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步法专项训练对水平二学生正反手攻球连续性的影响研究

2022-10-14 13:40朱金铭兰成黔渝王一安
体育师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落点步法连续性

朱金铭, 胡 璨, 兰成黔渝, 王一安

(1.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 四川 眉山, 620010; 2.富顺县安和实验学校, 四川 自贡, 643000; 3.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2; 4.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41)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优势项目, 影响深远, 随着目前“双减” 政策的实施, 极大推动了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 乒乓球项目也迎来了校园发展的绝佳时期。 但是相较于俱乐部与体校, 乒乓球校园训练无论是师资还是场地配备上都还不完善, 没有培养到学生基本的正、 反手连续性技能。通过对南充、 成都、 自贡、 眉山等市部分业余体校、 乒乓球俱乐部等乒乓球培训点以及部分开展了乒乓球课后服务(社团) 的小学进行实地调查和亲身参与教学, 发现在乒乓球步法训练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既来自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缺失也来自于教练员的不够重视。 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基础训练的缺失: 在刚开始训练时, 教练选择让学生直接上台进行试打并调整动作。②移动击球能力的缺失: 基本手法掌握后, 基本单球训练、实战训练中失误过多、 连续性差、 稳定性偏低。 ③体能训练专项化缺失: 在专项技术训练结束后的十五分钟左右的体能训练中仅采用慢跑、 仰卧起坐、 鸭子步等训练方法。

关于乒乓球的相关文献众多, 多数集中于如何探究高水平运动员如马龙、 樊振东的技战术使用与数据统计方面, 对于低段少儿以及业余训练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已有研究包括对水平二、 三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进行了相关技术训练并探讨基础训练的影响。 但是如何将步法训练用于提高乒乓球连续对战的稳定性则相对缺失, 乒乓球运动在校园训练中的发展如何更加完善亟待解决。 笔者采用实地访谈方式对自贡、 成都、 南充、 眉山等地部分小学乒乓球社团、 业余体校、 乒乓球俱乐部共计32 名教练员、 100名学员进行调查。 整体来讲, 目前校园内乒乓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缺失严重, 进而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每一项运动都离不开专项技能演练, 而乒乓球每项技术的训练和使用都离不开运动员自身的协调性和稳定的步法支撑, 步法贯穿整个乒乓球的技战术使用过程, 可以说步法是乒乓球技术的灵魂, 没有合理和快速的步法, 运动员的各项技术发挥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维普、 万方、 中国知网查阅相关信息, 以 “乒乓球步法” 和 “攻球” 为关键词共找到2015 年1 月至2020年1 月共计22 篇期刊文献。 选取其中与本文高度相关的10篇文献进行精细研读。

1.2 实地调查法

对南充市顺庆区、 自贡市富顺县、 成都武侯区、 眉山东坡区等参与乒乓球训练的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参与步法训练的信息以及训练效果。

访谈对象选取眉山、 自贡、 成都乒乓球俱乐部、 社团、业余体校主教练共计25 名, 其中眉山 (9 人)、 自贡 (11人)、 南充 (12 人), 具体信息见表1。 访谈内容设计上主要有四个指标: ①步法训练的重要程度; ②训练中使用步法专项训练的次数; ③乒乓球训练的时间; ④体能训练与步法训练的时间, 并以此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表1 教练员基本信息

1.3 教学实验法

实验共选取30 名学员,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步法专项训练方式和普通训练方式进行分组训练。 实验时间: 2019 年11 月—2020 年1 月, 为期两个月, 每周三次课。

1.3.1 实验对象

自贡某小学30 名水平二 (3~4 年级) 乒乓球社团学生,男生16 人、 女生14 人, 其运动年限相当, 技术水平相当(初始测试成绩P>0.05), 按每组男生8 人、 女生7 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1.3.2 实验设计思路

1.3.2.1 研究缘起

乒乓球步法训练和技术训练作为乒乓球运动的双核心系统支撑着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目前已知的乒乓球专项步法主要有: 单步、 跨步、 并步、 跳步、交叉步、 小碎步, 训练方式主要有单一步法训练和复式训练两种, 两种训练方式都分无球的徒手练习和有球的多球练习。 其中单一步法训练主要是针对单个步法的重复练习, 而复式练习则更加复杂, 将多种步法结合在一起做死球活练、 无规律步法练习以及应急步法练习。 实验考虑到水平二学生运动年限约半年左右, 水平段处于基本的正反手攻球阶段, 此阶段的突出特点在于动作固定性较差、 脚下移动慢、 步伐移动范围较小, 因此选择正反手攻球连续性技术中主要需要的单步、 并步、 小碎步三种步法设计专项训练。

1.3.2.2 研究假设

针对研究主题, 作出以下假设:

H0: 实验后, 在各项指标上, 各组变化均不显著。

H1: 实验后,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正、 反手落点稳定性指标上存在显著变化, 但连续性测试指标上无变化。

H2: 实验后,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部分指标上存在显著变化。

H3: 实验后,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变化。

1.3.2.3 实验方案

对实验选取的同等水平段30 名学员, 使用Excel 随机分为实验组15 人和对照组15 人并对其进行编号。 对照组按照以往普通训练方式, 不进行额外的训练干预, 实验组则在普通训练方式的体能练习中加入步法专项训练(20min)。 本实验采用单盲实验法以避免实验者效应, 提高实验外部效应。 实验时间为2019 年11 月14 日至2020年1 月14 日, 训练场地相同 (某小学室内乒乓球训练馆),训练时长为1.5h, 除去节假日和期末考试影响, 总训练次数为24 次。 为保证实验前两组学员的水平不存在系统性差异, 对其进行技术水平测试, 结果显示: 并无差异 (正手连续性: P=0.168>0.05, 反手连续性: P=0.499>0.05)。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技术训练,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在正、反手连续性技术和落点稳定性两个测试指标打分。 测试连续性打分方式为教练员为测试员, 与学生单球互攻连续个数即为测试得分。 测试落点稳定性打分方式为教练员发上旋多球的方式, 指定正、 反手位两个半径为15cm 的圆范围, 测试数为30, 如图1 所示。 为更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采用间隔重复测试的方法, 间隔时间为测试一轮的时间,取三次均值成绩 (小数四舍五入取整), 使数据更好地体现学生自身水平。

图1 测试落点示意图

1.3.2.4 训练方案

实验组步法专项训练方案: 针对乒乓球正反手攻球连续技术所需要的主要三种步法分别进行专项和结合训练,此训练添加在与对照组同样的普通体能训练中, 完成时长为20min。 制定的训练计划: 周二进行单一步法训练: 以单步、 并步、 小碎步为主, 徒手不持拍, 每种步伐重复练习5min, 速度由慢到快, 间隔休息1min。 周四进行多球的方式正、 反手各自的不定点步法专项训练, 正、 反手各10min, 目的是通过有球训练提高学生的步法应变速度。 周六采用复式步法训练方式, 将三种步法结合训练, 并采用无球挥拍的方式。

对照组普通训练方案: 对照组除不参与步法专项结合训练, 其余训练模式不进行干预和实验组训练方式相同,训练方式顺序为: 热身 (10min)、 多球正手攻球练习(20min)、 多球反手攻球练习(20min)、 单球互攻练习10 (min)、体能练习 (20min)。

1.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和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运用T 检验等方法, 分析在不同训练方式下落点稳定性、连续性测试指标两者数据之间的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收集与检验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测试时, 采用重复测试的方法, 并测试前后数据差异性, 使数据更能体现学员的真实水平。 通过SPSS 22.0 对两组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采用单样本K-S 检验, P 值均大于0.05, 数据成正态分布, 可进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 检验。 且训练前测两组成绩在正、 反手落点稳定性得分以及正、 反手连续性得分差异上表现出不显著性 (P>0.05), 如表2 所示。

表2 K-S 数据检验

2.2 两组学生在训练前后正、反手连续性上的比较分析

首先运用配对t 检验研究两组数据前后的差异性, 可以看出: 总共4 组配对数据, 其中有2 组配对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3。 从正手连续性得分数据上看,实验组前测正手连续性得分的平均值 (8.67) 低于实验组后测正手连续性得分的平均值 (10.47), 实验组前测正手连续性得分与后测得分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1)。 从反手连续性得分上看, 实验组后测得分的平均值 (11.53) 高于前测得分的平均值 (9.60), 前测反手连续性得分和后测得分之间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1)。 对照组则在正、反手连续性上虽然有着一定的提升, 但是差异性并不显著。

表3 两组前后连续性指标测试数据对比

综合看来, 正、 反手攻球连续性测试指标数据对比显示出步法训练对实验组正、 反手攻球连续性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 而对照组虽然在后测数据上有一定的提升, 但并未出现统计学差异。

2.3 两组学生在训练前后正、反手落点稳定性上的比较分析

从两组训练前后正、 反手落点稳定性的比较分析上看,共有3 组配对数据呈现出差异性 (p<0.05), 包括实验组正、反手落点得分以及对照组反手落点得分, 见表4。 其中实验组前测正手落点得分与后测落点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实验组前测得分的平均值 (5.27) 低于后测的平均值 (7.27), 而实验组前测反手落点得分和后测反手落点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实验组前测平均值(7.20) 明显低于后测的平均值 (9.60)。 实验数据表明在实验前后对比中, 实验组正、 反手落点稳定性有着显著的提高, 步法专项训练对于水平二阶段学生击球稳定性有着一定的提升效果。 从对照组前后测对比来看, 对照组在正手落点稳定性指标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在反手落点稳定性指标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1), 对照组前测反手落点得分的平均值 (7.53) 低于对照组后测反手落点得分的平均值 (8.20)。

表4 两组前后落点稳定性数据对比

整体上看, 基于落点稳定性指标的前后数据对比显示出实验组在正、 反手的落点稳定性上均有着显著的提升,而对照组仅在反手落点稳定性上出现显著性提升。

2.4 两组不同性别学生在训练后的得分情况分析

研究不同性别学生后测正手连续性得分、 后测反手连续性得分, 后测正手落点稳定性得分、 后测反手落点稳定性得分共四项测试指标的差异性。 从表5 可以看出: 不同性别学生样本对于后测正手连续性得分、 正手落点稳定性得分、 反手落点稳定性得分共三项指标上无显著性 (p>0.05), 意味着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这三项技术能力上的提升均表现出一致性, 无显著性差异。 而学生性别样本对于后测反手连续性得分呈现出显著性 (p<0.05), 因此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后测反手连续性得分指标上有着显著性差异, 学生性别对于后测反手连续性得分呈现出显著性 (P=0.045<0.05), 数据显示男生平均值 (9.81) 明显低于女生的平均值 (11.43)。

表5 不同性别学生在连续性与落点稳定性上的差异对比

不同学生性别样本对于后测正手连续性和正手落点稳定性得分、 后测反手落点稳定性得分共三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性别变量对于后测反手连续性得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女生在训练后反手连续性提升程度更为显著, 通过与教练员的沟通后, 得出解释为可能是由于女生在训练反手时普遍动作相较男生更小, 因此击球框架更为稳定。

2.5 实地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实地访谈方式对南充、 成都等市小学乒乓球社团、业余体校、 俱乐部共计32 名教练员、 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从步法重要性程度调查来看, 虽然步法训练重要性得到全体教练员的同意, 但是在乒乓球训练中使用步法训练的教练只有25%, 并且主要是体校教练员 (占75%)。 从乒乓球训练时间上看, 所调查地区乒乓球训练时间均为1.5h, 学生进行乒乓球训练的时长达到50min 以上的达到80%, 体能训练和步法训练时间一般为15min 左右, 约占17%, 然而除去训练前挥拍和热身所用的时间, 实际用于体能训练中的步法训练只占20%。 从训练中使用步法专项训练的次数来看, 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校园社团乒乓球课一周为两节、俱乐部训练为一周三节、 体校为一周四节, 而低段水平(小学阶段) 学生专项步法训练是穿插在训练之间, 频率为两周一次, 高段水平为一周一次, 其余时间均为体能训练(跳绳、 长跑、 仰卧起坐、 俯卧撑等)。 同时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得知, 参与过步法专项训练的学生只占访谈总人数的48%, 且其中28%的学生处于乒乓球较高水平阶段, 初级阶段则为20%。

总体来看, 步法训练依旧是乒乓球训练中的重点, 只是步法专项练习相对较少, 在校园社团、 训练队中步法专项训练缺失的情况更为常见。 经过与校园乒乓球教师的深入交流后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校园社团人数较多 (一般45 人左右, 有些甚至超过60 人), 教师的教学组织压力较大,因此往往会选择更为集体化的体能练习项目。 虽然有俱乐部和体校在训练中含有步法训练, 但学生的落点稳定性和连续性技术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步法训练与技术阶段之间的相关关系, 比如在正手攻球连续时, 通常采用单步和小碎步 (垫步) 来处理来球, 而如果用跳步处理来球则会导致重心起伏大、 击球稳定性差, 进而影响击球动作的固定。 目前体教融合的要求以及 “双减” 政策给予了乒乓球社团、 训练队以及校外俱乐部训练时间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乒乓球运动发展, 教练员应当充分利用好体能训练的时间, 将步法专项训练结合到体能训练当中, 增加步法训练的比重和多样化, 还可以选择一些步法训练游戏, 例如并步运球过河, 用以增加低年龄段学生的参与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少儿的早期训练中经常出现重手轻脚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在于步法专项训练时间在乒乓球训练中比重不足。而从整体访谈调查来看, 相较于体校和乒乓球俱乐部, 目前校园课后服务以及社团乒乓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缺失更为严重, 进而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水平二学生实验组的步法专项训练后发现, 在正、 反手连续性学习阶段, 乒乓球训练中合理使用步法专项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乒乓球击球落点的稳定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正、 反手攻球连续性, 实验效果符合实验假设H3。

合理选择和设计乒乓球步法专项训练是步法训练的重点, 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与心理条件制定出不同强度与难度的步法训练方案, 教练员在不同水平阶段或技术练习中, 都采用一套步法训练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 会导致学生使用技术动作时出现混淆或失误, 也间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2 建议

教练应当在不同水平阶段合理选择单一步法和复式步法相结合的专项训练方式。 因为乒乓球步法综合能力不仅仅包括外显于单式、 复式结合、 应急无规律步法的熟练度,还包括学生自身内在的腿部力量素质和重心移动下的稳定性、 出手脚先到的下意识。 外显的步法专项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内在的肌肉素质和下意识能力, 从而做到外感内化。步法训练的初始阶段以稳定动作为主, 以增强学生腿部力量和上下肢协调身体素质为辅。 在正、 反手攻球阶段的训练则应当以培养学生脚下移动意识为主, 培养原地一垫一出手的习惯。 在正、 反手连续性阶段, 则要使用单步、 小碎步的结合训练解决单点小范围快速稳定挪移的能力。 在左推右攻的中等范围的步法训练中则要加入并步 (滑步)、跳步来获得正反手交替击球的所需击球空间。 以此类推,在新的阶段加入新的步法练习方式,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训练负担、 提高训练效率, 水平越高则步法训练的要求和难度也要随之提高, 从而将脚步移动意识培养成为学生的下意识, 达到手动脚先动、 发力脚到位的乒乓球实战要求。

猜你喜欢
落点步法连续性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连续性
步法训练在乒乓球运动队中的应用分析
心的落点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