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 100032)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其效果的好坏需要通过评价来判断。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评价的终极目的不应局限于对评价结果的简单判断, 而应转向对评价结果的应用, 即利用信息反馈机制改进教学, 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由于教学效果具有后显性特征, 对一次课往往采用过程性评价来判定优缺点。 作为一种手段, 教学评价要达到以评判断、 以评促改、 以评甄别和强化动机的作用, 不但要坚持整体性、客观性、 科学性、 全面性原则, 而且要依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体育术科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多,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 和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对教学评价有专门论述,给出了教学质量专家评价量表, 这些成果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仔细审视这些研究, 发现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评价内容不全面, 指标体系无法反映全部教学信息, 部分指标所含内容相互重叠; 二是标准层没有确定相应的权重, 抑或是由专家主观给定相应的比重, 客观性不够; 三是判断内容模糊, 缺乏操作性。 如 “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的描述。 评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算活而不乱? 实践中, 这种评价及其内容让人无所适从。 基于实际教学中的评价需要, 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 对体育术科教师教学评价量表进行修订和完善, 旨在促进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
研究对象为体育术科教学评价量表。
采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问卷调查法、 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运用文献资料收集、 整理教学评价的相关指标,逻辑分析提取有理论支撑的指标, 以这些初选指标为内容设计问卷, 提请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分层筛选和修正补充。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办法, 发放问卷28 份,全部回收, 回收率为100%。 根据专家的判断, 把修正后的4 个一级指标和13 个二级指标为内容设计问卷, 进行第2次专家咨询, 判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并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教授于上世纪70 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先利用人的知识与经验对所要判断的事物做出定性描述, 然后把人主观判断定量化, 借助数据对多因素问题准确化、 客观化,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 对体育术科教师教学的评价往往更应侧重组织教法与实际效果。 因为在开放的环境中, 体育术科教学过程需要严密设计、 科学控制和及时调整来完成预定任务。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 构建出体育术科教学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见图1), 该结构包括目标层、 准则层和指标层3 层: 目标层为体育术科教学评价; 中间层为准则层, 涵盖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4 个方面; 最低层为指标层, 包括教案准备、 教具准备、 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生理负荷、 心理负荷、 练习密度、 知识与技能、 能力培养、 意志品德、 教学特色、 教学创新13个具体指标。
图1 体育术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采用T.L.Saaty 教授的标度法, 即人类判别事物好坏、优劣、 轻重、 缓急的经验方法, 对不同的比较结果给予数量标度, 见表1。
表1 1-9 比例判断标度表[4]
根据判断标度表和体育术科教学评价模型树, 从最上层开始对下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建立判断矩阵, 并通过矩阵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 客观地讲, 这种矩阵的构建是以专家对事物判断为前提的, 一般判断基本一致。 但是,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不同的专家可能会对同一次体育课给出不同的评价。 如果专家的判断离差很大, 会对矩阵的一致性造成影响。 因此, 必须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
具体算法是:
(1) 将判断矩阵每一列正规化,
(2) 每一列经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所得到的W= [W, W,…,W]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4)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
(6) 计算一致性比率CR=CI/RI。 在这里, 引入了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该指标的值是T. L. Saaty 教授给出的当n取不同整数时RI 的固定数值。
一般地, 如果CR 的值小于0.1 时, 认为A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 有满意的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可用其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 对a加以调整。 本文计算出的特征向量全部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表2 至表6), 这意味着权向量可以作为体育术科教学质量优劣评估决策的依据。
表2 准则层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表3 课前准备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表4 教学过程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表5 教学效果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表6 特色创新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在获取单层次特征向量之后, 体育术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及其权重就确定了 (表7), 准则层中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与特色创新4 项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1559、 0.4623、 0.3289 和0.052, 显然专家最关注教学过程。 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过程性评价的最大特点, 即通过对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进行重点判断, 从而推断出教学质量的好坏。 任何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滞后性特征, 一次课的效果不会立马体现出来, 因此, 形成性评价中考察的重点在于教学过程, 这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 毕竟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表7 体育术科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表
表7 中指标层的权重都是相对于上一级而言的, 尚不能直接比较这些指标对教学质量的重要程度。 为了方便实践应用, 对体育术科教学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合成 (合成权重=准则层权重值×指标层权重值), 指标层的合成权重标示其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表8)。
表8 体育术科课堂教学评价赋分表
在实际应用时, 各项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全部呈现在评价者面前, 并按优 (10 分)、 良 (8 分)、 中 (6 分)、 差 (4分) 的档次进行赋分, 赋分值乘以相应权重系数即为评价指标项目得分, 所有指标得分之和就是该次课教学评价的综合得分。 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 综合得分的离差评价标准为: 优 (10~8.6)、 良 (8.5~7.1)、 中 (7~6.1)、 差(6 以下), 由此可评价出体育术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这种评价既能客观准确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又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 评价结果作为信息反馈可为领导决策和改进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体育术科教学评价量表具有相对客观、 准确、 易操作和定量化特点, 基本上解决了体育术科教学的形成性评价问题。 在方法学上, 该量表的研制是科学的, 需要强调的是, 体育课的类型不同评价有所不同, 新授课与复习课、 单一课与综合课在评 价时个别指标的权重系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的项目而言, 评价指标的设置尚需斟酌, 比如体操项目有很大的心理负荷刺激, 太极拳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负荷阈限, 生理负荷也难以达到要求。 因此, 在普遍适用性上绝不能一表盖论, 尚需进行分类、 分项目制定出具体的体育术科教学评价量表。 体育术科教学评价量表的建立,为教学评价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也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