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

2022-10-10 02:50:02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投入量资源配置产业结构

王 宁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2.吉林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24)

一、引言

21世纪是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科技大爆发的时代。科技和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资源也成为制约国家和地区进步的基础要素,积累科技资源和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迈入强国之列的必经之路。当前,新技术革命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技术进步是驱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选择。[1]谁能抢占科技制高点,谁就能获得技术进步的主动权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该纲要不仅突出了创新的引领作用,也强调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可以说,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对国民经济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可以增加单位要素创造的经济成果,“挤出”多余要素,催生新的行业,推进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引起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再配置,使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合理流动成为现实,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互为动力。本文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入手,调查中国科技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现状,分析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此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概念界定

(一)科技资源

资源是一国或地区拥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资源具有稀缺性。科技资源主要指分布在科学技术研究、应用领域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最初对科技资源的界定主要包括人力科技资源、财力科技资源和物力科技资源,即科技资源的“三元说”。后来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信息科技资源、组织科技资源、制度政策资源等。虽然这些不同的资源都是开展科技活动过程中的必要投入,但由于信息、组织和制度较为抽象,形成的投入难以量化,多数学者在研究时都遵从了“三元说”。

“配置”是按一定的机制或方式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科技活动主体、地域、过程、学科、空间、时间等之间,而“配置效率”是投入单位科技资源所带来的回报。此处的“回报”可以是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可以是研究开发机构的论文数量,可以是技术市场成交金额,也可以是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多种形式。根据这样的界定思路,比较适合用于测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此外,NRCA模型、SBM模型、SFA模型也被学者用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即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通过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在两大部类间、各产业间、各行业间分配比例的变动。这种变动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变迁,此间必然伴随产业间及产业内部份额比例的转移,以及各产业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互通程度的提高,从而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度量。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都应涵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中。

三、理论基础

(一)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早期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出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该论著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允许人们在不违反正义法律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每个经济个体都以此为原则配置资源,从而实现整个经济体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人”“完全理性”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基础上,在明确资源稀缺性的前提下,回答了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一问题。其中,帕累托最优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标准。该理论认为,如果无法在不损害任何人福利的前提下增加某些人的福利,或者说如果要增加某些人的福利必须以损害他人福利为代价,那么此时资源配置的状态为“帕累托最优”,否则该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称之为“帕累托改进”。之后的“补偿原理”对该理论做出了改进,指出当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时,如果福利增加者可以补偿福利减少者损失的同时仍然感觉其境况有所改善,那么此时资源配置的状态为“潜在帕累托最优”。

与基于市场配置机制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以公共选择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关于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思考。但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自然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会导致“市场失灵”,而价格信号扭曲、交易费用巨大等现象也证实了“政府失灵”的存在。所以,资源配置不应仅依赖一种方式,市场应当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干预作为有益补充。

(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1672年,配第提出不同产业工人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劳动力资源由低收入产业流向高收入产业。以此为基础,克拉克在1940年提出第一产业产值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减小,第二、三产业产值则随之增加,从而形成配第—克拉克定理,以此揭示了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规律。1931年提出的霍夫曼定律认为在后工业化时期,生产资料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消费品产业和生产资料产业的比值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变小。1941年提出的库兹涅茨定律揭示了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收入和劳动力在整体中所占比重会逐渐下降;工业部门收入所占比例会上升,但劳动力占比基本不变;服务部门收入和劳动力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基本都是上升的。

产业结构升级是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目标的动态调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效率低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效率高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结构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的是产业发展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各部门间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结构效益的优化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反映的是产业效率和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势地位沿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方向进行演进;另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势地位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方向进行变动。

四、现状分析

为了充分认识科技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国内现有科技资源的分布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构成比例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中国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科技资源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便于量化且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三个方面反映目前中国科技资源投入情况。此外,从知识产出和经济产出两个角度反映科技资源产出情况,以便反映资源配置效率。

1.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量在过去十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反映的数据可知,我国科技人力投入在2020年已达523.45万人,较2010年的255.38万人增长了105.97%(图1)。按执行部门区分,主要的三大类科技人力资源分布为:企业占77.57%,研究与开发机构占8.67%,高等学校占11.74%;按人员类型区分,三类科技人力资源分布为:基础研究人员占8.15%,应用研究人员占12.29%,试验发展人员占79.56%。试验发展是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产生新产品、建立新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虽然不创造科学技术知识,但与实际生产活动有直接的关系,所提供的产品、工艺等都是可以在实践中直接采用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而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者、组织者,也是科技成果价值的实现者和受益者。因此,企业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从事各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来自企业和从事试验发展的科技人员在统计结果中占较高比例的原因。

图1 历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单位:万人)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2020年科技人力投入量是最大的,已达344 0643人,在全国科技人力投入量中占比最高,为65.73%;其次是中部地区,投入944 218人,占比18.04%;再次是西部地区,投入649 039人,占比12.40%;最后是东北地区,投入200 608人,占比3.83%。各省份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差异较大,广东省2020年科技人力投入量为872 238人,占比16.66%,排在全国首位;西藏自治区2020年科技人力投入量为1 579人,占比0.03%,排在最后。科技人力投入量排名前六位的地区均为东部较发达地区,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和上海,六地合计科技人力投入量占57.89%,超全国半数。排名后六位的地区大部分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分别为甘肃、新疆、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六地合计科技人力投入量仅占1.3%。各地科技人力投入量明显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越是发达地区投入量越多,反之投入量相对较少。这一方面与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和人才引进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的就业观念有关。发达地区在经济和物质方面有更大的吸引力,社会对科技人员的认同感也更高,所以这些地区科技人力投入量更大。

2.科技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科技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有经费保障,科技活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才能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为24 393.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较2011年增长了180.8%,较2001年增长了2 239.89%(图2)。在三类科技活动中,基础研究领域经费投入较少,仅占6.01%;试验发展领域经费投入较高,占82.68%。按执行部门划分,应用于企业的经费最多,占76.55%;其次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分别占13.97%和7.72%。按资金来源划分,企业投入经费远高于政府,占77.46%,是政府投入的3.9倍。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类似,科技财力资源配置也主要集中于试验发展领域和企业。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试验发展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图2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单位:亿元)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2020年R&D经费投入量是最大的,已达15 968.28亿元,在全国投入量中占比最高,为65.46%;其次是中部地区,投入4 330.21亿元,占比17.75%;再次是西部地区,投入3 212.94亿元,占比13.17%;最后是东北地区,投入881.68亿元,占比3.61%。各省份科技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差异较大,广东省2020年R&D经费投入量为3 479.88亿元,占14.27%,排在全国首位;西藏自治区2020年R&D经费投入量为4.37亿元,占比0.02%,排在最后。R&D经费投入量排名前六位的地区均为东部较发达地区,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和上海,六地合计投入量占57.27%,超全国半数。排名后六位的地区大部分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分别为甘肃、新疆、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六地合计R&D经费投入量仅占1.2%。经费投入与经济实力有必然联系,东部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高,企业经营效益较好,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也更多。

3.科技信息资源配置现状

科技信息资源是记载科学技术活动或科技知识的信息载体,保存了已有的人类精神财富,是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重要工具。本文以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和电信业务总量为主要指标度量科技信息资源投入情况。2020年,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94 604.68万个,较2010年增长了403.72%;电信业务总量为136 763.33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355.98%。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山东六个省份在两项指标上排名均处于前列。

4.知识产出

在度量科技资源的知识产出方面,本文选取了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国内专利授权数两项指标。SCI、EI、CPCI—S三个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在2019年共收录我国科技论文772 662篇,其中SCI收录数量为450 215篇,占比58.27%。2020年,全国专利授权数为3 520 901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2.52%,实用新型专利占67.27%,外观设计专利占20.21%。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地区产出的科技论文数量最多,占总数的16.17%,这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是相符的。北京聚集了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十分丰富,因而可以最大化知识产出。排名在北京之后的五个地区分别是:江苏(10.51%),上海(7.81%),广东(6.49%),陕西(5.97%),湖北(5.46%)。专利授权数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福建,六省市合计占全国的61.01%。广东省在专利授权方面优势地位十分明显,在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方面都排在首位,浙江则在实用新型专利方面排在首位。总体来看,科技资源知识产出仍然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开放程度更高、人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加之大量的科技资源投入,因而可以有较高的知识产出。

5.经济产出

在度量科技资源的经济产出方面,本文选取了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和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两项指标。2020年,国内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总计达28 251.51亿元;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总计达174 613亿元,利润总额达12 394亿元。按技术输出地域划分,东部地区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最大,占总量的65.1%,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北京地区成交额为全国之最,达6 316.16亿元,占总量的22.36%,其次为广东、江苏、山东、陕西和湖北。在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方面,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总额,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广东、江苏、浙江三省。

(二)中国产业结构布局现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势必出现相应的变化,因而进行科学的产业布局是十分必要的。在多数研究中,研究人员大都采用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来反映产业结构,本文选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进行刻画。

由图3和图4可知,疫情爆发导致2020、2021两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第三产业由于特殊的生产方式受到的冲击较大,且恢复较慢,三次产业的相对比例关系受到影响。因而,此处的分析仅针对2009—2019年数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大致如下:首先,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9.64%下降到2019年的7.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平稳趋势,基本处于4%左右,表明中国非农业化产业结构的状态较为稳定;其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分别从2009年的45.96%和52.3%下降到2019年的38.59%和32.6%,说明在过去的13年中,工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的局面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再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分别从2009年的44.41%和43.7%上升到2019年的54.27%和63.5%,弥补了农业和工业下降产生的缺口,中国经济增长呈现第三产业对农业和工业替代的特征。通过计算结构层次系数,即以1、2、3为权重分别乘以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与GDP比值,发现该系数由2009年的2.35上升至2019年的2.47,表明中国产业结构正由低端向高端演进,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图3 三次产业占GDP总量比重(单位:%)

图4 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单位:%)

五、作用机理

在社会经济生产中,每个产业部门的运行都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撑,产业部门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自然伴随资源的流动和再配置。产业结构本身反映了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产业结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演进过程就是资源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转移过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为当代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投入,科技资源的配置也遵循同样规律。段忠贤和吴鹏(2021)认为有效改善产业结构条件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张子珍等(2020)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与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效率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区域存在差异,东部省份开放程度高,科技资源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3]刘玲利(2008)在选取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因素指标时,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并证明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效应。[4]何德旭和姚战琪(2008)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就是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再配置的过程,资源的流动降低了经济的非均衡程度,对总生产率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产业结构变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5]

科技资源配置对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科技资源配置本身并不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的产业出现新产品、新工艺的可能性更大,单位要素创造的经济成果更多,多余的生产要素被挤出,从而催生新产品、新行业,并将整个产业向更高层次推进。所谓生产技术结构,是指生产对象转移过程中,各生产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配置格局。此处不仅涉及不同产业间的资源配置,还涉及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比如生产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科技服务机构创造或改进生产技术,并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企业,企业将其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升。生产技术的变革更新了原有产业部门,也导致不同部门产值份额的变化,产业结构得到丰富并不断演进。王钺(2021)认为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整合、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6]王凯(2021)认为要素配置能力优化可以提高自身经济效用并增强要素间协同合作水平,从而降低生产过程的多余消耗并提升产业内部经济效益,整体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7]王鹏和郑靖宇(2018)提出科技服务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8]

六、结论

科技资源是制约国家和地区进步的基础要素,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合理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引起资源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科技资源配置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目前在科技资源分布方面,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信息资源,都呈现集中于东部地区的特征。在各产业构成方面,呈现第三产业对农业和工业替代的特征,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中国产业结构正由低端向高端演进。

猜你喜欢
投入量资源配置产业结构
词汇加工深度理论对二语课堂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山东青年(2020年10期)2020-11-23 02:01:12
影响英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学习者因素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
投入量三要素对词汇习得的影响探究
文教资料(2014年23期)2014-02-23 07:06:16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