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2022-10-10 12:09:16许开锜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探究

许开锜

(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教学辅导站,甘肃民勤 733306)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正,一些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决定数学课堂进度、活动、目标、内容,导致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状态,无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针对以上数学教学问题,教师要深化数学教育理念与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深化,全面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学习特征与学习差异,对于不同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堂提问内容与提问类型,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师生互动中,端正他们自身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掌握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权,锻炼辩证思维能力,这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课堂提问内容较为呆板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课堂提问的优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内容较为呆板,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与开放性,为了节省备课的时间,教师缺乏精心准备课堂提问的意识,习惯于把课后练习题作为课堂提问的主要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回答问题、问题讨论的自觉性,对于课堂提问存在较强的抵触、畏惧心理,长久下来,会丧失探究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聊的学科,进而无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提问缺乏层次化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没有尊重小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学习差异,习惯于用统一的问题来考察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课堂提问缺乏层次化,无法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设定的数学问题难度比较大,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讨论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学习退缩心理,长久下来,会成为数学学科中的后进生。教师设定的数学问题难度比较小,会让课堂提问缺乏挑战性,虽然学生会积极发言,但是根本无法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当前的数学课堂提问氛围较为枯燥,通常都是一问一答的课堂提问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自主性。

(三)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

在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的现状,教师没有投入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课堂提问方案,通常都是随口提出问题,导致课堂提问存在不够严谨、严重偏离主题的现状,根本无法借助于提问让学生了解重点、难点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路不够清晰、开阔,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提升与思维发展,不利于锻炼小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缺乏自主投入数学知识探究的欲望。在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语言不够人性化,导致课堂提问内容缺乏情感性,拉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设定的数学课堂提问通常都是围绕优等生来设定的,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数学学习进度,教师提问占据数学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不能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无法展示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提问的必要性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提问,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最放松的状态融入课堂知识探究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让数学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化、完整化,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思考方法。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之下,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发言情况,教师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展开个别化、层次化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感知到探索数学知识的快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提问,也是教师掌握更多教育技能、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渠道,能够积极调整、完善教学方案,围绕学生的需求来营造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实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提问,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感知到探索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通常都是教师呈现数学教材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教学状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育内容只是局限于数学教材之中,根本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数学课堂中重视提问,才能够了解学生需求,在提问、互动中,引入更多的现实生活素材,实现数学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锻炼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三)让课堂问题更加有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提问,能够让课堂问题更加有创造性。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把课后练习题、习题册作为提问的内容,课堂问题较为单一、枯燥,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只有强化数学课堂提问,才能够为学生呈现新颖、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效率。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性思维,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智慧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互动、交流延伸出更多新的问题,学生在创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提升自我学科综合素质。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明确提问的意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课堂提问的优势,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明确提问的意图,强化数学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目的性,让学生在课堂提问的引导下,更为全面、深刻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教师在设定数学问题时,要借助于课堂提问提升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改变以往提问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提问的约束之下,实现数学思维的提升与锻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数学备课期间,教师要适当增加数学问题的时间,在各个环节合理设定数学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充分展示出数学课堂提问的引领作用。教师要精心设定数学课堂提问,合理控制数学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要围绕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设定课堂提问内容,从中来概括数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实现数学知识的衔接与迁移。除此之外,教师要保证数学课堂提问的层次化与适度化,提前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进度,以此作为设定课堂数学问题的重要依据,面向于全体学生设定数学课堂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点,逐一突破难点、重点问题。

(二)掌握发问技巧,强化课堂提问的效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发问的技巧,强化课堂提问的效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课堂提问方式,由之前的单一提问转化为多样化提问,保持课堂数学提问的启发性与探究性,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学会开展激趣式的提问,不要把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内容局限在数学课本之中,而是要提前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乐趣、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展开提问,让课堂提问情景化、趣味化,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去思考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感悟。教师可在迁移式提问中,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系统化与完整化,因为很多数学知识具备较大的关联性,教师要进行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尝试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还可采用悬念猜想式的课堂提问方式,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教师要利用数学课堂提问留给学生悬念,并且要支持、鼓励学生自主、积极探索数学问题,锻炼小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教师要改变以往主导式的课堂提问方式,采用诱导式的方式展开提问,教师只是负责提问,而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思维始终处于一个运转状态之中,从中收获更多的感悟、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

(三)抓住提问的契机,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提问的契机,以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俗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现状、学习需求,创造课堂提问的机会,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与提示,让他们自主去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构建高效化、理想化的数学课堂。

教师可基于小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时展开提问,让学生的思绪能够回归到数学课堂中,打开学习数学知识的思路,锻炼自身的数学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生活中能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要在学生无疑的期间提出问题,教师不要只为学生解答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升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约束能力比较差,教师可在学生讨论问题时展开提问,让学生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课堂氛围沉闷时提出问题,增强数学课堂活动的趣味化与探究性,让学生能够更为专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提升综合数学素质。教师可在课堂结束时展开提问,对本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出课堂问题,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归纳能力与总结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丰富课堂提问的类型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生活化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选择小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素材展开提问,让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浓烈的探究欲望,这样才能够展示出课堂提问的优势与作用。

教师要注重设定一些发散性的数学课堂问题,保证数学课堂问题的开放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实行一题多解,实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与思考,取得理想的课堂提问效果。教师要设定一些探究性的课堂提问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于数学课堂中,展开深刻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思维的深刻化、灵活性。教师要多一些耐心,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待提升,教师要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解答问题,调整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耐心思考的习惯,进而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在设定数学课堂提问内容时,教师要耐心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增强数学教学活动、提问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锻炼思维,促使自身的个性化成长。

由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视,科学设定课堂提问方法、内容,保证课堂提问的互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师生互动中,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