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琪,雍晓婷,沙彦娟,虎峻瑞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失眠有一定的优势,头皮针通过穴位刺激对失眠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本研究通过检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相关激素及神经递质水平,了解头皮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调节机理,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来我院就诊,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不寐诊断标准的45~55岁的女性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54±4.35)岁。主要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至少1个月。次要症状为月经紊乱、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口干少津。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NICE指南:更年期的诊断和管理》中的相关标准[2];②中医诊断主证为失眠、烘热汗出、心烦易怒、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次证为乳房胀痛、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细等;③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的相关规定,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思想不集中、白天容易疲劳等症状,失眠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④心、肝、肾功能正常;⑤意识清醒;⑥年龄45~55岁。
1.3 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脑血管器质性疾患、急性感染、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②对酒精或药物存在依赖;③近3个月内曾接受激素治疗或其他失眠药物的治疗。
1.4 治疗方法:①取穴:四神聪,额中线,额旁1线(左右),额旁2线(左右)。②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皮肤消毒后,取0.25×40 mm毫针(华成牌)用指切快速进针法进针,针进腱膜下层,进针约1寸,使患者舒适安定。得气后接电针仪(C-6805-1型),百会前l寸与额中线为一组,额旁1线(左)与额旁1线(右)为一组,用疏密波,通电3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②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③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④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中医证候学病情判定标准(睡眠指数评定):①轻度:睡眠评分≤7分;②中度:7~14分。③重度:14~21分。
1.6 监测指标:①血清性激素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②神经递质指标:5-羟色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测定,神经递质指标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所有指标检测过程均参照试剂盒及仪器操作标准进行。
2.1 治疗前后患者E2、FSH、LH水平比较:头皮针治疗后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头皮针治疗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肾上腺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
2.3 睡眠指数与激素水平相关分析: 睡眠指数与促卵泡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有相关性(P<0.05),与促黄体生成素呈现负相关(P<0.05)。睡眠指数与5-羟色胺、雌二醇、多巴胺无相关性(P>0.05)。
2.4 疗效评定:本组50例患者,治疗痊愈4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00%。
头皮针可直接刺激大脑皮质,增大大脑皮质各区域血流量,加快神经元的能量代谢,调节皮质功能,提高丘脑下部调节系统的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功能,从而激活睡眠功能。通过头皮针刺激,可促进患者激素水平分泌,模拟激素替代疗法,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4]。本研究选取四神聪,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可以调和阴阳,益脑安神。额中线通督调神,额旁一线健脑益肾,调理髓海,潜阳入阴。额中线、额旁一线属于情感区,情感区位于人体大脑的额极部,针刺该穴区可宁神解郁、调神益智,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痴呆及额叶损伤引起的精神障碍。卢金景通过针刺法,同时使用疏密波电针治疗失眠,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体针联合电针(P<0.05)[5]。茅盈盈通过单纯针刺头部额顶带(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各旁开0.5寸的带状区域),额旁一带延长线(头临泣至承灵左右各旁开0.5寸的带状区域)治疗失眠,取额顶带,额旁一带前、中、后各三穴并接力刺,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头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P<0.05)[6]。杨继若通过针刺头部额中带、额顶带中1/3、额顶带后1/3、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体针选取神门、内关、足三里、丰隆、太溪、中脘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结果显示PSQI评分及FSH、LH及E2含量均优于常规使用艾司唑仑组(P<0.05)[7]。
头皮针刺激通过经络循行,类似神经刺激失眠相关内分泌轴,促进分泌相关激素及神经递质,从而调节睡眠中心和枢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本研究显示头针治疗前后对血清FSH、E2、LH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FSH由脑垂体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协同LH促使发育成熟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和排卵。通过对FSH测定,可以了解垂体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及卵巢的功能状态。FSH类似于中医天癸类物质,头皮针治疗前后FSH的变化提示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可能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控失常为主,围绝经期是卵巢活动中断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会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性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头针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应激反应的主要调控轴,心理应激下可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类激素的释放[8],引起睡眠障碍。治疗前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头针可通过经络调神,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干预神经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睡眠指数与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黄体生成素呈现负相关。有研究显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与觉醒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行为觉醒的维持可能与多巴胺有关,而脑电觉醒的维持则与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有关[9],多巴胺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一般认为脑内多巴胺神经元兴奋,动物觉醒增加,睡眠少;反之,觉醒少,睡眠增加。促黄体生成素升高常见于内分泌疾病,降低常见于垂体下丘脑功能低下等。患者症状的轻重与黄体生成素成负相关,体现了围绝经期失眠与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分泌失调有关。促黄体生成素越高,卵巢功能越差,患者失眠症状越重。
综上所述,头皮针刺激通过经络循行类似神经刺激失眠相关内分泌轴,从而调节睡眠中心和枢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