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10-10 12:09曹雷国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趣味趣味性数学知识

曹雷国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劳动街小学,甘肃张掖 734000)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成为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为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他们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学科知识,进而自主地展开学习和探究,以此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价值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小学生感觉有难度,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其价值和作用更加明显。

首先,有助于最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在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从小学生的实际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出发,设计教学流程,实施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引入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欲望的教学元素,在这样的模式下,小学生的积极情绪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次,有助于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趣味化元素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和融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渐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这就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建构了新型的数学课堂模式,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导入激趣,强化学生探索欲望

1.在多媒体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发挥趣味性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可设计和引进激趣性的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现数学历史故事、数学文化资源、趣味数学游戏等内容,让学生在观赏故事、分析资源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概念或公式的产生和推导历程,进而对其深层内涵产生浓厚的探寻兴趣,由此,学生在后续课堂教学中的投入度和参与度就能不断提升,为提高整体课堂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导入环节,也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元素细致分析和精心设计导入规划,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导入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也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并融入了一些趣味元素,但由于自身缺乏丰富的经验,导入环节趣味性较足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课堂导入方法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自然也就不强。针对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缺乏兴趣这一问题,教师可重新审视导入环节的价值和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展开趣味化的导入,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是影像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精美的图片、动态化的视频等素材了解数学历史文化或是直观地认识到知识的推导过程,并在历史文化和视听资源的驱使下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就能在正式课堂中自主激发和调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趣味导入不仅可完善数学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2.在游戏化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对具象化事物具有浓厚兴趣的成长阶段,他们对游戏的热情十分高涨,这就说明在数学课堂中引进游戏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兴趣,使他们带着积极情绪探索数学知识。为了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增强小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可开展游戏化的课堂导入,为小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通过在课堂中设置趣味化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促使他们提炼出游戏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在玩乐中收获知识,此后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对这种教学方式也会保持较大的兴趣,他们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探索数学概念和公式的本质,进而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

不过,由于部分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以及课堂把控力度不足,他们无法将游戏模式与导入环节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展开游戏导入时,要么过于关注游戏本身,没有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要么过度强调数学知识,忽视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导入环节的趣味性,这就导致游戏化导入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致也不高。对于学生缺乏积极性、导入环节设计不合理这一教学弊端,教师可将导入环节的目标与游戏化形式充分结合在一起,兼顾趣味性与探究性特点,让学生在猜谜、数学知识竞赛、信息传输等游戏中调动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兴趣,使得游戏导入既符合趣味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又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在导入环节强化小学生的课堂探索欲望,为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好准备。基于此,导入环节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的创设还能为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后续学习中会保持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二)课中升趣,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1.在生活化情境中提升学生兴趣。生活中富含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为了在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在课中教学时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找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链接点,让他们在趣味化的生活元素中提炼具有普适意义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由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就能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但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选择的教学方式相对较为落后,他们没能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元素的重要性,也没有在课堂中创设趣味化的生活情境,而在缺乏生活元素的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明显不足,且存在偏离现实生活的现象,一些拗口、语言晦涩难懂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数学课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后,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对于数学课堂趣味性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实施趣味性教学方案,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着眼小问题来升华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展现数学知识,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场景和案例中了解数学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中后,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做到活学活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愈加深化。

2.在合作化学习中提升学生兴趣。互动和沟通是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为学生预留互动和沟通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小学生在交流中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就会愈渐高涨。为了提升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为学生创造互动和沟通的条件,通过构建合作化学习小组的方式,给予学生开放式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与同龄人交流和分享信息的过程中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深层内涵和奥妙,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会更加开阔,他们的人际互动和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一些错误的观点也会在交流中逐渐被修正,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将数学作为一种爱好或兴趣。不过,在分析和考察过往教学状况时发现,合作化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但是他们将合作学习简单地定义为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远近展开课堂讨论,这种“合作学习”形式看似大家在热切地讨论,讨论后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教师只能继续转回到传统教学形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部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还不重视分组工作,在分组不科学、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中,小学生自然无法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于是,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秉承着趣味化教学的原则,对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年龄水平和思维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此为根据综合考虑并分设合作小组,每个小组中要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保证交流、讨论的有效开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难度适宜的探究任务,为学生的合作探讨和趣味化学习助力,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基础好的学生要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疑惑,同时自身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让他们在组内共同搜集和整理数学趣味化学习资源,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建构趣味教学模式的目的。

(三)课尾留趣,维持学生学习热情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前半段会保持较强的学习热情,在课尾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如果教师能够针对课堂教学的末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那么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长久地维持下去。所以,为了维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可通过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和布置趣味化实践作业的方式,在课堂的末尾留趣,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共享信息、总结课堂学习成果、共同探究疑难问题,并探索作业的完成方式,由此,数学课堂的后半段也能充满趣味性,学生也能在课堂中始终如一地保持学习热情,使课堂结尾学生的学习也能处于高效阶段。

然而,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能在课堂中沿用“课堂前半段教师讲解+课堂后半段学生解题”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后半段要求学生展开习题训练,这会大大降低后半段课堂的教学趣味性,而在这样僵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所以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也未能构建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变得虎头蛇尾,整体上难以保持较高的效率。因此,教师可将趣味化教学理念贯穿于数学课堂中,精心设计课堂后半段的教学内容,组织班级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出现的趣味事件或者乌龙事件,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学习经验,互通学习感悟,从而在活跃的氛围中调动和维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并会将生活与知识融为一体,进而对生活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课后增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课后阶段是增强小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时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系统化的认识。所以,为了发挥趣味化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在课后教学和指导中增加趣味,通过开展趣味化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复习数学知识,反思学习成果,针对性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通过此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明显加强,还会养成课后自主总结的好习惯。

但是,从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课后学习和反思的意识,在学生的课后学习阶段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没有引入趣味化内容,也没有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或点评,还有部分教师习惯使用“题海战术”,更倾向于鼓励学生课后多做习题,提高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这就导致趣味化教学模式未能真正融于小学数学课堂中。

对此,教师可将趣味化和引导性作为课后指导的原则,以游戏或是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系统化地梳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学习现状展开分析,进行点评,并为学生创造实践和反馈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学生不仅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总结,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并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改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以此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这对于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作为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趣味性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进而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趣味趣味性数学知识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