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机制构建研究

2022-10-12 03:44黄乐平朱英夫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耦合区域语言

黄乐平,刘 洋,朱英夫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近些年来,“语言服务”一词在中国翻译界和跨语言服务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并引起翻译界和经济领域专家与学者们的关注。语言服务并非只是简单地将语言资源同服务相结合帮助人们解决语际信息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语言信息转换还涉及技术、工具、知识、技能等方面,是协助人们完成语言信息转换处理的服务活动。近几年来,语言服务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涉及语言服务产业融合与演进研究[1]、语言服务行业立法现状调查分析[2]、中外语言服务标准化现状分析[3]、语言服务发展方向探讨分析[4]、以应急语言服务为核心对其在服务策略、翻译能力构成、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5-7]。此外,语言服务具有经济价值,因而其经济价值也被纳入研究范围,涉及语言服务在城市建设[8]、乡村振兴[9]和区域经济发展[10-11]等方面。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主题也有局限性,尤其是语言服务同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研究少有涉猎。语言服务对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为有效开发利用语言资源,需整合区域内部多方力量支撑语言服务产业发展,使其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赋能。

1 语言服务概念及发展

1.1 语言服务的概念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语言服务”一词开始被应用于我国翻译界和语言服务领域。在2008年8月召开的“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上,“语言服务”频频出现在欧盟翻译总司司长卡尔·约翰·略逻思等嘉宾的发言中,引起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2010年9月,中国翻译协会正式公开使用“语言服务”这一词汇,在社会上传播“语言服务”的概念。国内有学者尝试将语言服务界定为是一种通过直接提供语言信息转换服务和产品,或提供语言信息转换所需的技术、工具、知识、技能,帮助人们解决语际信息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的服务活动[12]。但随着翻译服务、翻译出版、语言技术与辅助工具开发、多语言教育与咨询等逐步被划归语言服务,目前国内外对这一词汇尚没有统一且明确的概念界定,却促使以语言服务及其衍生品为核心生产原料或生产技术且涉及多种业态形式、经营方式和流通环节的语言服务产业的诞生。

1.2 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

基于“语言服务”的语言服务产业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一种新型现代服务业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文化发展战略及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视,我国语言服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20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在营企业为403 095家,较2018年12月底增加3万余家。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为8 928家。2019年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84亿元,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430万元,较2018年分别增加了12亿元和48万元[13]。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语言服务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展现出其作为新兴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来看,语言服务产业也成为最具活力的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在语言服务产业中,当前翻译服务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显著,其发展趋势见图1[14]。

图1 2010—2019年全球翻译市场规模趋势

国外学者很早就关注语言服务的经济价值,并在相关领域展开研究。美国经济学家Marschak[15]拉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Rubinstein[16]出版了《经济学与语言》,这是一部语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纲领性著作。Lamberton[17]和Francois[18]从成本收益等角度对语言的经济价值进行研究。而国内关于语言服务经济价值的研究,更多是停留在翻译产业层面,尚未上升到语言服务产业层面。胡冰霞[10]研究翻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产业发展的前提及保障是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翻译产业,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作用。田国立等[19]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翻译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人才培养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据。覃晓琪等[20]立足于区域经济环境,对创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及相关人才培养成为影响区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1]。此外,国内学者以语言经济价值为切入点,对语言服务与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语言服务对区域经济转型和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22]。语言服务对区域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影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软件条件[23]。综上,语言服务在全球化时代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对我国而言,这是第三产业中的一大文化类别服务,已越来越紧密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语言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语言服务产业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的一种文化产业,主要核心要素包含文化信息、智力资源、技术手段等一系列无形资产。因而,它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语言服务产业不仅对改善经济结构有正向影响,而且还能对区域经济的软实力起到强化作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语言服务的保障和前提是区域经济增长,这也是语言服务产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环境、结构、制度以及技术资源等方面。

2.1 语言服务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语言服务产业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语言服务植根于区域经济运行,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展开的文化活动,语言服务产业同经济发展具有交互作用。语言服务产业通过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文化信息的传递转换形成文化体系,提升区域的文化发展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则会优化资源分配和利用,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适配的技术体系,引起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为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契合的外部条件,其作用传导机制见图2。

图2 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有助于人才聚集与资源有效配置。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内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及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第一,语言服务凭借语言服务产业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渗透,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整个区域内人才聚集及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采用人才聚集、资源配置、管理创新、技术研发等各类手段,压缩运营成本的同时尽可能提升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主导产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主导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24]。第三,语言服务产业可以推动语言知识技术在高校和企业中的学习及推广,有助于加快语言服务人才的集中,进而增强区域内部语言服务能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赋能,促进企业产出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

语言服务为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具体来说,在语言服务产业的不断推动之下,生产要素不断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向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区域产业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上升的过程,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依赖性。区域内语言服务企业的形成和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能力,加大了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企业内部组织创新能力和语言服务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2.2 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语言服务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是语言服务的前提与保障,语言服务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语言服务以翻译为基础,翻译一直存在于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而且在对外贸易及对外交流合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5]。尽管语言服务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起源,但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外贸易、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一大语言转换与信息沟通服务产业。由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在自然资源、产品供给等方面存在差异,必然需要进行贸易[26]。因而,语言服务是国家或地区之间劳务或商品交换、贸易的必然结果。由此说来,语言服务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而区域经济发展是语言服务的前提和保障。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结构、环境、制度等方面。

第一,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语言服务资源方面的投入占比。语言服务需要人力和资金等方面要素的投入。区域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积累,通过教育优化区域内人力资源质量,不仅使区域人才储备得以大幅增长,而且为语言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区域经济增长优化语言服务发展及语言服务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是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所引起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因而技术进步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决定因素。区域经济增长,为语言服务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技术进步,增加知识积累,提供更多资源要素。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所需的各要素条件得到提升,促使语言服务产业在服务范围、人才构成、技术构成、投资构成等方面向更贴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方向发展。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提高语言服务的需求,在强化区域内语言服务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语言服务市场。随着语言服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势必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语言服务发展会具有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三,区域经济增长改善语言服务产业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语言服务需要外部环境信息和能量支撑。社会大环境之下的政策制度、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区域间的贸易等都是区域语言服务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优良的外部条件可以对语言服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改善以上各类条件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有效的带动作用,促进就业,创造良好的区域文化、区际交流与合作、区际贸易环境,进而吸引优秀的语言服务人才聚集。对于企业来说,不断增长的区域经济可以创造优质的语言服务环境,提升企业语言服务意识、学习能力、知识迭代及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企业的语言服务夯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下,区域间将以更加务实高效的方式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毋庸置疑会推进语言服务行业的持续升温。调查显示,电力行业、燃气行业、热力行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等都是语言服务企业服务的主要目标,这从侧面证明我国语言服务市场需求广泛,语言服务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语言服务具有植根性,语言服务产业的形成及发展建立在区域间的制度文化基础之上。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创新体系主体的企业,其最重要且直接的知识转移方式就是知识的共享、技术层面的合作及其他非正式往来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非仅依赖于契约,还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倘若没有深入的信任,即便有契约的约束也难以实现合作的初衷,而语言服务的发展恰好符合这一需求。由于互相交流合作和交易的需要,语言服务企业之间逐渐建立了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惯例及行为规范,非常容易形成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进而将合作的风险及成本大幅降低。因此,之所以出现语言服务是由于语言服务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之间战略利益方面的考虑以及各自实际的需求,彼此之间渴望能够形成互相弥补的协作效应。在这里,语言服务除了是语言服务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之间约定的合作交易方式,还是一种以获得及分享资源为目的的协作关系。所以,区域经济和语言服务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动关系,两者的这种联动关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这也意味着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语言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耦合现象

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语言服务产业的飞速发展,但是语言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些非耦合现象,不利于发挥语言服务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语言服务企业主体地位缺失

第一,创新能力不足。从注册资金、营业额、从业人员规模、分支机构拥有数量等各个方面看,语言服务企业的构成主要是小微企业。根据《2020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底,64.35%的在营语言服务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内,注册规模低于1 000万元的企业则占九成以上,由此可见,语言服务行业内小微企业占据主导地位[13]。由于语言服务行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规模小且地点分散,这个特点决定了其中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能力投入充足的资金在技术与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因此,不少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语言服务的“更快、更好、更低价”的要求。

第二,资源划拨不足。国家对语言服务企业的政策导向直接影响其数量、质量、服务覆盖面、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事关语言服务行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语言服务行业未被纳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所规定的20个门类和900余个小类中,语言服务产业的行业地位不明确,直接造成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国家相关扶持及优惠政策很少扩展到语言服务企业,当前出现了语言服务企业成本高、负担重的情况,在技术创新和再生产方面的投入更为不足,很难实现规模化及跨越式发展[27]。当前,我国中译外的软件开发远远不足,尤其是与政治、文化相关的新词汇翻译软件开发极为短缺,这既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需要国家工信部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少量大型语言服务企业得到了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但是由于行业整体的全局意识不足,新技术的推广使用面临一系列障碍。由于行业领域内竞争激烈,很多公司大量采用低价竞争手段,价格下滑、质量下降,致使市场进入恶性循环。由于某些语言服务企业过于急功近利而忽视质量和信誉,导致一些正规经营的公司面临巨大压力,影响了我国语言服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监督指导缺失。在语言服务行业监管方面,立法和监管层面工作较为粗放,使得行业领域内缺乏有效的立法保障和企业资质评估体系。一方面,语言服务行业准入门槛低,立法保障缺乏。语言服务是高度专业化行业,例如医疗翻译关乎生命安全、法庭翻译涉及人身权利、商务谈判牵扯高额经济利益、政治斡旋涉及国家利益和安全等,但是,目前所施行的法律法规没有设定准入条件,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与翻译人员入职入岗条件导致行业发展失去保障。因此,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准入机制,确保翻译工作整体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翻译协会虽然推动发布了三部国家翻译服务标准、七部行业规范,但尚未发布语言服务企业评估体系,无法评估相关企业的质量。因此,无论是语言服务企业自身还是语言服务行业需求,均需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语言服务企业进入和资质评价体系,从而规范语言服务市场竞争环境,提升语言服务质量。

3.2 语言服务产业人才供给不足

一方面,人才严重匮乏。语言服务产业是一种智力、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人才素质和专业化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在语言服务产业运作的具体模式中,有关项目营运、流程化生产、标准化执行、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都展现出对人才专业化的高标准要求。语言服务企业中,管理人员既要懂市场,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翻译,语言翻译人才至少需要精通两种以上的语言并熟悉语言相对应的文化,同时还需要具备多个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因此,语言服务行业有经验的专业化人才都非常紧缺,这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语言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培养为例,少则需要八年、多则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极大,目前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在高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致使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与现实存在某种脱节现象,人才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高质量语言服务人才短缺成为当前阻碍行业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实施的瓶颈[28]。

另一方面,角色地位低。语言服务行业人才要求高、成才周期长,但是语言服务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二者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语言服务是一种产业”的观念没有引起多数人的重视。一直以来,翻译被认为是投入价值高、附加值低的工作,很多企业或个人在需要外文信息或资料时,通常选择内部消化处理。二是语言服务行业的薪酬标准往往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导致对语言服务人才的吸引力较低,语言服务人才流动性较高。

综上,虽然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耦合现象,但总体上二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因此,共建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能促进二者之间“求同存异”的发展,进而实现以语言服务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 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构建

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非耦合现象,使区域经济发展中失去了大量宝贵的商机。因此,探索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谋转型升级之路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构建高效的耦合机制[9]。为此,从国家、协会、高校、企业四个维度构建耦合机制,通过各维度间的联系和协调运行使其接近一个自适应系统,促进语言服务产业化发展,进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其作用传导机制见图3。

图3 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系统

4.1 国家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方面,国家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对企业而言,国家要引导语言服务企业认清自身的功能定位,主动联系行业协会和高校,积极投身语言服务产业化发展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而言,国家要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高校探索语言服务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国家支持下重视人才培养,创造企业与高校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局面。对行业协会而言,国家是其授权者、支持者、指导者,将微观的管理协调内容授予行业协会,可以更好地从宏观层面建立行业发展的相关保障制度,优化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充分体现语言服务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国家在耦合机制中的功能。国家未能提供完善的政策标准和制度保障,监督管理机制缺乏,这是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耦合现象的关键所在。因此,国家首先要从行政关系上明确语言服务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出台语言服务产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从政策层面明确语言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资质评估标准以及语言服务人员入职入岗制度,引导与规范语言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从资金支持和其他优惠措施方面为语言服务企业提供经济支持,鼓励其进行项目开发与技术研发。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更应加大沿线地区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形成语言服务企业“争先恐后参与项目实施、技术研发”的良好局面。

4.2 行业协会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方面,行业协会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对国家而言,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组织虽有其自治的特点,但绝不是游离在国家管理范畴外、完全独立自由的存在。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组织应立足于语言服务产业的需求,思索如何提升语言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向国家争取更好的政策支持。对高校而言,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及时向高校反馈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经常性地向企业推介高校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定向输出。对企业而言,企业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对象,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组织是国家直接授权的语言服务企业管理者和协调者,实际上更是语言服务产业的服务机构。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在耦合机制中的功能。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组织一是要履行审查、登记、资质评估、指导、监管等职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语言服务行业特点的行业标准和企业资质评估体系,保证语言服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和行业自律制度,使语言服务市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语言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保障语言服务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顺利运行。三是要健全结构,逐步完善组织内部治理,提升组织服务的能力。依据企业发展需求及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消息互通。四是行业协会应当发挥更强的纽带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整合现有资源,推进语言服务产业新模式、新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其技术推广与普及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4.3 高校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方面,高校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对于国家而言,高校是推动语言服务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辅助力量,高校切实落实好耦合机制人才保障工作,需要国家从政策和资金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对企业而言,高校虽然不是语言服务直接关联机构,但是其语言服务专业的学科建设方向和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理念直接关系到语言服务产业能否可以稳定健康发展。高校需主动适应企业语言服务发展的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和输出工作,确保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的顺利运行。对行业协会而言,高校是被服务对象。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组织掌握全国范围内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信息,除了在企业层面做好沟通协调相关工作之外,行业组织还要充当好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及纽带。

另一方面,高校在耦合机制中的功能。国家采用行政手段引导高校学科建设科学化、合理化,尤其要在师资力量、经费扶持、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明确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保障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的顺利运行。

一是高校依据学科专业的特征,整体规划语言服务学科的配置、发展目标、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方向。依托学科专业建设优势平台,利用所具有的产学研条件,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项目合作,培养人才,建立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多方参与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语言服务企业所需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动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是保障相对稳定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为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经济回报相匹配,以提升其积极性。对师资力量要做好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的兼具,目前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难题是师资的实战经验较为匮乏,导致高层次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对高素质翻译人才培养要做好学分考核等制度性保障,根据学生素质和能力表现确定人才的不同等级,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语言服务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4.4 企业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方面,企业在耦合机制中的角色。对国家而言,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从国家的政策出发,探索如何创新并推广新模式与新技术,如何提升语言服务质量获取国家更好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对高校而言,企业是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接收者。企业与高校之间必须主动就人才培养展开信息沟通、交流合作,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工作的推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对行业协会而言,企业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对象。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组织要协助企业进行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人才供需等相关工作,公开企业间利益协调的实施办法和具体结果,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必要服务。

另一方面,企业在耦合机制中的功能。语言服务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联合行业协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在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下,以协同创新的方式加大技术研发,搭建高效的、市场化的行业服务平台,创新和普及新模式、新技术,带动整个行业提升生产率。尤其是小微企业,需抛开陈旧的惯性思维,主动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升级现有业务流程和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推动语言服务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耦合机制中,企业需要主动了解高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了解并分析自身及社会发展需求,以该领域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出发点,联合高校规划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另外,还应建立多方信息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地与行业协会、高校、国家相关部门、其他企业取得联系,争取获得更精准的指导和更有力的帮助。

5 结论

当前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语言服务产业虽然正在迅猛发展,但在诸多方面尚未成熟,探索语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谋转型升级之路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构建高效的耦合机制。从国家、行业协会、高校、企业四个维度构建耦合机制,通过各维度间的联系与协调运行,使耦合机制趋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有助于促进语言服务产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区域语言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分割区域
语言是刀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区域发展篇
我有我语言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