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涿州 072750)
爆破施工即利用爆破炸药炸开质地坚硬的岩石区,是隧道工程的常用施工技术。普通的爆破难以保证爆破面的平整,容易造成超欠挖问题。对此,可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技术,这种钻爆技术虽然可科学设置爆破周边眼、爆破量等相关参数,先使爆破沿着周边眼形成一个规则的裂缝,从而使爆破后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平顺轮廓面,减少超欠挖的问题[1],但是这种爆破技术对钻眼的要求非常高。基于此,本工程充分考虑工程场地不同级别围岩的实际特征,设计不同的炮眼设置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光面爆破的整体施工效果。
仙峰村隧道位于新建的兴国到泉州铁路的宁化—泉州段,属于闽西南地区,总线路长度为298.87 km,在线路XQNQ-6标段里遍布较多的隧道工程,共计9条隧道,均为单线隧道。仙峰村隧道也在其中,隧道为单车道,隧道断面5 m×6 m,隧道围岩包括Ⅱ级、Ⅲ级、Ⅳ级以及Ⅴ级围岩。
从工程地质情况来看,隧址区上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e+el)粉质黏土,本工程主要为地质坚硬的侏罗系上统下统南园群鹅宅组(Je2)凝灰熔岩,侏罗系上级围岩地区则是非爆破开挖施工。
上统下统南园群长林组(Jc)砂岩,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x)砂灰岩、局部夹灰岩,晚侏罗世(J3N)花岗岩,其中地层多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个别地区岩体破碎(图1)。结合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围岩的特征,本工程的Ⅱ级、Ⅲ级、Ⅳ级围岩的钻爆施工均采用光面爆破,其中Ⅲ级、Ⅳ级围岩均采用台阶法开挖,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Ⅴ级围岩地区则是非爆破开挖施工。
图1 仙峰村地质剖面图
Ⅳ级围岩的钻爆施工采用的是光面爆破施工。根据设计的相关参数放样布眼,通过红油漆标出开挖面的轮廓以及中线位置和各炮眼位置,再钻孔施工,按照设计的各炮眼位置及尺寸进行钻孔,误差在3~5 cm以内。钻孔结束后需要将设计好的药量装入到炮孔之中,装药前先通过高压风管将炮眼清理吹干净,之后从上到下装药,并以至少30 cm的炮泥封堵炮眼[2]。检验各炮眼都装好药之后,将起爆网络连接,确保每个炮眼中雷管连接的次数均为相同的,引爆雷管用黑胶布包裹好,检查网络连接没有问题后,进行引爆,完成光面爆破施工,具体施工流程见图2。钻爆施工的关键在于炮眼位置、尺寸、药量等爆破参数的确定,光面爆破施工前采用理论计算、现场试爆及工程类比三者结合确定爆破参数,以下就针对不同围岩作重点探讨。
图2 光面爆破施工流程
2.2.1 炮眼直径及深度
2.2.2 炮眼布置
1) 掏 槽 眼
掏槽眼在光面爆破中的作用是使围岩形成一个空腔,为后续的爆破提供一个平顺的临空面。掏槽眼宽为4 m,排距在0.6 m。掏槽眼采用斜眼掏槽的形式,此种方式钻孔容易掌握,易于扩孔(图3)。
图3 复式斜眼掏槽眼布置(单位:cm)
2) 周 边 眼
周边眼的布置需要沿着开挖轮廓,炮孔间距E按照公式计算如下:E=(10~18)d,d取42 m,所以取值范围在420~756 mm,因Ⅳ级围岩较软弱,可取适中的E为500 mm。
周边炮眼密集系数m和最小抵抗线W的理论算式:m=E/W,通常情况下E 3) 内 圈 眼 对于内圈眼间距和排距不能小于周边眼最小抵抗线,工程周边眼最小抵抗线为80 cm,内圈眼间距设置为100 cm,排距设置为80 cm。 4) 崩 落 眼 Ⅳ级围岩工程崩落眼的间距设置为120 cm,排距设置为100 cm,炮眼布置如图4所示。图中炮眼旁的数字为雷管段数,同一连接线上的雷管段数相同,周边眼采用传爆线传爆,为间隔装药,其余炮眼为连续装药,各炮眼装药完成后应堵塞炮泥,各炮眼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并联方式连接,起爆采用电雷管。图4中序号1~6为起爆顺序。 图4 Ⅳ级围岩炮眼布置图(单位:cm) 2.2.3 装 药 量 掏槽眼的装药量在满足装药长度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放药,从而达到理想的掏槽效果,工程Ⅰ级、Ⅱ级掏槽眼的单孔装药量分别为1.53,1.2 kg。周边眼装药量是结合炮眼的间距、装药集中度、最小抵抗线来考虑[4],本工程Ⅳ级围岩的光面爆破集中度为0.15 kg/m,即每1 m长的周边眼爆破孔单眼装入0.15 kg的药量,2.5 m深的周边眼,装药为0.375 kg。内圈眼采用的是弱松动爆破控制,对于内圈眼部分的装药量要考虑围岩坚硬情况、炸药的单耗量、炮眼的长度[5],以及内圈眼所布置的炮眼数、排距等,计算公式为 q=τ·γ·L (1) 式(1)中:q为内圈眼单孔装药量,kg;τ为装药系数,Ⅳ级围岩的τ取值为0.5;γ为每1 m药卷所含的炸药质量,kg/m,L为炮孔的深度,m。 2.2.4 装 药 除了周边眼采用的是空气柱间隔装药[6],其他均为常规的连续装药结构,周边眼的装药结构如图5所示。装药完成后,通过炮泥将爆炸孔封堵,对于周边眼的封堵深度要在30 cm以上。 图5 周边眼装药结构示意图(单位:cm) 2.3.1 炮眼布置 掏槽眼开口为4 m,排距为0.6 m,最小抵抗线为70 cm。周边眼的炮孔间距为60 cm,采用导爆索串联药卷,并间隔装药[7]。内圈眼的间距设置为80 cm、排距设计为80 cm。崩落眼布置和内圈眼基本相同,采用环向布置,间距为100 cm,排距为100 cm,炮孔布置如图6所示。图6中序号1~6为起爆顺序。 图6 Ⅲ级围岩炮眼布置(单位:cm) 2.3.2 装 药 量 Ⅲ级围岩钻爆的装药量计算方法与Ⅳ级围岩相同,但是一些涉及围岩硬度情况的系数会有差异,Ⅲ级围岩受岩层情况影响的系数会略大于Ⅳ级围岩[8]。工程Ⅲ级围岩的爆破装药集中度取0.15 kg/m,3 m深的Ⅲ级围岩爆破周边眼的装药量即为0.45 kg。内圈眼的装药量为1.32 kg,崩落眼的装药量为2.16 kg。除了周边眼采用的是空气柱间隔装药之外,其他均为常规的连续装药结构,装药完成后,全部通过炮泥将爆炸孔封堵,周边眼的封堵深度要在30 cm以上。 Ⅱ级围岩的质地坚硬,采用全断面法。炮眼的深度要比前两个围岩爆破更深,选择3.5 m,炮眼的直径也是42 mm。因为Ⅱ级围岩采用的是全断面法,断面比较大,所以起爆的孔数会比较多,起爆网络的连接也更加繁琐。采用的是上下掏槽,掏槽眼的开口均宽约3 m,排距为0.6 m。周边眼布置沿着隧道的轮廓,间距为55 cm,最小抵抗线为60 cm。内圈眼的间距为80 cm,排距为80 cm,崩落眼环向布置,间距为100 cm,排距为80 cm。装药量计算方法和上述方法相同,炮眼布置见图7。图7中序号1~6为起爆顺序。 图7 Ⅱ级围岩炮眼布置(全断面法)(单位:cm) 采用人工木制炮棍装药,正向和连续装药结构,炮眼剩余部分用炮泥堵塞。当炮眼深度小于0.6 m时,禁止装药爆破。若遇特殊情况,确需浅眼爆破,需安全总监批准。当炮眼深度为0.6~1 m时,封泥长度至少为1/2炮眼深度,炮泥用量至少1个;当炮眼深度为1~2.5 m时,封泥长度至少为0.5 m,炮泥用量至少为2个;当炮眼深度大于2.5 m时,封泥长度至少为1 m,炮泥用量至少为3个。 为确保隧道围岩爆破质量安全,控制超欠挖及确保围岩稳定,需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对周边眼的装药结构进行调整,尽量采取分段间隔装药;将周边眼炮孔齐爆个数控制在8~10个;利用孔内外微差对其余炮孔的齐爆药量进行控制;因光面爆破对炮眼要求高,难度大,需严格把关布眼,钻孔,装药到爆破网络连接等工序,专人负责;需根据周边眼分布配置拆卸方便的简易拼装钻孔台架;炮眼深度严格按设计进行施钻,装药前将孔内杂物用水冲净,光面孔按要求铺设在同一布孔面上,钻孔误差不大于1°;起爆网络连接需由专人负责,需特别做好对孔外雷管及滞后起爆网络的保护,避免先爆的飞片对后面网络造成损坏;装药、连线完成并检验合格,人机撤离后,最后引爆。 仙峰村隧道工程通过采用以上钻爆施工技术,超欠挖经利用洞室断面测量仪进行检测,得出爆破后的围岩面平整圆顺且无欠挖,整体性好的坚硬岩石大于80%,中硬岩石大于70%,软岩大于50%,满足炮孔痕迹保留率要求,爆破后围岩面无明显的裂缝和无粉碎岩石及浮石,炮眼利用率达到92%。各项子工序以及整项爆破指标均检查合格,在工期内完成了施工,在超欠挖方面均得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其间未出现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有效完成了爆破施工任务。 综上,隧道工程为避免超欠挖问题,可采用光面爆破施工,能够得到较为平顺的临空面。工程案例以光面爆破为核心,针对台阶法、全断面法,以及不同围岩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围岩爆破施工方法,对于Ⅳ级围岩,考虑到此类围岩比较软弱,周边眼按照10~18 d的取值范围,选择适中的50 cm周边孔间距,内圈眼间距为100 cm,崩落眼间距120 cm。装药量方面,崩落眼的装药量要略大于内圈眼和周边眼。对于Ⅲ级围岩要比Ⅳ级围岩适当拉近炮眼间距,如内圈眼间距为80 cm,崩落眼间距为100 cm,即针对不同类型围岩设计炮眼进行爆破施工。施工结果显示,本工程满足炮孔痕迹保留率要求,爆破后围岩面无明显的裂缝和无粉碎岩石及浮石,验收质量合格,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2.3 Ⅲ级围岩钻爆
2.4 Ⅱ级围岩钻爆施工
2.5 装药结构与堵塞
3 质量控制措施和施工效果
3.1 质量控制措施
3.2 施工效果
4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