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体操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思考

2022-10-10 12:09曹晏熙美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体操动作理论

曹晏熙美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99)

在体操教学中,无论是跑步还是准备活动都能够起到热身作用,但是学生却不会对技术动作进行复习,无法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很多教师忽视了运动技术本身的特点,导致学生无法根据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而引入学习迁移理论知识体系能够强化学生对体操运动技术的正确认知,也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在体操教学中产生的正迁移或负迁移的特点,形成全新的情境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学习迁移理论心理认知分析

(一)迁移传统理论

研究迁移理论不仅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体育学习、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迁移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理解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运用“迁移”原则。一个人只有了解并掌握具体的运动技能,才能在全新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加以应用。如果学生无法把新学到的技能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或者只是表面上的理解,那么在实践操作中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外部环境的细微变化还是个人的细节差异,学习效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迁移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必须解决新旧技术迁移中的矛盾,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创造迁移条件,避免或减轻运动技能的主动迁移和技能间的相互干扰。

过去对迁移理论的心理研究主要分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迁移说、概括理论说以及关系转换说几种理论。形式训练说是德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包括抑制、记忆、思维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各种器官如同肌肉一样,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提升力量,最终促使人的官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官能也可以实现自动迁移,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应场景的前提下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但是形式训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目前学术界对形式迁移的质疑声音较多。

相同要素迁移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他认为在知识迁移时,两种情境要素必须有共同点,无论能否观察到这种共同点,都能够发生情境迁移现象。如果有迁移现象,则必须有两种共同要素同时存在。

概括理论认为,通过对他人经验进行概括分析,人们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完成迁移,可以将共同要素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一理论更强调经验总结的价值。经验概括理论与相同要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相同要素理论认为在迁移过程中需要注重前期与后期的先后顺序,而概括理论则认为必须在先期学习中获得有效知识,才能在后期学习中进行迁移。

关系转换理论则认为学习者只有对两种知识的关系结果进行分析,才能够实现顿悟,而顿悟是突然领悟两种知识的真正方式。

(二)知识结构迁移

在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对认知结构的深入考察可以明确迁移必须根据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认知结构的迁移观点认为先前学习包括过去经验积累所得,应用于现代任务学习之中。传统迁移模式下,必须明确课程先后顺序产生的影响,通过可辨别性和对新的学习保持影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够对原有的知识功能产生影响,这就是迁移的普遍性特点。迁移主要包括情境迁移、举一反三等多种方法,只有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迁移方式,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学习迁移的整体效果,从而提高学习迁移的整体质量。

二、迁移理论在体操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通过课堂教学准备活动开展迁移教学

在准备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心理准备。而适当的心理迁移活动,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运动技术属于一种操作性知识,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会对另一种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准备活动期间,必须要对这种正向迁移的影响加以利用,同时避免运动训练的负向迁移,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在体操项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运动技术会对学生的不同身体部位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将身体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群进行热身,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设计出不同的准备方法,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单双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对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俯卧撑、推手等动作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的上肢关节得到充分锻炼。这样在训练运动技术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体操运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等不安情绪。

(二)加强对专门性准备活动与一般性准备活动的有机结合

传统体操运动过程中通常采用慢跑、徒手操等基本形式作为准备活动,这容易导致学生对体操运动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无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准备迁移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要想提高体操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最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游戏,增强学生对体操运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运动经验,增强热身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体操训练中,单杠双杠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很有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甚至引发身体损伤。为此,在课堂活动训练之前,教师必须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体操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设计的整体效果。在开展双杠支撑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增加俯卧撑的专门准备活动,通过体验推手、移动重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的整体技能。良好的教学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热身效果,也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从而对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正向迁移。

学习迁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概念,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具有普遍的联系,所以迁移学习可能导致一个学习影响另一个学习,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是正迁移,也可能是负迁移。如果以前的经验能在新的环境下提高性能,那就是正向传输;如果之前的经验干扰了新情况下的表现,那就是负传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可以有效防止消极迁移的干扰,减少消极迁移的影响。

(三)以运动技术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对项目技术重难点分析

在运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相互学习来掌握动作运动技术,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体操课堂教学。在体操运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技术要领寻找到相似的学习场景。随着学习的不断积累,关键技术的相同要素也就越多,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迁移能力。如果从动作技术的重难点入手,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动作技术,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训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开展动作迁移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只有学生积累足够的学习经验才能够实现教学迁移。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则越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增强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效果,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学生在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过程中,还能够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新的知识领域之中,从而顺利实现知识迁移。例如教师在讲解双杠下和后摆下的动作中,应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心推移的动作,使学生在学习过关键技术之后,主动探索动作技术要领,并对运动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形成关键技术核心。

在体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体操教学并不是阶段性的教学,而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教学。要想使学生保持对体操的热爱,教师就要强化某一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迁移理论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选择以及兴趣爱好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体操项目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体操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是密不可分的。但在传统的体操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对体操运动项目不感兴趣,对体操活动没有参与热情,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通过学习迁移理论,学生可以对喜爱的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运动兴趣,增强身体素质,并能切实感受到体操运动的重要作用。

在开展专项化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选择1 至2 项运动项目,利用学习迁移理论训练,提高学生的体操项目技能。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获得理想成绩。通过体操学习迁移理论,擅长某项体操项目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从而为国家挑选优秀的体操运动员提供人才支撑。体操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改革,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体操运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锻炼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观察学生的运动表现,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水平。

(四)分解技术动作优化教学方法

在体操教学中,不同阶段的动作难度不一,因此教师应该对难度复杂的动作进行拆解,通过完整与分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复杂动作。例如体操运动中,前滚翻、侧手翻等技巧动作难度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动作要领,还应该做到动作连贯优美、体态轻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倒立的练习手法,强化学生的手臂力量,让学生在倒立的同时学会蹬腿等技术动作。在完成分解动作之后,学生再将整个动作连贯完成,以确保动作整体的连续性,避免分解指导和移动运动引起的零散动作等问题,从而全面掌握体操技术动作。如果正在学习斜向助跑、挺身腾跃等技术,教师不能让学生直接练习整个动作,而是要进行分阶段训练。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掌握有节奏的助跑技巧,通过踏板撑手等动作学会协调用力,然后进行撑手、提臀、展髋练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分解,使学生对整个动作技巧熟练于心。这样在反复的分解训练中,学生就能够掌握不同阶段的身体平衡状态,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由易到难,逐渐克服对高难度动作的恐惧心理,以掌握动作要领,增强对技术动作的整体把握情况。

(五)把握各技术动作要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学习迁移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正向引导,避免产生负迁移。例如,在训练“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的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练习倒立技术,等学生的倒立平稳之后,再让学生学习双杠分腿坐慢起动作,然后进行完整的练习。通过对技术进行分解的方式,学生在练习技术时可以有效降低难度,以便于快速掌握不同技术的动作要领,并且进行合理整合,从而实现正向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之前学过的某种技能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技能。教师要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全面分析,合理安排不同技术动作的教学顺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规范,增强对学生的正向迁移引领。例如,在翻转和侧翻指导中,教师如果在指导过程中将翻转简单地设置为侧翻,忽略了技术的规范性,则很容易产生负向迁移,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无法达到由简入难的教学进程。教师应该对不同动作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步骤,使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精细化,不断优化不同动作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更加合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迁移测试可用于确定练习程序和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如果将其原理教授给学生,学生便可通过学习测试自行评估与检验其技能的绩效水平。

三、结语

学习迁移理论是体操改革的重要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学习迁移理论训练可以为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选拔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在开展迁移理论教学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在开展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学习迁移理论,增强学生对体操的兴趣,使学生不再只关注体操成绩,而是通过体操技术的训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体操动作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体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