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恒
( 辽宁省北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 辽宁 北镇 121308 )
肱骨髁上骨折属于儿童骨折中的常见部位,其发生于肘部,占到儿童全肘关节损伤的50%以上[1]。此外,对于骨折程度较轻的患儿实施保守治疗既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有侧塌陷的患儿,则建议实施手术方案,及早进行治疗。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肱骨髁上骨折,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62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进一步为患儿的骨折病情改善提供策略。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肱骨髁上骨折,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62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在4-11岁,平均年龄为(5.6±3.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手术得到了患儿以及监护人的同意,并在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手术治疗。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则需要在肘关节外侧进行手术,对骨折断端进行充分的暴露。再使用手指将骨折近端向后实施按压,将骨折的远端推向前,这个时候引导肘关节屈曲,实现复位操作。观察组则为闭合复位、经皮穿内固定术,即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操作,助手握持肱骨近端,手术患儿握持前臂,促使前臂有外旋,在进行周围牵引,纠正侧方和重叠移位问题[2]。在手术过程中,双手拇指顶住骨折的远端,并向前推挤,随后可顺势屈肘,完成骨折的复位操作。在手术中也会使用C臂机进行透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检查,要防止对尺神经造成的手术创伤。
3 评价标准: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患者Flynn肘关节的优良率评价。其次,对手术中的基础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如手术治疗的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肢功能的改善程度。最后,记录调查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4 统计学方法:在本研究中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数据上也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对2组患者的情况做以对比,并能认识到不同方案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这对指导日后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次实验在手术基础情况上使用计量统计,在患者的满意率以及肘关节优良率上均使用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Flynn肘关节的优良率评价对比:从手术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Flynn肘关节的优良率评价中为96.8%,对照组为80.6%,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Flynn肘关节的优良率评价对比(n,%)
5.2 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在手术治疗的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肢功能的改善程度上,均以观察组患者的表现更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基础情况对比
5.3 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我们对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了解患者对手术前后的实际感受,并提出相关建议。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0.3%(28/31),对照组则为77.4%(24/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肱骨髁上骨折所发生的位置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而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Gartland I、GartlandⅡ型骨折,其能够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成效[3]。
在目前的治疗上,采用经皮克氏针的内固定治疗措施已经成为使用普遍的一种方案。其优势在于手术操作简单,容易进行解剖复位,并可以防止骨折的再次位移,其具有对患儿创伤小的优势,患者家属接受度高。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失败的案例,需要格外关注。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在巩固踝骨上骨折取得较好基础上所实现的,其需要遵循“宁前勿后,宁桡勿尺”的复位原则[4]。在学者的研究下,骨折复位后多存在内残留移位的问题,因此,要结合临床情况实施手术策略变化。与此同时,要防止手术中的反复穿针而造成的损伤。对于儿童患者的治疗,其治疗不当可能引起发育成长的问题,特别是容易出现肘外翻、肘内翻等并发症,其均导致了畸形问题。在手术中使用闭合复位的方式能够减少对肌肉等软组织造成的损伤,也不会对血液循环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骨折的预后改善也十分有帮助。从本次的实验成果中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的优势,在结合患儿病情差异的过程中,要防止手术后粘连、纤维化问题,减少患儿疼痛度,从而提升整体的治疗满意度[5]。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患者实施随访调查,了解出院后的康复情况,这也是现代医学的人性化体现。
综上所述,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协助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病情改善,这一手术形式也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利,对患儿创伤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