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楚,陈伟芝,王孟飞,赵和平
西安市红会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5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呈上升趋势[1]。一期梅毒典型表现为无痛、质硬、边缘较清晰、浸润感明显的浅在性溃疡,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二期梅毒已开始出现多器官受累,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眼梅毒、梅毒性关节炎、神经梅毒及内脏损害等;三期梅毒则可表现为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骨梅毒、眼梅毒、心血管或神经梅毒[2]。骨科手术一直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3],梅毒患者特别是二期、三期梅毒患者体内多器官已受到损伤,包括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心血管系统。梅毒感染是否会影响骨科手术后DVT及相关的血细胞参数,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分析了梅毒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关系,旨在为梅毒患者骨科术后DVT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骨科手术患者,除梅毒外患者无其他影响凝血系统和骨骼发育的系统性疾病。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551例,其中男230例、女321例,平均年龄(55.61±13.82)岁,患者分为4组:梅毒阳性且术后DVT阳性患者(152例)作为梅毒+DVT组,梅毒阳性而DVT阴性患者(147例)作为梅毒组,梅毒阴性而DVT阳性患者(102例)作为DVT组,梅毒、DVT双阴性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性别及年龄分布见表1。本研究经西安市红会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各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n(%)或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测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2]:使用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ACL-1500全自动发光仪和配套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S5100及上海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试剂(乳胶比浊法)检测患者术后3~5 d血浆D-D和FDP水平。使用日本希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XN-2000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术后3~5 d的全血标本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白细胞(WBC)相关参数。
1.2.2DVT诊断 采用荷兰飞利浦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进行诊断,DVT诊断指征[4]:(1)静脉管腔内可以探及血栓回声;(2)通过加压探头检查,静脉腔不能压瘪或部分压瘪;(3)静脉腔内记录不显血流频谱或者是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变化;(4)无彩色血流信号或出现充盈缺损。
2.1DVT发生率 共254例患者通过双下肢超声诊断为DVT,其中梅毒阳性患者152例,梅毒阴性患者102例,梅毒阳性患者DVT发生率高于梅毒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梅毒与骨科术后发生DVT的关系[n(%)]
2.2患者术后血栓标志物水平比较 梅毒+DVT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梅毒组和对照组(均属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DV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血浆D-D和FDP水平比较
2.3患者术后PLT相关参数的比较 梅毒+DVT组PLT、PDW水平均高于DVT组、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DVT组MPV水平高于DVT组和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PLT相关参数的比较
2.4患者术后WBC相关参数的比较 梅毒+DVT组单核细胞比例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DVT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DVT组和梅毒组,而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各组WBC相关参数的比较
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5]。既往研究表明,梅毒螺旋体能随血流冲击附于血管内壁上,其表面的黏多糖酶与血管内皮细胞相黏附,可分解血管内皮黏多糖,从而破坏神经间质的小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被破坏后,出现局部缺血和梗死。梅毒的组织病理显示,各分期的梅毒均有血管受累,导致动脉内膜炎和外膜炎,在树胶肿损害出现时发生肉芽肿性炎症[6]。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后,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增加,小分子物质、离子等通过率升高,可造成局部水肿。
内皮损伤是骨科手术患者发生DVT的主要机制之一。骨折后由于创伤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打破机体内各系统的动态平衡,引起凝血功能、PLT功能的明显改变[7],若未及时处理,则可能会诱发DVT,甚至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当梅毒感染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与骨科手术导致的损伤叠加,可能会导致梅毒患者骨科手术后DVT发生率升高。马天雨[8]回顾性分析了梅毒与骨折的关系,发现平均100例骨折患者中至少有2例是梅毒患者,长达6年的病例统计显示,有1/3的梅毒患者发生过骨折。
本研究发现血浆D-D和FDP水平只在血栓组(梅毒+DVT组和DVT组)和非血栓组(梅毒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不受梅毒因素影响,但梅毒对PLT有较大影响,不仅体现在PLT计数,也体现在PLT体积和PDW上。PLT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细胞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PLT聚集成PLT栓子,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之一[9]。骨科领域的研究发现,多发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性骨折患者,这与多发性骨折患者凝血功能、PLT活性异常改变的程度高于单发性骨折患者密切相关[10]。梅毒导致的内皮损伤对PLT的激活以及骨折对PLT的活化作用,可能是导致梅毒+DVT组中PLT数量、形态异常的原因。
本研究检测了WBC相关参数,发现梅毒+DVT组单核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由于样本量问题,梅毒+DVT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DVT组和梅毒组,却低于对照组,但整体仍呈升高趋势,这一结果与宫颈癌与梅毒的相关性研究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单核细胞比例降低的结果类似[11]。循环中活化PLT能通过P-选择素与WBC表面的P-选择素糖基蛋白配体相结合,形成PLT与WBC的聚合物,WBC中单核细胞结合的比例最高,这可能是单核细胞比例较低的原因[12]。
本研究分析了梅毒与骨科术后DVT的关系,发现梅毒患者骨科术后PLT异常变化可能为DVT的高危因素,这为梅毒患者骨科术后DVT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