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萍,莫桂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生殖器官肿瘤疾病,是女性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种疾病的产生受子宫平滑肌增生引发所致,发病机制整体较为复杂,有很多专家研究学者提出,该种疾病的产生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性激素有直接关系。为了确保子宫肌瘤疾病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建议给予患者合理化的治疗药物[1]。在以往治疗中建议使用米非司酮药物,该种药物本身属于一种抗孕酮甾体类药物,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用药之后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副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经过相关医学专家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提出建议给予患者桂枝茯苓片,该种药物本身属于一种中成药,药物成分包括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和桃仁几种,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为了使疾病预后治疗效果得以提升,临床上建议使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片联合治疗方法,本文择选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医院中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桂枝茯苓片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择选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医院中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年龄34-51岁,平均(42.5±2.7)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6±2.1)个月。观察组30例,年龄31-49岁,平均(42.3±2.5)岁;病程1-9个月,平均(5.4±2.2)个月。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被诊断为子宫肌瘤疾病;②认知和语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黏膜下肌瘤、宫颈和阔韧带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无法正常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睡前口服,每日1次,用药剂量为10mg,服药时间从月经第一天开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联合桂枝茯苓片治疗,米非司酮片治疗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桂枝茯苓片,饭前2h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经期停服。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轻度恶心、上腹饱胀、多汗、潮热、头昏乏力几项指标。②血清激素水平,包括FSH(血清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激素)、P(孕酮)几项指标。③肌瘤体积。④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指标包括经闭腹痛、月经漏下不止两项指标,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⑤治疗效果:显效: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肌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子宫肌瘤缩小度>3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疾病呈现出恶化趋势,子宫肌瘤缩小度<30%[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血清激素水平 治疗前血清激素水平对比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激素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2.3 肌瘤体积 肌瘤体积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3±12.25)cm3、(65.25±13.25)cm3;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4.35±11.25)cm3、(51.63±12.42)cm3;治疗前两组肌瘤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
2.4 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表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5 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子宫肌瘤在发病之后会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该种疾病又被称之为子宫纤维样瘤、子宫纤维肌瘤等,但是仅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出现恶变,大多数患者均为良性,在患病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多、周期缩短、贫血、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一些病情较为严重者还会出现流产或不孕,尤其是在育龄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在青春期该疾病发病率不高[3]。目前,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相关医学专家学者提出雌激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子宫切除术和激素替代治疗方法,而保守治疗中一般建议使用激素干扰治疗方法[4]。近年来,有相关的医学专家学者提出,米非司酮本身属于一种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物,通过对其化学结构的特点进行了解可知,同孕酮相比其亲和力较高,并且展现出了较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功效,对孕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扩血管作用具有阻断作用,进而引发绒毛损伤,蜕膜细胞坏死,促使肌瘤出现萎缩,在子宫肌瘤疾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5]。
从中医角度对子宫肌瘤疾病进行分析研究可知,该疾病被纳入到血瘀范畴,引发该疾病的产生因素为正气虚弱,“瘀血凝滞”作为主要发病机理,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受内伤、外感因素引发所致,同时还受感受外邪、气机不调和正气日衰引发所致,在中医治疗中需要坚持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固护冲任[6]。桂枝茯苓片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展现出了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有助于促使全血黏度降低,子宫痉挛明显缓解,镇痛效果显著[7]。桂枝茯苓片中包含的中药物为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和桃仁几种,其中。桂枝具有温通血脉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疼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功效。以上几种中药联合使用,能够起到祛瘀化瘀功效,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8]。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通过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片,能够将以上两种药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解决了单独使用中药治疗方法所带来的疗程长和作用缓慢等问题,同时也防止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方法而影响女性的生理功能,通过将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使子宫血供得以明显减少,肌瘤明显缩小,患者的贫血症状显著改善,活血化瘀功效显著,加速了纤维化组织的吸收及软化,对肿瘤的生长起到了抑制性作用,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小,疾病见效速度快,复发率低,推荐在临床上大力使用[9]。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激素水平、肌瘤体积、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应用桂枝茯苓片治疗法具有可行性,在西药治疗中主要使用米非司酮,完成了对患者机体激素水平的有效调节,该种药物本身属于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对患者的激素水平进行调节的方式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同时,米非司酮还完成了对激素的调节,以此来使肿瘤体积得以缩小[10-12]。而桂枝茯苓片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抗炎、镇静止疼、消肿块和抗炎功效,对外周血管具有扩张作用,促使器官血流量得以大大提升,患者微循环改善效果显著,对增生性肌瘤病变的转化及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来完成对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13-15]。
既往研究显示,薛玲[16]在2018年提出,米非司酮片治疗后,P指标为(1.9±0.4)nmol/L,E2为(29.3±23.0)pmol/L,LH为(15.6±5.4)IU/L,FSH为(13.1±3.2)μg/L;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P指标为(1.6±0.6)nmol/L,E2为(26.6±20.4)pmol/L,LH为(12.7±4.2)IU/L,FSH为(11.3±3.7)μg/L;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的P、E2、LH、FSH指标低于米非司酮片(P<0.05)。贺卫英[17]在2012年提出,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其肌瘤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5.47±1.09)cm3、(4.08±0.69)cm3;使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其肌瘤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5.46±1.12)cm3、(3.17±0.73)cm3;桂枝茯苓胶囊和米非司酮片治疗前对比两组肌瘤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使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其肌瘤体积小于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差异显著(P<0.05)。邱静[18]2017年提出,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显效率为55.00%,有效率为22.50%,无效率为22.50%,总有效率为77.50%;桂枝茯苓片治疗的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35.00%,无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00%;使用桂枝茯苓片治疗有效率高于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P<0.05)。本文与他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可知本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应用桂枝茯苓片治疗,有助于预防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血清激素水平改善效果突出,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