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杰锋 余 斌 张文标
(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 肇庆 526000 )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属于一类十分常见的骨折疾病,其骨折部位靠近肩关节,由于肩关节是我们机体活动较多的关节之一,所以,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据临床资料显示[2-3],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除了对肱骨近端骨折良好复位内固定的影响外,肩袖修复也是不可忽略的。肩袖属于肌腱组织,主要是由小圆肌、冈上肌、肩胛下肌及冈下肌所组成,在肩关节中具有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于肩肱节律的维持与肩胛骨的运动控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使用钢板固定治疗术时,要充分运用各类技巧与方法尽可能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在此基础上维持术后最佳的骨折复位,这能获得预期的临床疗效,钢板固定术与肩袖缝合固定的联合使用不失为临床理想的治疗措施。本文我们具体针对近2年内我院收治的1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术中肩袖修复对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恢复的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挑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19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影像学与临床检查中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同时排除病理性骨折,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肩袖修复措施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有9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59.47±7.72)岁;骨折原因:8例坠落伤所致、39例摔伤所致、52例交通伤所致。观察组男性71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为29-73岁,平均年龄为(59.90±7.14)岁;骨折原因:9例坠落伤所致、42例摔伤所致、49例交通伤所致。对比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对比度较小,P>0.05,有研究分析价值。
2 方法:198例患者全部为其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加以固定,运用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肩部与胸部垫高约30°,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在骨折端显露后,将血肿清除掉,将骨折部位复位处理。先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复位,再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患者的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再给予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临床护理的实施。观察组患者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的同时联合肩袖缝合修复固定术,操作方法为:运用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术,取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头静脉牵向外侧,手术中尽可能控制软组织与骨膜剥离,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将骨折端显露出来,对骨折端血肿进行清除处理,以一根不可吸收缝线经患者肩胛下肌,另一根经岗下肌缝合在肌腱止点上方,以此来帮助骨折复位处理,注意不可直接缝合于骨折块,若非如此,将有可能会造成骨块的劈裂。在此基础上,以肱二头肌长头腱与结节间沟为复位标志,对于结节间沟处应注意不能过分游离,对旋肱前动脉前外侧分支加以保留,外展牵拉患肢,再使用骨膜剥离器将骨翻塌陷肱骨头抬起,牵拉肩袖缝线进行骨折片复位,骨缺损区可选用同种异体松质骨粒来进行填充处理,使用克氏针来给予临时固定。在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选择长度适宜的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于钢板近端前方、上方、后方小孔预置不低于3根不可吸收缝线,再将锁定钢板放置在结节间沟外侧5mm(约大结节的最高点15mm处),在锁定板滑动孔放置1枚拉力螺钉,确保骨面与钢板的贴合,这能帮助骨折远端残存内侧移位的纠正,再使用此滑动孔来微调锁定板位置,以达到最佳状态。先置入肱骨骨折近端螺钉,再置入远端螺钉。在透视下选择长度适宜的螺钉,螺钉尖端位于关节面5-8mm,远端放置3-4 枚锁定螺钉。将接骨板近端预留缝线缝合于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以及小圆肌肌腱止点稍上方,将其收紧后再打结处理。确保肩关节被动活动即可,稳定骨折端,冲洗伤口,止血后负压球引流,缝合伤口。
3 评定方法:本研究运用Constant评定标准来判定患者的肩功能情况,本评分标准分数为100分,具体由肩关节活动度(总分为40分)、疼痛(总分为15分)、功能活动度(总分为20分)以及肌力(总分为25分)所组成,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佳。对患者入院时、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分为4个调查维度,分别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总质量。每个维度的总分值为25分(4个维度的总分相加为100分),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并根据所统计得出的总分数分为3个等级,即完全满意(总分值>80分)、满意(总分值在60-80分)、不满意(总分值<60分)。护理总满意度为完全满意率+满意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肩功能情况对比:2组患者在入院时,其肩关节功能情况一致,无明显差异性,P>0.05;手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的Constant评分明显比患者高,数据差异对比度明显,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情况对比分)
5.2 2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完全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均比对照组多;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98%,对照组为78.79%,数据差异对比度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肱骨近端骨折包含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近端骨骺分离、肱骨大小结节骨折,面对这类骨折疾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通常情况下,若患者属于非移位骨折,可考虑为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若患者存在移位情况,可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使用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案例较多,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要注意维持骨折解剖复位与术后良好复位问题[4-5]。在临床中,肩袖缝合固定不再是临床提出的新理念,在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上也有许多参考文献资料,但对照与前瞻性研究仍旧不够[6]。据调查可知,肩袖的最大收缩力约为34N,当前临床常用不可吸收缝线(单根)最大载荷已大大超过100N,从理论上来分析,多根缝线联合使用能有效抵消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作用[7]。在缝合固定时,面对年龄大的老年患者,缝线时要避开大小结节疏松的骨质位置,而应选择肩袖各肌腱止点稍上方处,这能防止缝线切割骨折片,造成骨片的碎裂或脱线,以至于增加骨折固定的难度以及降低固定稳定度[8]。由此可见,锁定钢板固定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在与肩袖缝合固定搭配后的疗效更加显著。
本研究中,2组患者均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同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肩袖修复措施,就临床结果来看,手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的Constant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数据差异对比度明显,其中,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总分为(62.52±1.51)分,对照组为(52.02±0.94)分,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总分为(86.70±0.83)分,对照组为(65.78±0.84)分,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98%,对照组为78.79%,数据差异对比度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给予肩袖修复措施不仅能提升患者的肩关节能力,还能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