值理论,构建研究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模型,得出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呈正相关的结论[23].地方依恋下的二分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及推荐意愿,且功能性依赖对重游意愿的解释力度最大,影响最强,而情感性依赖对推荐意愿的解释力最大,影响最强[9].这一点与以往学者对传统古村镇研究的结论存在差异,地方认同会显著正向影响重游意愿,但地方依赖不会[24].因此为增加游客的重游意愿,除关注游客的感知价值外,还应充分考虑地方依恋的重要性.

2.4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作用

学界比较认同地方依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即中介与调节作用,国内外学者也根据各自的研究内容给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Chen-Tsang(Simon)Tsai建立了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和消费当地食物的行为意向模型,结果显示,难忘的旅游体验通过地方依赖影响地方认同,并最终影响行为意向,体现了远端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效应[25].另外,目的地吸引力也会影响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但这种效应只是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的结果[26].游客对目的地的地方依恋的确会对目的地形象的组成部分与再次访问该目的地意图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27].

文献[12]认为,地方依恋在地方特质与旅游者环保行为倾向之间会产生中介作用,并且其在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和忠诚度之间具有链式双重中介作用[28-29],总体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忠诚度,也通过地方依恋的中介来实现.但地方依恋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中介的力度也可能不均衡,其中地方依恋在旅游花费及旅游需求之间便会产生负面影响[30],地方依恋在旅游资源与社会、服务及成本价值和重游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文化价值和重游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16].另外,随着近两年疫情的爆发,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抗疫视频中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者地方依靠与地方认同在地方意向的不同维度之间依旧起部分中介作用[31].

3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研究方法

3.1 定量研究法

以“地方依恋”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较多研究成果是先根据研究目的划分地方依恋维度,再编制不同维度的量表来直接测量地方依恋.目前学界对地方依恋多维度的概念较为认同,但有关地方依恋具体的划分维度,学界也持有不同态度.如表1所示,“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是由Williams首次指出地方依恋的二维度概念,即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5],其中地方依赖是一种功能性依赖,在许多研究中常用于表达地方的不可替代性,而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指个人或群体与地方发生互动并实现社会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与群体将自身定义为某个特定地方的一份子.文献[32]在二维度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交联结,指出地方依恋的构成中存在一种生活的社交关系,将其细分为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及社交联结3种.文献[33]将地方依恋维度划分为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情感因子、功能因子4个.随后,文献[34]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地方依恋的4个维度,地方认同、地方依赖、情感依恋、社会联系.文献[35]确定地方依恋有5个维度:环境景观、游憩、社交、历史遗产、商业服务.文献[36]在Williams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依恋”可分为熟悉感、归属感、认同感、依赖感和根深蒂固感.

国内研究中对地方依恋维度的划分层次比较单一,较多学者采用二维度构成法探讨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2].文献[21]对游憩者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实证研究法把地方依恋划分成三个维度,即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社会联系.文献[37]借助定量分析方法,确立了四维度的文化景观遗产地旅游者地方依恋构成模型,即地方认同、地方依赖、情感依恋和社会连结.

通过分析表1的维度发现,较难对这些维度进行总结,并且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之间若想找到一个普遍关系存在困难.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地方依恋是地方认同的一个维度[38],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也有学者将二者视为地方感下面的维度[39],还有学者声称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就是一个概念[40].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厘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表1 地方依恋研究的代表性维度划分

3.2 定性研究法

定性研究是分析地方意义较好的方法,当前学术界较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电话访谈、参与体验、摄影与录像等,研究手段更为丰富.文献[40]通过实地访谈研究熟悉的游客的行为与游客熟悉的地方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通过图片分析等探讨了地方依恋强度的递进演变及特征,图片上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含义,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片上圈出与心理意义一致的地方,如喜欢—厌恶、枯燥—有趣、失望—惊喜等,通过颜色与数字的对应,把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数字,这种研究方法将图片与访谈相结合去使用.

3.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符合当前研究的新趋势,定量研究法先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定性研究再针对性的去执行,起到深入挖掘的作用,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从不同角度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料,使得研究人员更全面地分析人与地方间的联系,以及分析人们自我建构的地方意义.如文献[41]在测评南京夫子庙景区文化对地方依恋的影响过程中,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采用量表测量了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也运用实地访谈法了解到旅游者对于地方的意义,并且不同研究方法所获取的结果一致,这也表明两种研究方法均有效.

4 结论与启示

依恋感会影响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重游意愿、支付行为、目的地忠诚度等,对目的地收入、口碑宣传产生重大影响.为使旅游地获取长久吸引力,发展“依恋”成为当前及未来阶段所需遵循的战略目标.从旅游者视角研究地方依恋,可为目的地吸引潜在游客提供新途径.通过梳理国内外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成果发现,国外重点关注目的地形象感知、目的地声誉、游客体验对地方依恋的影响及游客体验、感知价值、依恋和满意度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内容在地方依恋概念、维度、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几方面较为突出.

国内地方依恋研究起步较晚.近10年来,学界逐步对旅游者地方依恋较为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关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旅游者地方依恋对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重游意愿、支付行为、目的地忠诚度等方面为研究重点,主要作为中介与调节变量.

虽然地方依恋的二维度划分已被较多学者采纳,但该维度的具体运用未形成一定的范式.而旅游者地方依恋的概念,虽然学术界也普遍认同Gieryn的观点,即人与特定的地方之间基于情感、认知和实践的一种联系,但目前尚存在异议.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为主,纯定量研究占相当大的比例,理论性研究、定性与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需深入探究.目前,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面临着研究方法多元化、多维度充分利用、研究内容多样化等挑战,可从4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与扩展.

(1)充分应用地方依恋的其他维度.游客的社会联结、情感依恋、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维度会对游客的行为及对目的地意向感知产生重要影响.但当前对地方依恋的构成维度多以Williams的情感维度和功能维度研究为主,对于地方依恋其他维度未能充分利用.有关该内容的研究多借鉴国外已有的概念维度和测量量表,未来的研究应深度挖掘适用于国内旅游者地方依恋的感知维度,构建本土化的旅游者地方依恋量表.

(2)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我国对地方依恋的研究除个别质性研究外,实证研究占比较大,且以定量为主,理论研究、质性研究与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较少.研究方法多元化应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倾向,研究数据实现纵横结合,旅游者心理感知数据和行为数据相互佐证.

(3)实现研究视角多样化.虽然近些年国内对于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成果显著,但研究内容和方法大体与国外类似,缺少创新视角.未来可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探寻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以此将相关研究进一步延伸.

(4)丰富旅游者地方依恋影响机制研究.目前,该领域有关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多,在后续研究中,可从不同的旅游情景出发,建立综合影响机制模型,深入分析和探讨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

猜你喜欢
旅游者目的地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动物可笑堂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