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022-10-10 12:09:16樊勤勤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文本小学生

樊勤勤

(甘肃省庄浪县盘安乡颉崖小学,甘肃庄浪 744611)

最原始形态的朗读,主要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诵其诗、读其书,进一步拓展知识、积累经验,提升朗读者的人文修养与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流利、正确地朗读文本内容,还要鼓励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内容,综合考查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音,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做到语言表达有条理、语调与语气恰当,展现出朗读教学的优势与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通常是在自己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下开展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显得呆板、乏味,长时期下来不但无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会让他们对朗读学习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影响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一定要改革朗读形式和模式,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展开朗读活动,让学生感知朗读的快乐,端正学生的朗读态度,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面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在朗读中能够积累词汇、开阔眼界,熟悉词语的用法与含义,掌握句子的表达形式,为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在朗读中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为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储存更为丰富的文本知识,学会用语言表达和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与观点,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自身的口语语言能力发展比较快,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及综合素养,让语文学习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二)强化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更为关注学生对于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记忆,但却忽视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一边记忆,强化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朗读、认知、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要想锻炼、提升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专注口咏、目视,在脑海中浮现出真实的画面感,把文字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投入感情理解语言文字,改变以往过度强调字词断句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增强自己的朗读素养和朗读能力,展现出文本知识中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朗读能够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朗读不仅需要用到口,更多的是眼耳口脑的协调与配合,应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学生在朗读期间,能够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学会想象、思考、探索、自主学习,增强感知、判断、理解、分析、创造等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在以往的语文课程活动中,通常采用的都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育模式,导致小学生缺乏表现自我、合作学习的机会。而在朗读教学活动中,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之间拥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充分展现小学生的才华、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朗读教学目标过于简单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朗读教学目标过于简单的现状,通常为“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有感情、流利、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等,这些朗读教学目标虽然比较具体化、详细化,但是缺乏一定的指导意义,无法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朗读学习。另外,大多数教师都是围绕课程大纲来设定朗读课的目标,在无形中缺乏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朗读能力的了解,导致设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无法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缺乏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朗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让学生通篇朗读文章内容,朗读教学缺乏目的性、针对性,个别教师甚至会开展一些反复模仿的朗读活动、即兴示范朗读活动等,这样不但无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核心、难点文本知识,还会导致朗读教学低效化,学生对于参与朗读活动更会产生存在排斥、抵触心理,对朗读学习方法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应用。

(三)朗读评价体系不完整

当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普遍存在朗读评价体系不完整的现状,评价的主体通常为教师,学生缺乏参与朗读评价活动的机会。教师的主观意识较为强烈,没有围绕朗读情感、朗读质量、朗读速度展开综合评价,不但很难挖掘学生的朗读潜力,无法展示出朗读评价内容的指导功能,还会导致朗读评价体系“形同虚设”,朗读教学活动质量提升缓慢。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围绕教育要求,合理设定朗读目标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围绕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科学规划朗读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去朗读和思考,锻炼学生的课程素养、思维意识。教师要保证朗读教育目标的明确性,不仅要按照句号、顿号停顿,还要做到不唱读、不指读,要引导学生投入真实的情感去朗读和思考。在此期间,学生能够获得优质情绪、情感体验,还能够充分展示朗读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人文价值,有效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让他们在朗读中独立识字,全面理解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用文字来创造美好的朗读意境,带给学生美好的想象,进一步感知参与朗读活动的趣味性,更为深刻地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意蕴、精神品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要保证朗读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围绕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朗读需求,设立清晰的朗读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情感、品读文章,做到因材施教、因生制宜,保证朗读的准确性与连贯性,让朗读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化、理想化,改变以反复诵读课本的教学模式,而是选择通过一些学生喜爱的形式来落实朗读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朗读活动的有效性。

(二)围绕学习情况,拓宽朗读范围

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拓宽朗读范围,以此来提高朗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意愿,丰富朗读活动,拓展朗读内容,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早晨的时间开展朗读教学活动,围绕实际生活素材,合理调整教材中的朗读内容,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汲取知识,感知文字中的魅力,进一步展现朗读教学中的德育魅力,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发展。在古文朗读活动中,很多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晦涩难懂的,所以教师要强化辅导与帮助,联系课外国学经典素材帮助学生领悟、认知,感知古文中蕴含的价值、智慧。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朗读故事,给予其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会分享,掌握更多的朗读技巧与朗读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设定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知到朗读的趣味性,深入剖析文本背后蕴含的启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注重拓展朗读的体裁,增强小学生的朗读体验,教师不要把朗读内容局限于教材之中,要为学生选择一些优质的朗读内容,通过散文朗读、记叙文朗读,拓宽学生的朗读知识面,提升小学生的朗读素养。

(三)结合文本内容,丰富朗读方式

在开展朗读活动期间,教师要围绕文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朗读方法、技巧。在以往的朗读活动中,教师一致认为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把朗读作为语文学习任务中的一种附属品,无法体现朗读的优势和作用。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强化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定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多种朗读方式与技巧。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深入感知人物的情感,在分角色朗读中感知人物话语、文章背景,深入挖掘文章中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也可以设定自由读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情感,在朗读中积极反馈与理解,做到相互借鉴与学习,促进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竞赛读的方式开展朗读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心去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要升华文章中的情感,要让朗读过程更加具体化、生动化,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全面刻画人物形象,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文本内容,升华思想情感,展现朗读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根据朗读内容,增强朗读指导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依据朗读学习的内容,增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充分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展个别化、个性化的朗读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朗读活动之中,提高朗读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诗歌朗读教学活动中,由于诗歌具有简练、含蓄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掌握表达美好事物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读的形式,再加以一定的点拨,让学生深刻感知文章的意境,注重情感与节奏的融入,吟诵出自己的朗读风格,在朗读中构建美好的情境。另外,在文言文朗读中,因为文言文的语言较为精练,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较为晦涩难懂,教师要设定相应的朗读任务,让学生背诵、熟读,掌握优美段落的表达技巧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记叙文朗读中,教师要注重朗读与写作的融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总结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回忆朗读中积累的词汇,提高朗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展开朗读,增强小学生的朗读体验,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朗读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要保证朗诵活动的趣味性、童真性,为朗读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激发小学生的朗读潜能,从中收获更多的启示与经验,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五)提升教师朗读教学指导能力

在朗读活动中要想收获理想化的朗读成效,学校一定要强化对语文教师的教育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朗读指导水平、能力、素养,这样才能使朗读教学成效呈现最佳化、理想化。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朗读教学设计意识,在备课环节就要熟悉课本内容,科学规划朗读教学目标与方案,结合学生的真实朗读水平与学情,精心设定朗读课程活动与方案,让朗读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朗读课堂中盲目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现状,要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文章内容,从中领会朗读学习的深刻内涵性和趣味性,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同时,教师要围绕不同的问题,设定相应的朗读方案,对于古诗词朗读,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刻理解角色形象,从中感知古诗词的体裁特征。其次,要想使教师的朗读教学指导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自身必须要重视并加强朗读示范,要运用正确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掌握课文朗读的技巧、方法,投入真实感情去朗读,增强朗读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启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真正内化知识。最后,在提升教师朗读指导能力期间,一定要呈现朗读评价的目的性、多元性特征,对学生的朗读过程展开综合评价,并且提供相应的辅导、启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有计划、有规律地去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另外,在朗读活动之中,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互动,从中掌握学生真实的朗读问题、困惑和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朗读计划,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朗读需求,协同提升朗读课程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程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感知,以此增强学生的朗读感知能力,从中感悟文章、学习生字生词,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另外,在语文朗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下,营造愉悦、温馨的语文教育氛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文本小学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是小学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