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莲 黎晓丹
【摘要】目的:探究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6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血脂、睡眠状况等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血脂指标,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关键词】营养干预护理模式;程序化护理;妊娠期;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4-0008-04
妊娠期孕妇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便是常见的类型,相关统计表明,妊娠期孕妇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可达到百分之十左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干预,则可能引发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畸形等后果,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难产,威胁到胎儿及孕妇的生命安全。临床表明,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按时按量用药,同时需要加强护理干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1-2]。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6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6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21~42(28.19±6.43)岁;对照组年龄22~43(28.25±6.55)岁。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3]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2)患者均为自然受孕;(3)患者均为单胎;(4)患者的产道均为正常。
排除标准:(1)孕前确诊为糖尿病;(2)为多胎妊娠或双胎妊娠;(3)合并有高血压;(4)伴发有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5)存在血红蛋白变异;(6)存在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包括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
观察组应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程序化护理小组,由医院领导牵头组织成立程序化护理小组,制定落实营养干预方案及管理、监督制度,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患者入院之后为患者建立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健康问题,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护理记录、用药情况等。(2)制定每日膳食总能量,营养师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总能量推荐摄入量》[4]的数据,并结合患者的进食爱好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计算患者每日的膳食总能量规范化摄入量,同时根据患者的主观建议合理调整,患者入院之后测量患者的基准体质量,住院期间每日记录患者的孕期体质量上升情况,并由此对患者的膳食方案进行实时调整,控制患者的每日摄入能量在合理水平。(3)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指导,在保障患者每天摄入能量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杨月欣编写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表,全面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选择、烹调加工、膳食搭配等方面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膳食建议,若患者的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内,则判定患者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若患者的血糖生成指数介于55~70则判定患者为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若患者的血糖生成指数超过70则判定患者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之后为患者发放由医院自制的《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指南》及饮食记录本,告知患者每日饮食以及出院之后均需严格遵循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方案进行[5-6]。(4)为患者指导孕期体质量的合理增长水平,依据世卫组织颁布的最新版孕期体质量推荐增长量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宣教孕期体质量合理增长,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在孕期的体质量正常增长量范围在11.2~15.8 kg则为正常水平,如果低于11.2 kg或超过15.8 kg则表示不合理,医护人员需要督促这部分患者应按照这一标准合理控制膳食,叮嘱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日测量和记录自身体重变化情况。(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膳食营养和血糖水平的关联,告知患者严格控制膳食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学历等情况为患者制定針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案,定期组织妊娠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同时借助于健康宣传手册、健康知识展报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妊娠糖尿病的健康宣教,特别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法等[6],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及运动方法,消除患者对病情的顾虑,进而提升患者对临床干预的依从性。(6)运动锻炼,规律的开展一些运动锻炼能够加大对机体能量的消耗,对于控制血糖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妊娠情况、身体状况、年龄状况及兴趣爱好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运动类型以慢走为主,运动前后需要做好血糖监测工作,若患者出现血糖波动较大,需要临时调整饮食方案,做好低血糖预防工作。(7)心理疏导,由于患者担心糖尿病病情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给予心理疏导,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关怀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并给予有效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另外成功的案例劝导、安慰、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对临床人员的信任感。(8)程序的修订与改进:参与护理干预之后,护理小组组长依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总结并组织科内讨论,对于护理干预方案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血糖测量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美国BioRadD1)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检测HbAlc、采用血糖仪(美国强生One Touc)检测FPG、2 hPG[7];(2)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估工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表(PSQI)[8],量表包括7个维度(每项均为0~3分,总分范围为1~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简易生活量表[9]进行,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PSQI、血糖控制水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以P<0.05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水平
观察组HbAlc、FPG、2 hPG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情况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对比
观察组血脂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由于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孕产妇在家庭地位的提升,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摄入食物营养过高而出现糖尿病,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孕产妇的特殊性,与非妊娠糖尿病相比,孕产妇在血糖的控制上须尽力避免药物方式,因此血糖的控制难度更大[10]。临床表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上要重点从饮食上入手,比如一些患者喜食甜食、肉食,使得血糖波动较大,所以需要控制摄入的饮食,同时,胎儿的生长会吸取较多的营养成分,孕妇的体能消耗较大,因此在饮食控制上不能一味的限制饮食,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规范营养摄入,这就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方案,从而提升病情控制效果的同时保障母婴对营养摄取的正常需要[11]。
对于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临床研究者均倾向于通过测算患者的体质量、身高,以此计算患者对营养的需求量,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及体质量增长,本次所采用的以血糖生成指数来评估食物或膳食组成对血糖影响程度的指标,以此促进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利用低血糖生成指数对患者的饮食总能量进行计算,从而将其合理分配到日常饮食中,提升了饮食干预的效果;程序化护理即是将患者的护理作为系统程序,规范有序地开展患者评估、制定护理干预方案、贯彻落实既定护理计划,规避了传统护理干预大众化、不够严谨的缺陷,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病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规范护理,以此提升护理效果[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血脂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lc、FPG、2 hPG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而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血脂指标,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建娣,徐亚青,郑宋宋,等.基于饮食日记与微信群管理方式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21,16(7):187-188,200.
[2] 朱晓萍,蒋美琴,陈婷,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医护一体化干预延伸护理服务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全科護理,2021,19(21):2984-2987.
[3] 刘荣珍,吕桂芬,蒋娅,等.互联网糖尿病三级管理团队在妊娠糖尿病病人血糖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21,24(20):112-115,120.
[4] 刘小英,刘红梅,谯艳,等.家庭运动干预联合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24(22):135-138,143.
[5] 刘庆,蔡雯,张瑞晴,等. 妊娠期糖尿病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孕妇胰岛素释放试验及血脂相关性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36(5):368-372.
[6] 柯梦华,陈盈,吴小燕.“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24(19):167-169,173.
[7] 孟晓娜. 硒补充剂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9(1):60-63,67.
[8] 莫小姬,赖肖娟,陈裕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32(11):1371-1373.
[9] 章帮秀,莫焕弟,黄雪英,等.个性化护理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1,16(15):122-123,125.
[10] 李丽,郁佳婷. 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脂、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2982-2985.
[11] 范会芳,刘霞.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30(25):4775-4779.
[12] 陈小燕,曾莉容.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19(7):1025-1027,1030.