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科 , 辽宁 沈阳 110101 )
脾破裂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损伤疾病,也是外科疾病的一种[1]。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疾病发生急骤,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出血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患者即可出现休克[2-3]。脾切除术是对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患者在手术后,较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从而对其术后康复造成影响[4-5]。因此,加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来提高其康复的效果,促进预后的改善,十分必要。常规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乏患者术后康复等的干预,应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术后康复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得以提高,其更加注重患者的术后康复干预,以此保证康复的效果。为探究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0例为研究的对象,分组为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护理干预的结果分析,以此总结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0例,为本研究对象,其均接受脾切除术治疗,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1)纳入标准:①确诊存在外伤性脾破裂;②可正常交流沟通者;③无恶性肿瘤者;④不存在传染性疾病者;⑤自愿参与本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手术、麻醉禁忌证者;②靶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③心理疾病、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史者;④拒绝配合本研究者。观察组(n=25)中,年龄范围21-70岁,年龄均值为(49.51±3.47)岁,男15例,女10例。对照组(n=25)中,年龄范围20-69岁,年龄均值为(50.12±4.02)岁,男14例,女11例。对比2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间的可比性较好。所有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方法:对照组术后康复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常规复苏操作,使其平均动脉压水平处于60-80mmHg的范围,收缩压处于90-100mmHg的范围。实施脾切除术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实施全身麻醉,术中会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常规对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留置,术后3-5天,若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则将尿管拔除,术后在患者排气后,将胃管拔除。肛门排气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机体营养状态,合理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排气之后,可指导患者适当的饮水,在排便后,进食半流食或全流食等食物,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在患者全天腹腔引流液低于20ml时,可将腹腔引流管拔除。在患者的围术期,加强患者具体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监测,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耐受程度,合理选择其下床活动的时间。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心理护理。强化患者的交流沟通,对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为其讲解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方案,增加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并为其列举成功的案例,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2)基础护理。 保证患者的床单处于干燥整洁的状态,定时协助其翻身,适当的按摩,强化皮肤护理,对伤口情况观察,查看是否存在渗血渗液,伤口周围是否干燥,若其存在不良症状,则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协助患者翻身,促进血液循环流畅。积极做好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整洁、干净的环境,定时开窗通风。(3)饮食指导。手术结束后第1天,给予患者少量的流质食物,如稀饭等,患者进食后,若其存在不适感,则继续强化饮食干预,嘱咐其不可食用高蛋白、高糖等食物,在其排气后,方可恢复至普通食物、半流质食物等。(4)疼痛护理。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存在剧烈的疼痛,且其肢体活动受限,若其注意力在其疼痛上,则会加重其疼痛的程度。可通过心理安慰、注意力转移、深呼吸等方法,来促进患者疼痛的缓解,以视觉模糊评分法来对其疼痛程度评估,若其疼痛较为严重,则遵循医嘱实施镇静、镇痛药物干预,如有必要,则可实施镇痛泵干预。(5)并发症护理。血栓形成、感染、腹腔出血等,是患者脾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为血栓形成。因此,麻醉清醒后,即为患者实施肢体的按摩,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实施被动运动,每天3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鼓励患者条件许可时,尽早下床活动。同时,强化患者血小板变化的监测,合理实施抗凝药物干预来对血栓的形成预防。术后24-72小时较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此时密切对患者的尿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监测,若其存在尿量减少、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烦躁、呼吸急促等的情况,则表示其可能存在内出血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进行腹腔穿刺检查,并做好紧急手术、输血、补液等的准备。可通过呼吸、心率、体温监测等对感染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
3 观察指标。对2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腹腔出血、创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作观察,并分析2组肛门排气、引流管拔除、饮食恢复、术后下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1)炎性因子:包括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0分钟,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500转,取血清,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施检测。(2)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评价,0分-100分,主要为满意(81分-100分)、基本满意(60分-80分)、不满意(0分-59分),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率。(3)生活质量:以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价,包括心理卫生、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状况、机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每项0分-100分,分数越高,即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5 结果
5.1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5.2 2组肛门排气、引流管拔除、饮食恢复、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肛门排气、引流管拔除、饮食恢复、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肛门排气、引流管拔除、饮食恢复、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对比
5.3 2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对比:2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对比
5.4 2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满意度对比(n,%)
5.5 2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心理卫生、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状况、机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外伤性脾破裂主要可以分为闭合性脾损伤和开放性脾损伤,其中开放性脾损伤主要是爆炸、子弹贯通、锐器等所致;闭合性脾损伤又可称之为钝性脾脏损伤,其主要是在车祸、撞挤、压砸、坠落伤等中出现。所有左侧第6肋下创口,包括子弹出口或入口,均应对脾损伤以及腹内的其他脏器损伤考虑。研究显示,低速子弹在进入人体的腹腔前,会在其皮下或者是筋膜内,通过一段距离,重量轻、速度快的子弹在进入人体后,其稳定性较差,碰到不同密度的相关组织,会出现偏斜、方向改变等情况,损伤脾脏与其他的脏器。闭合性脾损伤主要发生于左上腹与左胸处,对于儿童外伤性脾破裂者,多数为单纯腹部外伤。受到机械化程度升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外伤性脾破裂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外伤性脾破裂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加强其有效治疗干预,十分必要。
脾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是患者在脾切除术后,较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6],包括:(1)迟发性腹内出血,其主要是在肝功能不佳、脾功能亢进等患者中出现,应在术前或术后实施相关的处理措施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避免其出现出血的情况;(2)膈下脓肿或感染,主要是在膈下积血中出现,手术后3-4天,若其体温再次升高,则应加强警惕,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若其已经出现脓肿,则及时实施切开引流干预;(3)急性胰腺炎,其发生率较低,但是患者的病情严重,主要是术中损伤所致。若患者存在剧烈左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则及时对胰淀粉酶测定,明确对患者病情诊断并处理[7]。本研究中,接受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引流管拔除、饮食恢复、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及术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心理卫生、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状况、机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代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康复时间控制,更好改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阎彩凌、王琦[8]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中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同时张冰冰[9]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阎彩凌、王琦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中的研究结果、张冰冰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中的研究结果相比,均有着一定的一致性,虽然本研究未进行不良反应的研究,但是进行了生活质量、饮食恢复等的研究,即代表本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脾脏是机体重要免疫器官,其中存在较多的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脾脏的正常生理结构被破坏,会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且会激活多种炎性因子。因此,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接受脾切除术过程中,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机体炎症指标水平,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十分必要。综合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其中心理护理可及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疏导,将其疾病认知程度提高,增加其临床干预的配合度;饮食护理可使得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确保饮食的合理性,为其疾病的康复奠定基础;并发症护理可针对相关高风险并发症,实施相关的措施,从而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缩短康复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更高[10]。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护理中,有着较高的价值,能够对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改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意义重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