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开阖针法结合六经病欲解时施治经验浅析

2022-10-10 01:55候帅冯晨谢圣芳
人人健康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施针阴三阳厥阴

候帅 冯晨 谢圣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8)

1 六气开阖针法

顾植山教授由《黄帝内经》阴阳离合理论发展得出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六气开阖针法的针灸治疗新方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认为,人体各处均可依据三阴三阳划分六经,并以此为基形成六经开阖枢太极图。以此太极图为施针部位,结合五运六气天候之变化,循经针刺,取得特异性疗效的针灸方法,称之为六气开阖针法[1]。

笔者恩师谢圣芳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师从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近20 余年,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谢师学习顾植山教授六气开阖针法后,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并与汤药相结合,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

2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认为,伤寒论所谓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如同户枢,根据其生理病理状态,形象地将之喻为开阖状态,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少阳、少阴为枢[2]。

太阳宜开,太阳开则阳气散布周身体表,气血周游,四体强健。开之太过则伤阳。太阳闭则邪气束表,发为太阳病。阳明宜合,阳明合则水谷得以腐熟,受脾气健运之力,得精微受养周身。合之太过,则见燥结之象,发阳明腑实之证。若阳明得开,则见下利难止之象。少阳为枢,枢转太阳、阳明,枢机不利则阳气升降无常,开阖失度,介于半表半里之间,则见口苦咽干,往来不适之症,是枢机不利、气运不畅所致。太阴宜开,太阴开则清气可升,浊气得降,气机通畅,上下得安。若开之太过,则气行无束,健运太过,可见下利不止之象。太阴合则清浊不分,气机郁滞,腹满而不能食。厥阴宜合,厥阴合则清阳生,肝血循经温养周身。厥阴开则女子见宫寒腹痛,男子见阴囊不适。少阴为枢,枢转太阴、厥阴之气,少阴宜气化,少阴气化则小便自如,膀胱开阖有度,身轻体健,气化不利则枢机不转,阴阳难交。少阴之气化靠肾之元阴元阳助益,气化不利究之根本,在肾之阴阳,故少阴病见脉微细,但欲寐之象。

六经开阖枢功能正常有度,正如阴阳调和有方、阴平阳秘的状态,是以维持人体基本功能,达到身强体健、益寿延年的效果。[3]六经开阖的概念取自于阴阳太极图(如图1),根据患者疾病所表现的症状,通过对应六经开阖失常的表现,确定患者病位之经,是六气开阖针法阵法之关键。

图1 三阴三阳开阖枢太极图

3 六经病欲解时

六经病欲解时的概念来自于《伤寒论》六经病条文,分别位于第9、193、272、275、291、328 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关于欲解时的理解,各代医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是围绕“欲解”这一概念进行阐述,或阐述其所主之时辰,或阐述其所解之原因。清代医家柯韵伯认为“巳未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意为太阳所谓者,阳中之阳也,巳未之时,阳气至于一日变换之顶点,故太阳之欲解时为巳至未上,也即9 点到15 点,“脾为阴中之至阴,故主亥、子、丑时”,此句所谓至阴者,非今时今日所谓到、去之意,当解为极阴之意,子丑未之时,乃是一日阴阳变换中阴气最盛之时,故至阴者太阴主之;张志聪认为“日西而阳气衰,阳明之主时也,从申至戌上,乃阳明主气之时,表里之邪欲出,必随旺时而解”;陈修园认为六经之病欲解“亦可于其所旺时推测而知之”,主张“值旺时而解矣”。张与陈二者的观点都认为六经欲解时当是经之所主之时,也即经之所旺之时。顾植山教授则认为,六经病欲解时,其谓欲解,非必解之意,当理解为相关时之意,在相关之时出现疾病变化,或加重,或减轻[4]。

谢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应是其经主时,经气充旺,方与邪争,邪正交争,必有胜败,经气胜则愈,其病自解,邪气胜则颓,其病难解。是故六经主时,其病欲解,解与不解,在经气之盛衰,是以谓之欲解也。患者身体不适所发之时,便为驱邪正气兴旺之时,气之所主,便为邪之所在,通过辨时定经,明确受邪经位,便于立法遣方,施以针药。

4 六气开阖针法并六经病欲解时施治方法

施针之前,要对患者症状充分问询了解,通过辨时定经、辨症定经,明确其病机所主之经。虽然六气开阖理论认为人体随处可为开阖太极之图,但最方便易行之处当选巅顶,也即以百会穴为中心,做开阖太极图(如图2)。患者与施针者共同面南而立,选定施针之经后,由太极图正中刺向所选之经,谓之引经针。而后在所选之经处沿顺时针方向平刺。六气开阖针法虽无补泻,但据刺法顺经为补、逆经为泄之意,顺六经运行方向平刺当为助其经之气胜邪。

图2 六气开阖针法施针图

5 验案两例

验案一:患者王某宝,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住院期间,诉腹部酸痛不适,时有饱腹感,纳差,口苦咽干,饮食不下,睡眠差,难眠易醒,胁肋部时有酸胀不适,偶有憋闷感,无小便,大便三日未解,舌红,苔薄黄,脉弦实。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较差,有高血压病史8 年余,目前未服药控制。有糖尿病病史21 年,目前“甘精胰岛素(来得时)22 单位,晨起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有先天性孤立肾病史,2019 年12 月17 日在局部浸润麻醉条件下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行肾脏替代治疗。据患者症状,细询患者不适感较强时间,诉晨起及午后不适感明显,诊断为少阳阳明合病,遂于18 日予小柴胡汤加减合并六气开阖针法刺少阳、阳明治疗。全方如下:柴胡6 克,酒黄芩6 克,法半夏6 克,生晒参15 克,红枣10 克,生甘草5 克,生白术15 克,茯苓20 克,陈皮20 克,干姜6克,蒲公英30 克,炒谷芽20 克,炒麦芽20 克,制大黄5 克,焦山楂20 克,六神曲20 克,生牡蛎10 克,天花粉10 克,3 付,草药,水煎服。

二诊,患者腹部酸痛不适感缓解,食纳较前增多,大便3 日一行,胸胁部不适感基本消失,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前方加麻仁10 克、麦冬30 克并针刺治疗。

三诊,患者腹部酸痛不适感偶发,食纳如常大便2 日一行,胸胁部无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稍弦。嘱患者清淡饮食,续服三剂并针刺少阳、阳明巩固治疗。

按:患者口苦咽干,胸胁部不适,纳差失眠,大便难解,结合舌脉,是典型的少阳病表现,当以和解少阳为主,另有大便不通,失眠等症,可见阳明病表现,辅之以下法,解阳明之热。据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少阳为枢,枢机失利,诸气不行,故见酸胀憋闷等不适之感,气之不行,则运化失度,故见纳差腹胀。阳明当合,然合之太过,则见阳明腑实、大便难解之象。另患者不适发作之时均为晨起午后,结合六经病欲解时,当属少阳、阳明之主时,故治之以小柴胡汤并通肠腑,施针以少阳为引经之针,并刺少阳、阳明,是谓二经并治,以内治之法为主,辅之以六气开阖针法外治,内外同治之下,效果颇显。

验案二:患者孙某华,2022 年1 月12 日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期间,夜间23 点左右,自觉头痛不适,难以入眠,测血压、心率正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有高血压病史,目前口服可乐定、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有尿毒症病史,目前口服开同、司维拉姆、速力菲、罗沙司他控制并发症。2021 年初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后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现在患者头痛难忍,急难入眠,头痛部位以两侧为主,据发病时间及部位症状,遂予针刺太阴、少阳治疗,施针30 分钟,患者头痛缓解,正常入睡。

按:患者头痛发时,以两侧为主,属少阳经络循行之处,发作之时23 点左右,即亥时末子时初,应为太阴病欲解之时,时症结合,故刺之以太阴、少阳,以太阴为引经针,立得奇效[5]。

6 结语

六气开阖针法源于经典,将五运六气理论与针灸有机结合,并将之化繁为简,易学易用,在临床运用中颇有奇效,结合内治之法,其效愈显。谢师在学习此针法之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对经典的理解,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依据《伤寒论》对六经病的论述,结合六经病欲解时的运用,更加扩大了其适用范围。除却六经典型病症,亦可据六经病欲解时之病情变化加以施治。为疑难杂症以及汤剂不便之时提供了一种及时简便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施针阴三阳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得气的判断指征辨析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思维模型的基本特征※
内热针治疗腰骶部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溯源
《内经》《难经》 “三阴” “三阳” 的指代和含义研究*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针灸手法对针灸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